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嗔恨心不看,乃至僧房中、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畜(xù)一切刀杖、弓箭、矛斧斗战之具,及恶网罗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乃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杀一切众生?不得畜杀众生具, 三摩地

2018-07-22

若佛子以大乘菩萨戒为依止的话,就不需要受此戒相所拘;若以声闻出家戒为依止的话,持过午不食戒就很重要了。但因事务繁多而欲保持体力能为众生作事,所以大多数的寺院中也都有晚餐,为免鬼神起贪、生瞋,所以都改用药石名之,不称为吃饭,名为用药石。再者,佛子受持优婆塞菩萨戒与八关戒斋,乃是为了将来有机会受出家戒而准备,故菩萨优婆塞戒乃尽形寿一世所受之戒,这是与 三摩地

2018-07-22

)如释云:‘此等皆佛大悲,愍诸重病子随病宜药,开听服之。若非丧命因缘,决不可托轻小疾,妄符圣意,还堕非时之咎,更加违教诬圣之愆。”按:卢山东林远法师,示疾垂终。有子进蜜浆于前,公止之。云:请律阅证,有开缘否?盖由除渴病外,则无听尔。此洵足为后人持戒之人楷模也。(见作持续释卷七。) 疑问解答受特八关斋戒事,已如上述。但于所以必须持戒 三摩地

2018-07-22

又《犍陀国王经》云: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时,王与牛为兄,共作优婆塞。持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敢懈怠,现为国王。又《百喻经》云:佛言,迦叶[shè]佛时,有二婆罗门,共受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还,诸婆罗门,劝与共食,求生天者,以破斋故,不果所愿,其不食者得为国王。八、得生天上如有欲求来世得生天上者,不可不持。经云:有一天女,光颜 三摩地

2018-07-22

“是时,彼佛与诸子说如此之法:‘诸比丘,当念坐禅,勿有懈怠。复求方便,诵习经戒。’彼佛侍者名曰满愿,多闻第一,如我今日阿难比丘多闻最胜。时,彼满愿比丘白宝藏佛言:‘诸有比丘诸根暗钝,亦不精进于禅定法,又不诵习。今日世尊欲安此人著何聚中?’宝藏佛告曰:‘设有比丘诸根暗钝,不堪任行禅法者,当修三上人法业。云何为三?所谓坐 三摩地

2018-07-22

“居士妇!云何名为圣八支斋?多闻圣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杀生净除其心。我亦尽形寿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我今于杀生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 三摩地

2018-07-22

子月六斋之日受八戒。何谓八。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蠕动之类。不加刀杖。念欲安利莫复为杀。如清淨戒以一心习。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淨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意。如清淨戒以一心习。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淨戒以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佛天中天授诸子决时。光往照四天王。光还照佛三匝从足心入。诸佛天中天授辟支佛道决时。光从口中出。往照波罗尼蜜天。还绕佛三匝从脐入。诸佛天中天授佛道决时。光往照梵天。还绕佛三匝从顶入。是时地神皆同时举声。如是佛见三事。若过去当来今现在说种种决。虚空神天四天王忉利天上至梵天。皆举作声。如是说三事种种决。过去当来今现在。为授子地决。为授辟支佛地决。为 三摩地

2018-07-22

多闻圣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彼于杀生净除其心。我亦尽形寿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蜫虫。我今于杀生净除其心。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复次。居士妇。多闻圣子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于与 三摩地

2018-07-22

子某甲。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如是三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某甲忆念坚持汝心。持心如佛。持心如法。持心如僧。意三业者。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痴。如是意三汝当受持。一日十日乃至终身。若言能持。复当问言汝今欲作少分善不。多分善不。满分善不。若言能者。复当白言。事实如是当随师教。若受十善,不持八戒,终不成就;若毁八戒十善 三摩地

2018-07-22

《犍陀国王经》云:佛言,乃昔拘那含牟尼佛时,王与牛为兄,共作优婆塞。持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敢懈怠,现为国王。)八、得生天上要想来世求生天界的,必须受持此戒。经上说,有一天女,相貌极为庄严,容颜超群,天人见了都赞叹不已。释提恒因便问天女过去曾作过何种善事而获得此种福报。天女便作了一首偈语回答说:昔于迦叶佛,受持八戒斋,今得生天上,获此端正报 三摩地

2018-07-22

狼狈步入家门的噉人鬼,敏锐地嗅出满室新鲜的人肉味,立刻问道:「妳哪来的人肉?」故作镇静,缓缓回答道:「我足不出户,哪来什么人肉?你昨晚怎么没回来?去哪儿了?」「妳还问?就是因为妳留佛子过夜,护戒神把我赶到四十里外的地方,都是妳害的!」鬼嘟哝着抱怨起来。躲在瓮中的主人听到这里,已经六神无主,浑身发抖,把三皈五戒忘得一乾二净。也不反驳,再度开口:「那 三摩地

2018-07-22

邪淫的范围,不唯不得与夫妇以外的男女发生暧昧关系,即使自己的夫妇,亦有限制: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亲属——父母、兄、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经期中,妊娠期中,产前产后,不得行淫;除了,不得行淫;除了夜间的卧室中,不得行淫。最好还能做到:子女成年之时,即行节欲,子女婚嫁之后,即行禁欲。 (原标题:未 三摩地

2018-07-22

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子,但是他们除了受持佛教的三归依之外,另外同时也经常祈求其他的许多神明;他们认为有拜有保佑,拜越多的神明就越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这样子他会觉得比较安心。但这其实就表示,这些人都还是属于民间信仰的层次,因为他们对佛教三宝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还没有办法对于佛教三宝发起清净信。所以,即使在表相上已经受了三归依,但其实这并不能算是具有清净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子们所耳熟能详的,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苦。但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很痛就是苦,痛本身就是苦,所以是苦苦。而所谓坏苦,譬如我们赚来的财物,久了会损坏,色身出生以后最后还是会坏掉,甚至于山河大地、银河系,乃至 三摩地

2018-07-22

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子,但是他们除了受持佛教的三归依之外,另外同时也经常祈求其他的许多神明;他们认为有拜有保佑,拜越多的神明就越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这样子他会觉得比较安心。但这其实就表示,这些人都还是属于民间信仰的层次,因为他们对佛教三宝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还没有办法对于佛教三宝发起清净信。所以,即使在表相上已经受了三归依,但其实这并不能算是具有清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更可以确定,如果有人否定了万法根本的如来藏是真实法,说祂只是方便说,因为这样的说法是违背佛陀的开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的作为;即使是他身上披着佛教的法衣,但是他就连佛子都称不上了,我们更别还傻傻地恭敬、礼拜、供养,继续称这样的外道假冒僧人为法师或高僧了。如果像这样,不但否定如来藏心是真实有,甚至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子。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成三归戒跟五戒分开受。可是事实上三归五戒,其中这个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事实上是我们每 三摩地

2018-07-22

事实上,一切佛子都应该体念佛陀制订八敬法背后的苦心,其实都是为了使正法久住、梵行久住而施设建立,并不是因为看轻女性而制订。少数女权运动者,又岂能依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说出八敬法非佛制,八敬法应该废除这样的言论呢?对自己能够出家修道,都是蒙佛深恩,却是一点儿感念之心都没有呢?各位菩萨!我们接着来说明八敬法的内容。一、即使百岁之比丘尼,见新受戒之比 三摩地

2018-07-22

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早得持戒的功德,对于未来求悟明心见性的帮助很大。如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所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