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嗔恨心不看,乃至僧房中、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畜(xù)一切刀杖、弓箭、矛斧斗战之具,及恶网罗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乃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杀一切众生?不得畜杀众生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谤毁戒】「若佛子以恶心故,无事谤他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言犯七逆十重;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反更加于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放火焚烧戒】「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僻教戒】「若佛子,自佛及外道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身为佛弟子,如果想要保住人身,乃至成就三乘菩提,如果不持戒,无有是处。然而戒律的种类应该大致说明,佛教的戒律可分为:出家人的戒律,以及在家人的戒律。出家人的戒律包括了比丘戒、比丘尼戒等戒;由于比丘戒、比丘尼戒是声闻戒,是一生受,而受持声闻戒,最多仅能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声闻人于断结证得四果,以及舍寿后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在家人的戒律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反更加于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若佛子。自佛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应教解义理。使发菩提心十发心十长养心十金刚心。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萨以恶心嗔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一个佛弟子离开了这五种的无畏布施,佛陀开示:这样的人不可能证得须陀洹果,当然更不可能证得斯陀含、阿那含以及阿罗汉果,更不可能证得佛菩提果。另外,世尊又开示:如果我们受持五戒,就会有五种善法围绕着我们。佛陀说:【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现在办归依时没有同传授五戒,只是说明五戒的大略内涵,期望归依者能开始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也可以正式成为在家佛弟子。如果有人说:‘没有先归依三宝就去受戒,他无法得戒的,所以没有得到戒体。’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在一般情况来说是正确的,但因为有例外,所以这种说法就不正确了!譬如我释迦牟尼佛有时说‘善来比丘!’他当时须发自落、袈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龙王都是佛弟子,都受八关戒斋;受了八关戒斋以后,金翅鸟即使抓到牠,也吃不了牠;因为吃龙时要从尾巴先开始吃,可是龙王都受八关戒斋,由八关戒斋的功德力,使金翅鸟找不到龙王的尾巴,只能放过;金翅鸟也是佛弟子,知道龙王受八关戒斋,就互相认作师兄弟;假使有别的四生种类龙族因为恐惧而依止龙王时,金翅鸟就同时放过而不猎食牠们。畜生道中只有龙王寿命决定,其它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答:(1)《大智度论》卷13说:“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指八关斋戒而言),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信的话,诸位出去外面,随便找个佛弟子说:“你这一世有没有把握证初果?”他一定向你说:“你别跟我开玩笑!”他连初果都没有把握的!换句话说,他没有把握能断我见、三缚结。光是最基本的初果圣道都很难得,所以生死对他们的影响力量是非常大的。那你说:“明心了就没有生死了。”我说:“不!于没有生死中无妨有生死。”可是打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酒的缘故就无法受持不杀等四重戒,所以过去诸佛因为这个缘故而制止弟子们饮酒。”如果有人说:“如来既然已经说了很多喝酒的过失,为什么这个酒戒不放在五戒的最前面来说呢?为什么要摆在第五戒,而不是摆在第一戒呢?”但是佛说:“他的说法不对,因为酒戒是遮重而不是性重、罪重。因为是遮止的戒,而不是心性上应该制止的重戒,所以要放在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儿女亲眷等所守护,或者为国家法律所保护,出家修行女为戒法所守护等,与这些人行两交会法,乃至与畜生行交会法,都是邪淫。即自己的妻子,若受持一日的戒法中,戒有娠、乳儿及非时、非道、非处(地点如清净道场处)行两交会法,也是邪淫,作这些两交会的时候,自己的精神是清楚的,无错乱想,直爱乐心,即得根本罪。若只摩触,言语调戏等,是邪淫的方便罪。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佛陀在世的时候,并没有这个戒相,但是这是现时社会规范所认为不正当的行为,身为佛弟子自然不应该违犯。《弥沙塞部和酰五分律》卷二十二,记载一段佛陀的开示:「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尊重著作权法的概念,即是「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若佛弟子不遵守国家的法律,势必造成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贤圣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恶名,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苦,心怀愁恼;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啖,不得色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儿女亲眷等所守护,或者为国家法律所保护,出家修行女为戒法所守护等,与这些人行两交会法,乃至与畜生行交会法,都是邪淫。即自己的妻子,若受持一日的戒法中,戒有娠、乳儿及非时、非道、非处(地点如清净道场处)行两交会法,也是邪淫,作这些两交会的时候,自己的精神是清楚的,无错乱想,直爱乐心,即得根本罪。若只摩触,言语调戏等,是邪淫的方便罪。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1-7)答:(1)《大智度论》卷十三说:「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指八关斋戒而言〕,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1-7)答:(1)《大智度论》卷十三说:「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指八关斋戒而言〕,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宝积经卷四十一》★汝等昔或作我父,我或与汝昔为母;互作父母及兄弟,云何于此生欲心?我或往昔杀汝等,汝等或复杀我来;各作怨雠互相杀,云何于此生欲想?——《月上女经》★男女意惑乱,精血共和合;如虫生臭泥,此中生亦尔。——《密严经卷中》★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爱欲为本,欲生、欲集、欲因、欲缘而生苦!…&helli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涅槃后,当以如是正法为一切佛弟子之所归,此谓修学菩萨道者当以唯一佛乘而函盖三乘菩提作为所归,修学二乘菩提者当以二乘菩提作为所归,继续度人实证,令正法久住,则人天安乐。以法为归故,下位者应当承事上位圣众,正法方能久远弘传。以戒为依者,戒律有二:一为声闻戒,二为菩萨戒。五戒则通世间善,此处即不论之。声闻戒者,谓舍家出家之后落发圆顶,领受比丘戒或比丘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口+束]女根用为饮食。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如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皈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贤圣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恶名,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苦,心怀愁恼;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人民凡所食啖,不得色力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