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么这个实验的人把这个小婴儿用的马桶放到七岁小孩面前跟他说:这个是什么你知道吗?七岁的小孩说:这个是弟弟妹妹用的小马桶!是弟弟妹妹尿尿、还有大便用的马桶。这个实验的人跟他讲说,这个马桶是新的、是干净的。然后他把饮料倒到马桶里面,跟这个七岁的小孩说:你想喝吗?结果七岁的小孩把这个马桶拿起来喝饮料。然后实验的人同样的情形,拿去对那位成年的小姐做试验,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藏密的秘密写出来以后,有很多人、学密十多年还不知藏密本质的人,他们读后就会知道:原来我的上师是在弘传双身法,和底下也是在和异性徒弟合修双身法的。恍然大悟了!当然他们藏密的们是很生气的,一定会想要找我麻烦的。这两天听说有藏密上师要跟我开法义辨正无遮大会,但他们都是讲着玩儿的;以前有过两次藏密的约好要来辨正,结果都爽约了,而且连爽约的通知及理由都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出生在世间中,孝养父母、供养师长,这都是作人子的、作人弟子的所应尽的种种本分;乃至于修止观、读诵经典、思惟经典;乃至于修证,证得这第一义谛,离开贪瞋痴种种诸法,离开性障一切诸烦恼;乃至随烦恼中一一能够消灭,这都是为菩提而能精进勤行,这样才是究竟的般若波罗蜜。 而菩萨于过程中就会去想,我如果今天休息一下,那会导致于什么样呢?菩萨经过思惟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业障就是往世所造的种种恶业,导致今生以及未来世中修学佛法的时候,会有种种障碍出现,阻碍佛弟子们修学佛法,更会阻碍见道。业障的形成,都是由于在六尘万法中起贪爱,因为贪心的缘故而造恶业,往世所造的恶业种子,在今生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就会障碍佛子的道业。简单地说,就是往世的业,而产生今世修学佛道—尤其是了义—的障碍;明明是很容易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听到这个地方,有增上慢的二乘人,也就是未悟言悟、未证言证,这一些怀着慢心的佛弟子们,有五千人当场退席不肯听受;而世尊也默然不作阻止,因为《法华经》它本来就不是这一些未悟言悟增上慢人所能信受的。《法华经》的说法,完完全全就在说真如如来藏,说如来藏体,说用,说性,说相;凡有说者无不者,完全依照着如来藏本来成佛的体性来说,所以又被叫作圆教。在这个五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分述如下:闻:闻谓闻佛(或圣弟子)之音声说法,详述或略述五蕴十二处六入十八界之意涵,故断我见我执,成须陀洹乃至阿罗汉;钝根者尚须闻熏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之正理,然后付诸于思惟及修行,而证声闻菩提。思:思谓钝根者闻佛或圣弟子说法已,不能如实解义;或疑盖重者、性障重者,须于闻后静处思惟,分析辨正;如是理解及确认佛说蕴处界空,而断我见乃至我执,证声闻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贤!云何正见?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择、遍择、次择,择法视、遍视,观察明达,是名正见。”“诸贤!云何正志?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经中曾说过:有的出家弟子禀佛说:“世尊!您要入灭了,那我们怎么办?没有人供养,以后修道怎么办?”佛说:“你别愁,我这三十二种大人相,随便一相的福德,就够你们吃喝不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百劫修来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以内财外财来修集无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随便一相的福德拿出来,就够他后代的遗法弟子享用不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应该要好好思惟,入了佛门究竟要当哪一种达人,如果能够作最正确、最究竟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有智慧的人啊!------《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03集总释宗通与说通----证第一义谛(一)>正光老师 (原标题:世出世间法--菩萨五十二阶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菩提的修行,是佛弟子们随从佛陀闻法,而知道四圣谛、八正道的道理,然后能够现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苦、空、无常、无我,因而断尽我见与我执,而得以出离三界的分段生死。而缘觉菩提则是从缘起性空、十因缘、十二因缘的现观,而断除对三界法的贪爱,因此而断尽我见、我执,而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由以上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简单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二乘菩提所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修学大乘佛法的佛弟子,如果想要入佛法的殿堂,应该以菩萨所观的七觉支而来自行检验。我们前面所说的三十七道品,是佛子初学佛法可依之次第而修学之法道。但是大乘三十七道品,诸菩提分所证有别于声闻所证,那最主要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是在于,菩萨是依于法界实相,而修三十七菩提分法;那声闻是依于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无常断灭之法来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这个智慧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前面一目概说八正道中的世间八正道,是以基本人伦为基础,教导佛弟子们在世间生活,若能遵照八正道之正理实践,就能建立良好的品德,培养慈悲为怀、温良恭谦的心性,以作为修证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基石。至于出世间八正道之实践,且举尊者舍梨子在《中阿含经》卷七《分别圣谛经》中的开示,可以显示出八正道之真实义:诸贤!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一首偈说得好: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八个兄弟共一胎指的就是八个识;一个伶俐一个呆,伶俐指的就是第七识,呆的就是指第八识,祂离见闻觉知;五个门前作买卖指的就是前五识,祂在现前境界作分别;一个家里把帐开指的就是意识啊。菩萨明心后,对禅宗的公案、二转、三转法轮的经典渐渐看得懂了,然后以真见道的总相智为基础,深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经中曾说过:有的出家弟子禀佛说:“世尊!您要入灭了,那我们怎么办?没有人供养,以后修道怎么办?”佛说:“你别愁,我这三十二种大人相,随便一相的福德,就够你们吃喝不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百劫修来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以内财外财来修集无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随便一相的福德拿出来,就够他后代的遗法弟子享用不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后人又有人以为大乘经典是由二乘弟子来集结,因此由此滋生更多歧路;是当于此说明演述:大乘经典的集结,有多义无法由二乘人来集结!大乘佛法的集结(一)1. 声闻缘觉各有其乘,于小乘经典时也说,有三转法轮,有菩萨乘,有菩萨法,因此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众多小乘弟子根本还没有见道,连如来藏都没有证道,又修学尚且为浅,如何说可以集结大乘经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之凡夫心,根本不信三宝,不是三宝弟子,乃至于尽未来际,都很难再与正法相遇,因为他们的因缘会暂时因为他们的业道变化而不一定会继续在人间,所以诽谤正法,并不好玩,这也不是儿戏,要说出口,需要深思啊!22.菩萨的神通道力,在法会会场的时候,如果不是因缘需要,菩萨们不会现起,可是像是现代录音机、录像机都可以重现画面声音,何况菩萨们的神通道力,比不过凡夫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人方面,如求配偶、求子女、求父母长寿、求好媳好婿、求弟妹等;物方面,如求田产、求钱财、求古董珍玩、求舍宅、求古今名画、及得而不能存等;事方面,如求升迁、求调职、求官司胜诉、求冤狱平反、求名声、求浪子回头等;如此诸多世间事物,心中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因此而生起心中种种的苦受,称之为所求不得苦。二者理上来说——所求不得苦的意思,是说众生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忧王弟摩醯因陀罗。舍离欲爱志求圣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脱。足步虚空来游此国。弘宣流布遗教。自兹已降风俗淳信。伽蓝数百所。僧徒二万余人。]从佛教传入锡兰的时间看,结合部派分化的时间不难推断:佛教传入锡兰在阿育王第二次结集之后,已经至少分化为大众部、上座部。由此又产生另一个问题:佛教传入锡兰时,是二部兼有?还是独其一部?早于玄奘的法显于西元399年离开中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还有第三种身,称为应身及化身;应身是说祂往世所度的徒弟们,在人间道业成熟的因缘时节到了,所以降神母胎,出生在人间,这就是应身,是感应我们大家道业成熟的因缘来生在人间。那么世尊示现入灭以后呢,就以化身来感应有缘人,所以直到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会梦见释迦牟尼佛,或者在定中得到佛陀的召见,这就是化身。报身与应身、化身都依法身无垢识而出生,没有法身就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一次,阿罗汉受供后回到住处,将他的钵交给沙弥徒弟去清洗;由于钵中残留有剩饭数粒,沙弥嗅了一下感觉香味非常,忍不住地就将饭粒吃了,更发觉这饭不只是香,而且更是美味适口。于是对于龙宫的食物极为向往,因此就生起了贪著,也想要吃到那个美食。有一次他躲在阿罗汉师父的禅床下,偷偷随著阿罗汉到了龙宫;龙王看到沙弥就问阿罗汉说:您怎么让未得道的沙弥也跟著来了!原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