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可是,我的心脏本来就是偏在左边的啊!必须观察大家证悟的因缘够不够而偏心做了取舍,这才是正常的啊!假使观察他们证悟的缘还没有到来,把他们勉强弄出来的结果其实是害他们,那就得把心偏一下,这才是正常的作法啊!当年佛陀在世时,也不是让所有的弟子都开悟的,大部分弟子,包括大阿罗汉都没有悟入般若,证悟者仍然是少数。所以缘未熟的人最好还是缓一缓,等到缘熟了再悟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俗愚人想要增长寿命,就杀大猪公去向老天爷求命求寿,有时也很灵感啊!我年轻时也干过这种傻事,但不是为自己求寿命,而是想要把自己的寿命拨给父亲,我们兄弟们共同干过这种事!在午夜子时供起大猪公,以道教的方法,把法事隆重的办起来,五个兄弟各减五年寿命拨给父亲。现在想来是有些愚痴,但是并不后悔!不过那是世间法中的孝心,与发菩提心无关。因为那时还没有接触到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作为学佛得力与否的标准?再进一步思量,若外貌会反应出学佛的成绩,何以僧团中仪表甚为出众之难陀尊者,不是声闻十大弟子?何以僧众所着之法服─袈裟,其意为“坏色”?何以观身不净为四念处之入门?何以解脱道之观行,以色蕴为首要观破之对象?何以《金刚经》会说“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的善知识跟徒弟说:我们课诵的时候,那个专一的心,没有杂念的心就是真心。但是这个说法错了,因为《维摩结经》明明说:法离见闻觉知,说真心非觉非观,所以不是这个心。4、呼吸不是真心有人说:四十二章经讲:人命在呼吸间。但是,呼吸不是真心,因为《大集经》讲:非出息非入息。有人说:一念不生的时候,灵明觉了、寂而常照的心是真心。但是,这个心落在觉观境界里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一节禅净互通末法时期,常有佛弟子因为修行法门之不同而相互评论高下,尤其是净土与禅的修行者。某些修禅的人认为念佛人大多心向外求,求佛、求菩萨,只知念佛,不知内摄,不知开发自己本具的佛性。某些念佛人则认为修禅人狂妄自大,不知念佛法门可以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凡此皆因末曾深入禅与净土的各种法门,而生误会。以致教内互动干戈,或者言语批评,或者写文章,打笔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很为我担忧,连声说有困难直言相告,千万别客气,都是自家兄弟。对于这份好意我心领了,除了感受到这份兄弟的友情温暖外,我还被自己的回答吓了一跳。这份惊讶来自于自己居然对于未来不做任何规划和考量,还这样的心安理得。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不去考虑和设想将充满危险和不安。我怎么能不担忧,还这样的心安?为了自己的不担忧、不正常,不禁开始在心里出现一个声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宗公案引发佛弟子生起参究的疑情,进一步开悟明心实证第八识真我31,并且有其实证智慧的具体内涵。《增壹阿含经》卷31〈力品第38〉:是时,鸯掘魔闻此偈已,便作是念:「我今审为恶耶?又师语我言『此是大祠,获大果报;能取千人杀,以指作鬘者,果其所愿。如此之人,命终之后,生善处天上。设取所生母及沙门瞿昙杀者,当生梵天上。』」是时,佛作威神,神识霍寤:「诸梵志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弟子若能以「禅定心要」修行净土法门,以净土法门之帮助成就动中功夫,则无论修学禅或净土,皆能得力,连获成绩。(一)禅净互通近代常有高僧大德倡言「禅净双修」,说禅与净土可以互通。便有某些人因此心生疑惑。认为念佛须执持圣号,口念心念;苦修观者则有佛之形像。而禅门以无门为门,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何能互通?又如何能双修呢?这样的疑惑,存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饭,带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就能够令爱乐声闻解脱道小法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弟子们回小向大,信受并且弘扬佛菩提的大道,也使香积如来的名声普闻于十方世界。难怪阿难尊者亲见如此胜妙之事以后,他要惊讶地赞叹,说这是他从未曾见、从未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邪浮、断邪沉,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雇债至华鬘亲,不犯如是女;彼於邪淫净除其心,白衣圣善护行,此第三法。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不移动;一切可信,不欺世间,彼於妄言净除其心,白衣圣善护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吾人时闭目,一念不生清净自住时,虽然在座上四个小时的过程中,心中都不会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欲界定或未到地定极为稳定;但是定中忽闻父母或眷属音声时,不须语言文字即能作分别,即能当场了知是父、是母、是子、是女、是兄、是弟、是师、是长辈、是友辈,无有不知者;闻声之时即已分别完成,不必等待语言文字生起于觉知心中方作分别。定中若有雷声、若有痛痒、若有特别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一个人如果皈依三宝以后,说佛法是不可以实证的,不相信佛法可以实证,那么其实他已经不是三宝弟子了。接下来说僧,你要相信僧呢,相信只要依照僧宝转述佛所说的佛法来修行,那么你一定可以证果,也可以成就僧宝的功德。如果你已经信受了三宝的功德,那你就具备了断三缚结的条件。接下来你要了解:五阴的内涵,五阴为什么是虚妄的?五阴是怎么形成的?这个你要先去了解,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南无阿弥陀佛!先不说三世轮回,且先说今生今世!请问师兄:就色身来说,半小时前的你,还是现在的你吗?显然不是!就意识来说,半小时前的你,还是现在的你吗?显然也不是!(这点务必认真观行确认!您的问题正出在这里!参见后注!)那么,为什么半小时之前意识色身你吃饭,现在意识色身你还觉得饱!不是早已经不是同一个色身,早已不是同一个意识了吗?为什么?何妨请您仔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者专心课诵、专心做事的心,谓如是心为常不坏心,佛教界许多小有名声之法师居士,如是指示信众与徒弟,堕于常见中。六者遍满虚空而能觉知之心,月溪法师执此为常不坏灭之涅盘心,自在居士踵随之。七者遍满虚空而无见闻觉知之心;佛门中有许多人,因余引经据典叙述真如离见闻觉知及遍一切处体性,此诸人等不知不证真如,便妄想遍一切处为遍十方虚空,妄想有一不可知之离见闻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者何?谓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弟子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与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盘中,总以为无余涅盘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盘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全然无境界之「无境界境界」;由是故说:「举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佛开示:当时的夜儿达多,就是过去世的我;这一万两千位仙人,就是现在的一万两千位比丘啊!不仅佛在《杂宝藏经》卷7如是开示,在卷3也如是开示;因为贪著利养而毁谤他人,导致无量劫以来受诸大苦恼,乃至今日为他人所毁谤,其大致如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兄弟二人心乐求佛法,出家学道,其兄长修寂静行,后来成为阿罗汉,人称为阿练比丘;其弟聪慧诵三藏经,后来为当时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看来,有时候你轻嫌说:「这位同修为何那么喜欢攀缘!」这时候你想通了,以后就别笑他了,因为他未来成佛时的无量无边喔!就是这样啊!所以每一件事情都有两面的结果,你很精进都不攀缘,将来你的徒弟就只是一千二百五十大阿罗汉,剩下的菩萨众也不会比他的多,因为你攀缘的比他少。这样道理想通了呵!想通了以后,从此以后就不必再去分别:「这个家伙好爱攀缘!」你就不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4经中有云: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其实都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等怨亲眷属,我们的如来藏就象是魔术师一般,无始以来不断地变生我们一世又一世不同的五蕴身;而所出生的每一世五蕴身都是无常变异,五蕴身无有恒常不坏的体性。当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心中有了这样的如理作意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您对徒众们没有好好教导他们修学次法──也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没有好好去教导他们从这上面去修除性障,那么您的徒弟们将不可能成就道业,而您将来也将因此而无法成佛;因为您成佛的机缘尚未存在,他们的道业成就机缘也将因此而不存在,所以您一定要同样教导他们修学次法。当您自己努力修学次法时,也要教导随学大众一样努力地修学次法,这样您成佛才会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对于能来正觉熏习的我们来说,小弟认为其首要关键,「一定要对自己诚实!」明明自己情绪很糟糕,食欲不振、面带惆怅,但却是告诉自己告诉别人,我一切安好!若连自己都要骗自己了,那就真的太不直心了!我从小到大,就很喜欢在观察自己观察别人,来学,定力不断增长后,我更要不时「作意」提醒自己去「观行」!若当前觉得闷闷的情绪,其原因出在哪?身体那边有气滞、血瘀呢?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