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有惭愧故,则能恭敬父母师长,有惭愧故,说有父母兄弟姊妹。善哉!大王具有惭愧。大王且听,臣闻佛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王若忏悔怀惭愧者,罪即除灭清净如本。」所以我们应当以积极决定的心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一个性罪上的重戒,佛教的不杀人戒内涵与表相,与外道意义是一样的,但其中仍有差别不同;譬如外道遮止他的徒弟们杀人,所以施设不杀人戒;佛也施设不杀人的重戒,可是与外道的施设不一样。举例来说,在《三乘唯识——如来藏系经律汇编》中有收录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央掘魔罗生来英俊斯文,他的师父也很喜欢他,因为他的智慧非常好,他师父如果出去,就由他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因淫欲,杀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淫逸,罪及五逆,王者所戮,死受恶报。犹野火行,傍树为燋,既罪自深,复及宗亲。人由淫欲,违佛慢法,谤毁圣众,为诸圣贤之所嗤笑。」——《出曜经卷四》★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爱恋于女人,堕于大怖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结语:须菩提乃是回心大乘之俱解脱大阿罗汉,为佛陀之十大弟子之中的解空第一。于世尊讲授《法华经》时,世尊为众们授记成佛,当时已入地的须菩提被授记成佛的时劫,却是十大弟子中的最迟、最久远者。此皆因须菩提脾气大、易起嗔的习气故,众生不喜乐与之亲近,须菩提亦不喜与众生亲近,故其众生缘不好,所以摄受众生的功德就会大为减损,故其成佛的时间就需要经过非常久远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学研究者是佛弟子吗?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的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从事佛法的学术研究,是把佛法当作一门专门的知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而研究探讨的方向或许各有侧重,总之,在于就佛法的思想体系、源流及发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强调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以学术的方法,加以比对、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着我们来看看偷盗罪的果报,《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贤圣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恶名,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弟子: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 | admin 2018-07-23 |
![]() |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经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来请教孔子。但是孔子只是以“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话,就简单地带过。孔子要子路专注地学习如何安身立命等等的人生议题就好。但是如果是从究竟真理来看的话,其实应该是要反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了以后又是怎么一回事的话,那么生命的意义以及价值是什么、 | admin 2018-07-23 |
![]() |
在本故事中之婆提长者,因为曾经杀异母弟,在福报享尽而没有余福的状况之下,因此其杀异母弟的业种现行,使他堕入地狱之中。接著大家心里面也许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一世会出生在富贵人家广有钱财,但却无福受用这些富饶的财物,对于五欲之乐也不乐于享用呢?在里面,世尊就为我们开示说:在过去久远的迦叶佛时代,婆提长者乃是舍卫城中的农家子弟。当迦叶佛去世后,有一位辟支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能绝对信受布施的因果,未来世不但很有钱,而且你的父母、兄弟、亲戚乃至跟你同宗的族人,乃至一切众生都会爱念你,不会生嫉妒心说:他凭什么会这么有钱?有些人有钱以后大家都不喜欢他,虽然他也很努力在讨好大家,可是大家总是不喜欢他。有人只是小小的布施一、两千元,人家就想念他一辈子;而他每次都布施十万、二十万元,可是别人仍然不喜欢他,这是因为他过去世布施时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佛陀的弟弟难陀尊者,也具有三十种大人相,相好庄严;这正是因为他在往昔九十一劫前的毘婆尸佛时代,曾经提供温室来供养众僧清净,因此而获得如此清净庄严的色身。佛陀所教导我们的这七种布施,都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大福报,而且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很容易去作到的。我们在成佛之道的修行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龙树菩萨曾经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多劫好兄弟 (原标题:法布施的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辩才对佛弟子很重要,若有辩才时修集福德很快,在护持正法上修集的福德最大,这是法布施的福德,在一切布施中福德最大,若能出来当亲教师,弘扬正法、破邪显正,这一世所修集的福德会超过你过去无量世所修的福德,因为法施最上。《金刚经》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以《金刚经》中的一句偈为人诵念或为人解说,福德无量无边,胜过布施满布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宝。如果可以演说很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牠吃了你的草,你来世得福德;不但如此,牠来世若生到人间,遇到你时还要当你的徒弟,见了你就跟定你了,所以说一切水草人无不有。富人虽然容易布施,可是一国之主也不必然就能布施。有人当了国王不但不肯布施,还要横征暴敛;有人虽然是贫穷,也不一定就无法布施。为什么呢?最贫穷的人既然能活下来,他至少也有少分福德中应有的饮食,当他吃完后把碗、盆用少量水荡涤一下的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得如是报。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施者所得果报如上所说;所须之物随时而得,时节施者,兼如是果。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牠吃了你的草,你来世得福德;不但如此,牠来世若生到人间,遇到你时还要当你的徒弟,见了你就跟定你了,所以说一切水草人无不有。有人虽然是贫穷,也不一定就无法布施。为什么呢?最贫穷的人既然能活下来,他至少也有少分福德中应有的饮食,当他吃完后把碗、盆用少量水荡涤一下的浓汁,在舍弃时不乱泼,用来布施给那时正应该饮食的毘虫,也可以得到福德。用荡涤汁的遗弃来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我们也都来当大好人:跟大家一样都跟诸方大师和稀泥,常常去夤缘诸方大师、搏取他们的好感,不会再受到,也许同修会可以因此而发展的很快、很迅速!因为大家都愿意当滥好人,互相拉抬,我们就不会被嘛!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会使得佛教的被广泛的浅化、世俗化、学术化、商业化,渐渐的远离真修实证的路子,这绝对不是佛教的好未来,也绝对不会是现在和未来佛弟子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了庄严毘卢遮那佛的道场──就是在毘卢遮那佛示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庄严道场;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这些诸佛弟子们都示现菩萨的身形来庄严这道场,来在众会之中安坐,来听闻毘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来说法。这些菩萨有广为人知的观自在菩萨(世间有时候称为观世音菩萨),还有文殊师利菩萨,还有普贤菩萨,那还有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弟子,开始修学十信位的初信位,来修集对佛法以及三宝的信心。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俗愚人想要增长寿命,就杀大猪公去向老天爷求命求寿,有时也很灵感啊!我年轻时也干过这种傻事,但不是为自己求寿命,而是想要把自己的寿命拨给父亲,我们兄弟们共同干过这种事!在午夜子时供起大猪公,以道教的方法,把法事隆重的办起来,五个兄弟各减五年寿命拨给父亲。现在想来是有些愚痴,但是并不后悔!不过那是世间法中的孝心,与发菩提心无关。因为那时还没有接触到佛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