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6)最近两周葛格我没跟好朋友们攀缘,那反而我跟老婆感情更好,而且最近也跟弟弟感情更好!所以不跟朋友们攀缘的好处就是可以跟家人的感情更好!因此凡事都有得有失。因为之前惹得两位好朋友不高兴,葛格我也公开忏悔及私下常常传讯息忏悔,对方虽然没有响应!但我请法国师兄再转达我忏悔之意,对方说早就气消了!那另一位本来就没生气!那我猜测对方是想要不攀缘好好用功,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嗔恨心不看,乃至僧房中、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畜(xù)一切刀杖、弓箭、矛斧斗战之具,及恶网罗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乃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杀一切众生?不得畜杀众生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同一个性罪上的重戒,佛教的不杀人戒内涵与表相,与外道意义是一样的,但其中仍有差别不同;譬如外道遮止他的徒弟们杀人,所以施设不杀人戒;佛也施设不杀人的重戒,可是与外道的施设不一样。举例来说,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央掘魔罗生来英俊斯文,他的师父也很喜欢他,因为他的智慧非常好,他师父如果出去,就由他来说法。有一次,他的师父出远门,师母看上他,就勾引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五戒是在家佛弟子应受持的五种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戒。经中说:【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堕饿鬼,觝突畜生,十恶地狱。】(《普曜经》卷四)就是在说明众生出生五道的因缘:持守五戒不违犯的,未来就生到人道中;除了持五戒外,更加修十善,就转生为欲界天人;如再修禅定,则生为色界、无色界天人;如果心性悭贪的就堕落为饿鬼;愚痴无明重,常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姊妹等六亲也可以互相为菩萨法师为对方传戒。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比丘尼,只要曾经受过菩萨戒,而能够宣说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十无尽戒和其他戒相的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法师。受了菩萨戒以后就成为佛子,成为菩萨的一分子。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儿女亲眷等所守护,或者为国家法律所保护,出家修行女为戒法所守护等,与这些人行两交会法,乃至与畜生行交会法,都是邪淫。即自己的妻子,若受持一日的戒法中,戒有娠、乳儿及非时、非道、非处(地点如清净道场处)行两交会法,也是邪淫,作这些两交会的时候,自己的精神是清楚的,无错乱想,直爱乐心,即得根本罪。若只摩触,言语调戏等,是邪淫的方便罪。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三皈是否成功,要先理解传授三皈的法师、居士自身是否保有三皈之戒体;譬如公开传授藏密双身法者,或暗中修习双身法者,或公然否定第八识而成为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人,此三种人不论身为声闻相的出家人,或是身为童子相的出家菩萨,或是示现在家相的居士,都是皈依天魔、外道的人,自身已非真正的佛弟子,亦是已经成就地狱业的断善根人,自身尚且无三皈戒体,则其所传授的三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入灭前,曾告诫弟子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己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又例如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以恶心故,无事谤他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言犯七逆十重;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而反更加于逆害,堕不如意处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以恶心故,放大火烧山林旷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烧他人家屋宅、城邑、僧房、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烧;若故烧者,犯轻垢罪。若佛子,自佛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教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姊妹等六亲也可以互相为菩萨法师为对方传戒。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比丘尼,只要曾经受过菩萨戒,而能够宣说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十无尽戒和其他戒相的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法师。受了菩萨戒以后就成为佛子,成为菩萨的一分子。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劫名波陀(汉言为贤),世界名沙桴(汉言恐畏国土);父名白净,母名摩耶,妻名裘夷,子名罗云;侍者名阿难,右面弟子名舍利弗,左面弟子名摩诃目揵连,教化五浊世人,度脱十方当如我也。」】(CBETA,T03,no.184,p.462,b18-23)[4]《六度集经》卷第4〈戒度无极章〉第34[5]CBETA,T10,no.293,p.714,c15-20(原标题:持戒-贫道士守戒得胜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惡心故,無根謗他,逆害六親,無慈悲心,犯輕垢罪「若佛子以惡心故,無事謗他良人、善人、法師、師僧、國王、貴人,言犯七逆十重;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而返更加於逆害,墮不如意處者,犯輕垢罪。」14、不放火燒損(攝屬重戒9故瞋、1殺、2盜)以惡心故,放火燒損,山林房舍,有主之物,犯輕垢罪「若佛子以惡心故,放大火燒山林曠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以惡心故,無根謗他,逆害六親,無慈悲心,犯輕垢罪「若佛子以惡心故,無事謗他良人、善人、法師、師僧、國王、貴人,言犯七逆十重;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而返更加於逆害,墮不如意處者,犯輕垢罪。」14、不放火燒損(攝屬重戒9故瞋、1殺、2盜)以惡心故,放火燒損,山林房舍,有主之物,犯輕垢罪「若佛子以惡心故,放大火燒山林曠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菩萨法师,甚至夫妇、父母、师长、兄弟、姊妹等六亲也可以互相为菩萨法师为对方传戒。所以,传菩萨戒不必一定要比丘或比丘尼,只要曾经受过菩萨戒,而能够宣说菩萨戒的三聚净戒、十无尽戒和其他戒相的人,都可以成为菩萨法师。受了菩萨戒以后就成为佛子,成为菩萨的一分子。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善戒要这五根,而恶戒不必有这五根?譬如修学密宗邪法的那些弟子们,他们要受持金刚戒时很容易受,而且是个个都很欢喜受,叫他们发誓:我要一生努力修双身法,追求男女合修时的淫乐第四喜境界。这时他们个个都欢喜得不得了,都从心中确实发了,因为随顺世俗淫乐是一般众生都不会拒绝的,不需要对出世间法生起信进念定慧等五个善根,就可以很容易的接受专修双身法的藏密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弟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早得持戒的功德,对于未来求悟明心见性的帮助很大。如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二所说:「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以是故,有受一分戒名一分菩萨,乃至二分、三分、四分,十分名具足受戒。」所以我们对于受戒的问题都是鼓励学子能受即受,因为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21-7)答:(1)《大智度论》卷十三说:「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指八关斋戒而言〕,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感恩平实导师、亲教师以及同修会中所有的义工菩萨们,因为在坚定不移的弘扬正法、护持正法,我们大陆地区的佛弟子今天才能学到这么殊胜的佛法。平实导师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像的,而且平实导师慈悲地对弟子们在修学正法的道业上面费心安排,所以我们一定要一步一脚印地跟著走,只有这样,才不会走弯路,道业才会快速增上。我们在大陆的同修也要谨慎遵守同修会的规范,一定要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师僧弟子病,诸根不具、百种病苦恼,皆供养令差;而菩萨以嗔恨心不看,乃至僧房中、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不得畜(xù)一切刀杖、弓箭、矛斧斗战之具,及恶网罗杀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萨乃至杀父母尚不加报,况杀一切众生?不得畜杀众生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入灭前,曾告诫弟子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理、法律之不同,导致事实上不可能受持而不得不舍戒。所以佛说:我所未制戒,他方认为应行者,不得不行。我所己制戒,他方认为不应行者,即不应行。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又例如菩萨戒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