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说说我表弟。表哥是大姨家的,表弟是三姨家的,只比我小半年。他和他老婆,更是青梅竹马,初中就在一起了,两个人爱得如胶似漆。表弟是那种一根筋的男人,他喜欢上一个人,不管怎么样,就会死心塌地认准这个人。当时他和他老婆好,两家人都不同意。女方家嫌弃我表弟家境没有她们家好,觉得低就。表弟父母觉得对方嫌贫爱富,而且知道女孩曾经为情过,怕心理不健康。两家都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答:(1)《大智度论》卷13说:“邪淫者,若女人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守护,若犯者是名邪淫。若有虽不守护,以法为守。云何法守?一切出家女人,在家受一日戒(指八关斋戒而言),是名法守。若以力,若以财,若诳诱,若自有妻受戒,有娠、乳儿、非道,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乃至以华鬘与淫女为要,如是犯者名为邪淫。如是种种不作,名为不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佛法,佛弟子还要浪费时间[信]吗?佛弟子是不是该像抵制不适任教师那样,抵制不适任上师/法师?」KC敬答:首先你自己在心态上面要先调整正确观念,先要检视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究竟是要学真正的佛法,还是学邪师的法?还是像一贯道的道亲一般,都只是在「眷属欲」上面用心?所以在心态上不能存有「我要扺制上师/法师」的想法;或许师父平素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佛门中,身为佛弟子,经常在见面的时候就会互相寒暄,称呼对方为某某菩萨,这样说法正确吗?这样说法如法吗?身为佛弟子们,是不是应该要深入加以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菩萨,以免积非成是,流于世俗化,与佛陀当时的意旨越离越远,乃至背道而驰。所谓的菩萨,梵语名为菩提萨埵,翻成中文叫作觉有情,也就是觉悟有情的众生。所以,身为菩萨一定是能够觉悟有情的人,因为他本身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行者首先在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如是三称忏悔偈之后,开口向佛禀白:○○○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嗔痴习气深重,不仅造下五逆十恶、谤佛谤法、毁佛禁戒……等生死重罪;更由于我见我执之深重,而造下种种贪嗔痴之业行,使得今生乃至过去无量生中的父母、师长、兄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就像《维摩诘经》当中记载,维摩诘菩萨令他所化现的菩萨,前往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世界,去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得如来斋食所剩的香饭,带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就能够令爱乐声闻解脱道小法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弟子们回小向大,信受并且弘扬佛菩提的大道,也使香积如来的名声普闻于十方世界。难怪阿难尊者亲见如此胜妙之事以后,他要惊讶地赞叹,说这是他从未曾见、从未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本着菩萨的慈悲,不忍众生被误导,不忍中国佛教被外国宗教消灭,观察时代因缘及众生福报,以中国禅宗的开悟法门为基础,含摄俱舍宗的断我见、证初果,再融摄玄奘大师的真实唯识论,为佛弟子们次第建立了阿含解脱、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的正确知见。正觉同修会所传授的如来,从初发心认识什么是佛法、如何实证,而渐次具足十信位,进入初住位,修习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江教授前文虽说:「慈济会犯这种错误,实在令人想不通」,这话说得太客气了,因为,江教授之前就曾贴文说:其实,证严尼早已不是中国佛或本土佛,她虽在中国佛教会的传戒场接受传戒仪式,……也是佛学大师印顺的挂名女徒弟。但,她是日本新兴宗教【立正佼成会】(1938年创立)的开会祖师庭野日敬的追随者,庭野日敬所新翻译的【法华三部经】,就是证严尼的主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成佛已久的释迦世尊,都愿意去帮眼盲的徒弟阿那律尊者穿针引线,佛陀世尊尚且如是继续修福度众生,何况我们是尚未入地的浅学菩萨,距离成佛还是如此遥远呢!因此,希望此书的出版,能使您有福德增上的因缘,将来能得解脱乃至可以开悟明心;也希望帮助菩萨们在度众时,能具备更多次法的方便善巧来摄受众生、自利利他,以期早日成就佛道。谨以此书供养释迦世尊、十方诸佛、一切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显扬圣教论》卷8)可见得,一位佛弟子在经过一劫乃至万劫修学十信位,终于能够信心具足坚定,勇猛发起成佛大愿,这是在所有的正愿当中,最为殊胜的!以上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这十个心,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佛所开示的:初住位以前,在十信位的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十种心。那么这十种的心,从一开始的信心,一直到最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受持佛教的三归依之外,另外同时也经常祈求其他的许多神明;他们认为有拜有保佑,拜越多的神明就越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这样子他会觉得比较安心。但这其实就表示,这些人都还是属于民间信仰的层次,因为他们对佛教三宝还没有正确的认识,还没有办法对于佛教三宝发起清净信。所以,即使在表相上已经受了三归依,但其实这并不能算是具有清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譬如在迦叶佛2出世时,有两个兄弟都出家求道;其中一人努力的持戒、诵经和坐禅3;另一位则是常广邀各大施主共同去作种种布施善业,所以修集了很广大的福德。到了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过去世的这两兄弟,一位生在长者家,另一位出生为大白象,力气很大可以破除贼人。(注2为现在贤劫千佛中之第三尊佛,释迦世尊是此贤劫的第四尊佛。 注3坐禅的意思不只是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畏施者,谓观有情犹如父母兄弟亲戚,令一切众生离怖畏,心安定,尚以身命而救拔之。布施有后世的深细果报,有智慧之人当以五种施而得利益:一者至心施:至诚心亲自布施,勿贡高我慢,颐指气使行施。二者自手施:亲手布施,勿假手他人,否则来世皆须透过他人才能享用福报。三者信心施:布施时深信因果,深信布施有来世果报,不可抱持怀疑心行布施。四者时节施:于他人正需要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次,阿罗汉受供后回到住处,将他的钵交给沙弥徒弟去清洗;由于钵中残留有剩饭数粒,沙弥嗅了一下感觉香味非常,忍不住地就将饭粒吃了,更发觉这饭不只是香,而且更是美味适口。于是对于龙宫的食物极为向往,因此就生起了贪著,也想要吃到那个美食。有一次他躲在阿罗汉师父的禅床下,偷偷随著阿罗汉到了龙宫;龙王看到沙弥就问阿罗汉说:您怎么让未得道的沙弥也跟著来了!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每个众生都活在自己的业力与业种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也就是身心的总和,那我们的色身会长什么样子?也是依照自己往世所累积的业种,或者自己的发愿,来成为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高还是矮,高矮胖瘦、相貌是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也就是业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思是说,有情众生在三界六道当中轮回,无量世来,彼此都曾经互为父母、子女,或者是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呢,今生我吃你,来生你吃我,如此辗转的吃来吃去,恩恩怨怨何有了期啊!菩萨之所以要慈心不杀,最主要的就是要断后有的业种。如果我们今生不去杀害众生,不去吃众生肉,就不会和众生结恶缘,未来生也就不会为了酬偿业果,而被他所杀、被他所吃。我们都知道,菩萨从大悲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甚至于有法师死后,留下好几亿的现金、一的房地产,让出家徒弟们在法院告来告去、互相争夺,闹得社会瞩目。但是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僧宝都还是属于贫穷田,也有很多人出家后很努力在修行办道,根本不向信徒劝募钱财,从来不开口:我现在办道缺少资粮。日子过得很清苦而专心在修行,这种僧众也是很多的,他们是如法的贫穷田。由以上所说,可知众僧具足三种田:报恩田、功德田、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是如果一个徒弟去问师父佛法,师父一开口就大骂:「你怎麽那麽笨,这麽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徒弟以后都不敢问师父问题了,而师父摄受众生的功德也大为降低,想必这位师父他成佛之速度一定会很缓慢。因此我们不论做财布施、或是做法布施都要「爱语」,讲话要和蔼可亲,应该要有关爱之心。不可以在布施的时候开口骂人或是轻视人,要以和缓的语气,要用关爱的眼神,要让对方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