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次法的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三论内容,诸佛说法度众,也是先从布施来开始教导弟子。《大智度论》中说:“一切诸佛说法时,檀波罗蜜为初门。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以是故,初说檀。(《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 | admin 2018-08-15 |
![]() |
不是也有一些善知识在推广教授人天善法吗?譬如说中国的《论语》、《孟子》、《弟子规》等等,我们也随喜赞叹!毕竟这也是人天善法嘛!也对众生是有利益的。只是佛法虽然说分为五乘,而实际上人天乘是通于外道法;佛法真正的内涵还是在三乘菩提。而二乘菩提的声闻、缘觉法,是因为摄受根器不同的众生,而从佛菩提道中析分出来,实际上都是汇归唯一佛乘。然后再来简单说明:菩萨 | admin 2018-08-15 |
![]() |
可是,有一种人家财万贯,但是他们全家每个月供养三宝才几百元的台币,就觉得是很大的数目了;但在世间法上却又很大方,对父母兄弟也很大方的出钱出力帮助;但是这种人就叫作“非智者”。有智慧的人,应该是破衣照穿、烂东西照用,坏了就自己修理舍不得丢;但是布施时,肯把一大笔钱捧出去,出钱的目的并不是在于自己或家人的享受,而在于未来世的菩萨可爱异熟果。你 | admin 2018-08-15 |
![]() |
因此,学佛的佛弟子们!对于布施,务必要确实的认识与实践,才能广具资粮,并且还要持守戒行,也才能修十善业道而升天,乃至进一步修证解脱及佛菩提道。(原标题:佛说三十七种布施法) | admin 2018-08-13 |
![]() |
」众比丘们听完佛的开示之后,向佛禀白说:「如来您是三界至尊啊!您为弟子们所开示的,真是闻所未闻极为希有难得的恭敬父母的法道啊!」佛说:「不但是在今日极为稀有难得地恭敬父母,在过去世也是非常难得少见的恭敬孝顺父母!」众比丘们听佛这么说,就问道:「世尊!请您开示教导弟子们,过去无量世以来,人们是怎么恭敬孝顺父母的呢?」佛说:「过去有个叫波罗奈国的地方, | admin 2018-08-13 |
![]() |
毘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即建起七宝塔,供养佛的舍利;王的第一夫人,以天冠的拂饰,搭在毘婆尸佛像顶上来庄严佛像;又以天冠中的如意珠,安置在塔前的高柱上,让如意珠的光明能普照世间,并发愿说:『藉这个供养,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尊荣豪贵,不堕入三恶道、八难(注一)之处!』当时,王的第一夫人,就是今天的善光公主!」「迦叶佛时,她又以佳肴美饍,供养迦叶 | admin 2018-08-13 |
![]() |
无畏施就是施与众生无畏,例如不侵犯众生、不杀害众生,不让众生对我们产生畏惧之心;无畏施能得未来世健康长寿果报,而且众生乐于亲近,因为能够布施无畏给众生的人,心必定是慈悲不起瞋的,等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故能施无畏。《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本节主要从放生的 | admin 2018-08-13 |
![]() |
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多处都开示说:得佛、法、僧、戒等,四不坏信的圣弟子,因为能够【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所以能够永不再下堕三恶道,如果证得初果须陀洹,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还,就必定能够断尽烦恼的现行而入涅槃。而这里所谓的圣弟子,包括了初果向、初果人乃至四果向、四果阿罗汉等四双八辈,都可以称为圣弟子。佛陀说只要能够成为初 | 三摩地 2018-08-10 |
![]() |
一方面,证悟菩提的这件事,虽然是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一件事,但一直以来被误解的很多,所以众说纷纭,令人莫衷一是;再者,许多大师的知见,过去也是被误导的,实在也无力教导弟子;而末法时期,众生有不少被世间欲望所缠缚,想求证究竟解脱寂灭之乐的人,毕竟是少数。另一部分的原因,则是本身证悟的条件、因缘尚未成熟,当值遇真善知识时,未必能够把握这样的殊胜因缘,安住修 | 三摩地 2018-08-10 |
![]() |
佛弟子与天魔都同样是广修善业的,可是有多少人知道魔与佛弟子的差异呢?很少人知道,今天特别告诉诸位,请诸位把分际弄清楚,并且要转告你所认识的学佛人。否则的话,一天到晚去利乐有情,却同时在破坏正法;心中想要成为佛弟子,但是做的都是未来世会成为魔子魔孙的破法业因,那就很冤枉了。已经进入佛门成为三宝弟子了,却专门在造作成为魔子魔民的因,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其中 | admin 2018-08-10 |
![]() |
昔年曹洞宗中兴之祖师天童山宏智正觉禅师本是证悟的禅师,也常做佛门狮子吼,奈何弟子慧劣,却倡导成默照禅广为流传。此事被话头禅祖师当代大德大慧宗杲禅师痛批为默照邪禅,力挽狂澜,摧邪显正,才得以挽救当时之禅门宗风。可见,大德在世,尚且错会错悟,永明延寿禅师所言的“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非虚言也。学道之人,当先觅得真善知识,由善知识导正知见,见地正确再 | 三摩地 2018-08-09 |
![]() |
第二大卓越贡献:厘清三乘菩提的区别和联系三乘菩提的区别和联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没有人知道了,声闻、缘觉、菩萨,这些词已经成了摆设,随着每个人想当然的解释而解释,无人知道其真实内涵和外延,平实导师以目前90余册的巨作,让三乘菩提的区分变得清晰可见,让佛弟子对佛教的全貌有了认识。第三大卓越贡献:把成佛之道做出了全次第的铺就成佛,是佛弟子的目标和愿望, | 三摩地 2018-08-09 |
![]() |
光环是老师的,就算你借光沾了老师的名,如果自己不认真修行,仍是自欺欺人;有善知识说明你少走了弯路,学正法说明你因缘成熟,但这不是鄙视众生厌恶他人的资本,跟佛菩萨比起来你和他都是佛门弟子。有什么资格拿你的师父去小看别人。八、放下想让别人认可的心。别人是否认可,你要看看自己是否走对了路,是否依教奉行。因为本来修行就是如人饮水的事情。有求皆苦,心若为外物 | 三摩地 2018-08-09 |
![]() |
八个兄弟共一胎 (八个兄弟)合作无间,宇宙万有最殊胜者!八兄弟是谁呢?这八个“兄弟”就是指我们不同作用的心识,称之为“伟大的心”。因为祂们之间的运作,远远超乎我们所能了解或想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与了解祂们到底是谁啊!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我们每个人都有八个心识,犹如亲兄弟形影不离,合 | admin 2018-08-09 |
![]() |
在佛世时,如果有佛弟子来向世尊请法,世尊总是能够善观众生之因缘与根器,以种种方便善巧摄受众生进入佛法之中。对于初机的学人,佛世尊则为其讲述持五戒可保人身、修十善可以生欲界天的人天善法;来请法者如果善根深厚,于人乘、天乘可以信受以后,再为其演说欲为不净、如何可以出离生死轮回等解脱法道;乃至于为善根福徳皆具足者,演说大乘菩提之成佛之道。如是人乘、天乘、 | admin 2018-08-09 |
![]() |
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弟子: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 | admin 2018-08-09 |
![]() |
愚人则是在烧香……等供养后,请上经橱不许别人取下来阅读;二十年前常常有寺院不许徒弟打开经橱请下来读,会挨骂的。现在这几年似乎没有这种现象了。而且现在印刷术发达,不用抄写,不像以前贵重得很。印刷出来以后应该要供大家读诵,然后为人解说、如说而行。不但自己要这样,还要请别人一样这样做,那才是真正的供养法。但是这种供养并不是人人都做得到,所以一 | admin 2018-08-09 |
![]() |
但是佛在经文里面有提到:「圣弟子只要成就一力,就可以胜魔五力。」这个就是不放逸力。也就是说圣弟子只要成就一力,就可以胜魔的五个力,那到底是哪一个力呢?就是不放逸力。也就是佛弟子只要成就不放逸力,就可以胜魔的五力。也就是说,佛弟子只要精勤、精进、不放逸;逐渐的对五欲贪的执着就会越来越淡薄,这时候天魔就无法以色、声、香、味、触这五力来控制我们。所以圣弟 | admin 2018-08-08 |
![]() |
五蕴身正是无常生灭之行苦恶法所摄,世尊示现大般涅盘,告诉诸弟子:舍此无常生灭之五蕴身,不再受后有之五蕴身,一切因五蕴身而有之行苦亦随之永灭;此诸苦永灭、不生、寂灭之法,方是真实之乐。此寂灭之法,不是圭峰宗密所主张之一念不生以后万法不起之法(其实一念不生际仍然是生起万法的,所以才能对六尘了了分明),一念不生本身尚有能取境界之意识我与所取定境法尘境界之 | admin 2018-08-08 |
![]() |
正信的佛弟子在十信位的修学之中,就必定会由原本的贪著世间五欲之乐,而逐渐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这同时也可以检验一位菩萨是不是已经满足十信位了。如果有一位菩萨,仍然非常贪著于世间五欲之乐,完全没有办法舍离的话,那么可能就显示,他还没有满足十信位的修学。十信位所要学习具备的,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信心”。这个初信位要具有的信心,就是前面所谈的, | admin 2018-08-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