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须菩提是一位回心大乘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也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中解空第一的尊者。释迦世尊在弘法四十余年的后期,在宣讲《法华经》的时候,曾经为因缘成熟的弟子们授记未来将会成佛,以及成佛时的名号、时劫、有多少弟子众等种种情形。在当时已经入初地的须菩提,也有被授记,但是他还需要再供养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之后,才能够成佛;这个时间是当时法华会上,被授记的大弟子之中 | admin 2020-02-21 |
![]() |
戒是佛所制订的,但是佛制订了这些戒是为了一切佛弟子的五阴而施设。如今你已经明心了,是谁在持戒呢?持戒是妄,持戒是色身持戒,是受、想、行、识持戒;在真如佛性之中没有戒可犯、也没有戒可持,即使佛所制订的戒也是一样。所以明心见性之后,对于戒的看法,他是不着有戒、不非戒取戒、不取相戒、不取佛戒,他以摄心为戒、依道共戒而住。像这样的胜妙戒,菩萨要常常忆念着, | admin 2020-02-21 |
![]() |
最后,说句不是恭维的话,我和那位师姐颇有同感----您的身教和言教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弟子范晓雯叩上2003/11/7------《正觉电子报》<第005期毕业感言>范晓雯编注:作者范晓雯师姊并非在正觉同修会之正规科班中修学,而是在友会修学时依本会之法明心见性,所以欠缺悟前应有之知见,难以观行生起妙慧,补修本会禅净双修班之课程,在陆正元老师座下修习后,开始有了重大改变,20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在修行里面也经常面临到这样子的考验跟困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起正念来思惟说:我面临这样的考验的时候,我到底是要安住在魔的境界里面呢,来成为魔子魔孙呢;还是我应该要出离魔的境界,来依于佛陀的教示来修学正法呢?这就是每一个佛弟子所应该要思惟的道理,也是一切的佛弟子所要面临的一种抉择。】----正礼老师《波旬为何会堕落成魔王?》魔波旬是我们佛教里面常常 | admin 2020-02-21 |
![]() |
世尊的弟子之中,以大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换句话说就是苦行第一,虽然在外相上也示现种种的苦行,但仍然不是因为外相上的苦行而证果。因为解脱道的法是要断我见、我所执与我执,而佛菩提道的法是要证如来藏,乃至要断恒河沙数的上烦恼;都不是只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所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亲证的。这就是为什么佛开示说:若于正法不肯印可者,虽修苦行仍是垢秽者。意思是说,若只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的古德佛果圜悟禅师,他在《碧岩录》里面,引二祖慧可禅师的求法心,来为弟子们开示,二祖慧可禅师说:【昔人求道,敲骨出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二祖的意思就是说,他那时候为了跟达摩祖师求道,他就想着说,古人他为了求道,他敲骨头让髓出来,刺血为墨这样子,甚至像释迦牟尼佛,曾经把头发铺在地上, | admin 2020-02-21 |
![]() |
而阿罗汉不证八识心王,就是不证佛菩提,当然不能称为佛;而佛则既证佛菩提,也证解脱果,因此可以称为阿罗汉,也是佛,这是修学大乘法的佛弟子们不可不知的正理。而无生法忍,就只有诸地菩萨才能证,不是未入地的三贤位菩萨所能,二乘人当然就更是与此无缘。这个问题就解说到此。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21集何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陈 | admin 2020-02-20 |
![]() |
当我们知道了,就得生起悲忍,想办法来救护那些被误导的广大佛弟子,让他们赶快修正邪见、赶快补救,免得舍报时来不及自救,也没有人救得了他们。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62集如何修忍门、精进门(二)>蔡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一般来说,世间人杀父母的很少,佛弟子犯杀业的也不多,何况是杀自己的和尚或阿阇黎?出佛身血、除了佛世提婆达多就没有第二人。到了末法的今天,阿罗汉绝无仅有,杀阿罗汉的自然更少有了;但是破僧逆罪的五无间业,却很容易就会在不经意之间违犯,其中的破羯磨僧及破转法轮僧,更是自认为懂佛法的人极易在自以为是的情况下,随着自己言语说出就造作了,大家千万要小心,于佛道 | admin 2020-02-20 |
![]() |
我们看宝锦龙女在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在释迦世尊座前为声闻弟子说大乘法,还自称是在转法轮,不仅没有被世尊阻止,世尊还大加赞扬,并授予成佛之记。那么在释迦牟尼佛示现入灭后,因佛的教法仍然住世,仍不断在运转,就是仍然有法轮存在,就必定会有发愿荷担如来家业的菩萨再来,来转法轮演说世尊法教,继续度化释迦如来遗法弟子,这当然也是在转法轮。这时如果有人毁谤这 | admin 2020-02-20 |
![]() |
而佛弟子受戒后,如前所述必须定期羯磨、布萨诵戒。定期布萨有两层意义,首先当然是透过共聚诵持重戒、轻戒的戒相,来加深戒子对种种轻重戒相的记忆,并再次提醒自己不可违犯。而《梵网经》菩萨戒中有关受戒菩萨定期布萨的圣教说:【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若诵戒时,于诸佛菩萨形像前诵;一人布萨即一人诵,若二及三人至百千人,亦一人诵。诵者 | admin 2020-02-20 |
![]() |
但是应身释迦牟尼佛,出世说法的一大事因缘,就如《法华经》中说,要开示佛之知见,让弟子们得以悟入佛之知见,目的就是:“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妙法莲华经》卷1)就是要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得真实解脱,乃至究竟成佛。而这个十方诸佛共同的知见,正是众生各个具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永不生灭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如心。因为如来藏才是菩萨历经三大阿僧祇劫 | admin 2020-02-20 |
![]() |
因为戒法是依据三界因果律,与修行目标而制订的,只有佛才能够对于三界因果究竟了知,因此也只有佛才可以制戒,所以佛弟子要持的戒,一定是要佛戒才可以。因为有些邪戒的目的,并不是在使人成就二乘菩提或佛菩提。另外,有些邪戒表面上虽然目的是正确的,但是因为知见错误,造成所设立的戒法错误,因此都造成无法成就三乘菩提之亲证;这些邪戒多是属于妄想施设的戒,无法成就到 | admin 2020-02-20 |
![]() |
如果忘恩负义,就反而不如世间人了,因为即使是尚未修学佛法的世间人,都知道要知恩图报,何况是佛弟子呢?不愿意供养三宝者,有可能代表此人对于佛法的信受与体会尚不是很深;如果已经知道三宝恩德浩瀚,却仍不愿意知恩图报供养三宝,乃至反而破坏正法,那就会有很大的过失。 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有开示:不知恩报,就是能令众生得地狱报的其中一种业行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说如果我们了解这些道理的时候,我们佛弟子就知道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恶业道,一旦能够远离这些恶业的时候,那我们到了我们往生的时候,能够牵引我们的力量,在业的方面的力量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的薄弱。 剩下来的就是愿跟念,如果说您平常就有修习无相忆佛的话,那么在您往生的时候,按照无相忆佛的功夫,那就很轻松地能够把这个念头好好的持住,所以那个时候的念,就会 | admin 2020-02-20 |
![]() |
《优婆塞戒经》里面善生请问世尊说:菩萨他具足了福德庄严、智慧庄严以后,要如何来畜养徒众弟子呢?佛陀回答善生说:应当要以四摄法来摄取弟子。四摄法指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这四摄法,来摄受弟子、教化弟子,让弟子能够远离诸恶、增诸善法。那么如何运用爱语?爱语的内容又是如何呢?我们从经文中来解说。《优婆塞戒经》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善男子!菩萨若能随 | admin 2020-02-20 |
![]() |
所以我们在看到经典里面,如来常常在打坐的时候,听到弟子们在问什么、在谈什么的时候,祂会主动过去说:“你们在谈什么啊?是不是要我跟你们说什么?”或者是说,祂在路上看到有人他受到苦难的时候,祂也都是主动地过去问候,这就是佛、菩萨,和声闻缘觉不同的地方。接下来我们说第三点如来智胜。“如来所有四无碍智,非诸声闻缘觉所及,是名智胜”。如何 | admin 2020-02-20 |
![]() |
这一个是佛陀在教弟子们,当我们在修禅定的时候,有恶念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的去对治。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126集息恶法则(一)-修念佛心增长悲慧> 何正珍老师 | admin 2020-02-20 |
![]() |
这样的教示,就是不要让一个在家弟子因为财物无法取回,而产生了很大的烦恼;同样也保障老人的安全,更不会让他人有机会因为贪于财货而造下恶业。所以佛陀交代了以上三件事情以后,就会问说:“你能够作到吗?”如果说:“可以。”这还没有要传戒给他,佛陀又再提出说:你必须要离开四种恶人的交往:“一者乐说他过、二者乐说邪见、三者口软心恶、四 | admin 2020-02-20 |
![]() |
这时候,尊者二十亿耳,独自在静静的禅思,而起了一个念:“在所有世尊精勤声闻弟子里面,我算是其中的一位,但是我到现在都还没尽诸漏(也就是还没证得阿罗汉),我是名族姓子(也就是说,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个贵族),家里又有很多的钱,我干脆宁可回去再受五欲乐,也可以藉由广行布施来修福德,不要再修行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动了这个念,当然世尊就知道了。世尊就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