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佛陀快入灭时,身边有许多的弟子们围绕着,而且都非常的悲泣,佛陀就说:我要离开了。你们还有什么在法上的或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赶快问我。当时身边的弟子们都只顾着伤心,大家默然无语。这时候佛陀就主动的开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般涅槃经》卷3)佛陀说完这句偈颂后,就跟这些弟子们说:你们应当知道,一切诸行都是无常的。我今天虽然是个金 | admin 2020-02-21 |
![]() |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于彼生厌。耳、鼻、舌、身、意,声、香、味、触、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8)由上面一段经文,所以对于六根、六尘、六识,及我所觉受等法 | admin 2020-02-21 |
![]() |
彼诸弟子法法成就,随顺其行,起诸邪见。周那!若有人来语其弟子言:‘汝师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勤苦如是,应于现法成就道果。’彼诸弟子信受其言者,则二俱失道,获无量罪。所以者何?以法不真正故。】(《长阿含经》卷十二)也就是说,佛陀开示,如果有人说他也有法啊,他也可以怎么样去修种种的法来成就,而且如果有人这样来介绍说:你修什么法,而且你很勤劳 | admin 2020-02-21 |
![]() |
在这个国家中,有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有两个儿子;兄弟两个人都长大了,富有的商人就将家中的事业,交给两个儿子来经营。而当年轻的哥哥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他喜欢上了那个国家中一位长者家非常漂亮的女孩子,于是这个哥哥就派人去向长者提亲;但是因为长者的女儿那时候年纪还太小,长者就没有答应哥哥的提亲。这位哥哥在提亲未成之下,心里面非常的失望,于是就将全部的心力都投 | admin 2020-02-21 |
![]() |
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很痛就是苦,痛本身就是苦,所以是苦苦。而所谓坏苦,譬如我们赚来的财物,久了会损坏,色身出生以后最后还是会坏掉,甚至于山河大地、银河系,乃至宇宙都会变坏,这就是坏苦。而行苦就比较微细了,譬如人出生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像这样的一个无常杀鬼的比喻,在佛陀的经典《法句譬喻经》里面就有梵志四兄弟。这四兄弟都得了五种神通,而且都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后来这四兄弟就算了一下发现,他们七天以后都会命尽。于是就说:我们有五通之力,可以翻覆天地,甚至可以手摸日月、移山挡海,没有不行的!但是,我们难道就不能避开这样的死难吗?于是这四个人就想了。有一个人就说:我躲到大海里 | admin 2020-02-21 |
![]() |
佛法当中释迦牟尼佛传授了、教导了弟子很多修学的法道,对这些修学的法道就要有信心,没有信心怎么能够死心塌地,依着佛的教示去修学?所以说首先要有信根。有了信之后呢,当然就要勇猛精进的去修学,要如实地去勤求这些佛法,还有种种能够帮助我们成就佛果的善法,要勇猛精进,勤求不息,那就是精进根。再来就是念根,因为精进的缘故就会常念菩提,常念三乘菩提,还会常念种种 | admin 2020-02-21 |
![]() |
佛曾经告诉弟子,不论是怎么样的次第,将三宝中佛的次第放在哪一个之后,这样次第颠倒就不是佛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要精进、要亲近三宝、亲近善知识,这样是好的。可是如果你对于这样正理并不知道,不小心进入了这样的邪见的道场,你就应当要远离。但是奉劝诸位,我们过去生虽然曾经与种种的恶知识作为善友,但是这些实际上是恶友,不管他也是说第一义谛法、如来藏法,但如果他 | admin 2020-02-21 |
![]() |
既然出生在世间中,孝养父母、供养师长,这都是作人子的、作人弟子的所应尽的种种本分;乃至于修止观、读诵经典、思惟经典;乃至于修证,证得这第一义谛,离开贪瞋痴种种诸法,离开性障一切诸烦恼;乃至随烦恼中一一能够消灭,这都是为菩提而能精进勤行,这样才是究竟的般若波罗蜜。而菩萨于过程中就会去想,我如果今天休息一下,那会导致于什么样呢?菩萨经过思惟以后,知道因 | admin 2020-02-21 |
![]() |
小编有一段时间,就有点犯迷糊,也觉得,是啊,都学佛了,怎么做事还这么没智慧、没耐心!比如那些企业家,在世间做事积极努力,发心也很好,对人真诚善良,做事真的比有些学佛的师兄师姐们更圆满、更智慧呢!学佛人只是开始学佛而已,但大都有自己的习气,因为未满三果的佛弟子,都还会因为脾气个性的原因,做事不周到、不圆满都很正常,但他们已经皈依三宝,并且从智慧、福德 | admin 2020-02-21 |
![]() |
那么这个实验的人把这个小婴儿用的马桶放到七岁小孩面前跟他说:这个是什么你知道吗?七岁的小孩说:这个是弟弟妹妹用的小马桶!是弟弟妹妹尿尿、还有大便用的马桶。这个实验的人跟他讲说,这个马桶是新的、是干净的。然后他把饮料倒到马桶里面,跟这个七岁的小孩说:你想喝吗?结果七岁的小孩把这个马桶拿起来喝饮料。然后实验的人同样的情形,拿去对那位成年的小姐做试验,请 | admin 2020-02-21 |
![]() |
如来是这么开示佛弟子的:【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观身诸界:我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犹如屠儿杀牛剥皮,布地于上,分作六段。】(《中阿含经》卷24)六界的六个功能是组成有情生命中,包括物质的色阴与非物质的非色阴(受想行识)等五阴的基础。其中必须特别强调的是,这六界是以识界为中心,由这个识界-本识-也就是阿含经中所说的入胎识----如来藏阿 | admin 2020-02-21 |
![]() |
龙及金翅鸟虽然都是旁生道的众生,然而因为有较大的福德,所以能够生在摄属于天界的旁生道中,受用比一般旁生道有情好的福报与境界,但终究还是属于畜生道的众生,并不值得佛弟子们爱乐或称羡。金翅鸟又称迦楼罗,是龙族的天敌,金翅鸟专门吃龙,据说甚至一天要吃一条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就像吃面条一样。金翅鸟就是喇嘛教所崇拜畏惧的孔雀明王,会成为金翅鸟是因为过去世比较憍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都知道十善业是一切佛弟子所应当戮力奉行的,因为十善业是一切世间与出世间善法的根基,而十不善业是一切众罪的根本,因此在菩萨的长劫修行中,都一直要修十善业。在上个节目中我们谈到,因为众生的十善业而感生种种的器世间依报,相对的十善业也使得众生有种种不同的正报身,因此正报与依报是有密切的关联;同时也因为众生的如来藏能够执持诸法种子,才能使得这些因果业报 | admin 2020-02-21 |
![]() |
那佛弟子对于太岁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认知呢?佛对于这部分,又作了怎么样的开示呢?佛说:观星斗为‘四邪命食’之一。什么叫作邪命?其实就是邪命活,这个叫作捨命占[zhān]候[hòu];也就是说,他舍掉了正命,而去作占卜、作观星望斗[dǒu]的行为,这是佛所不许的,是属于四邪命食。什么叫作四邪命食?第一个叫作仰口食,第二个叫作维口食,第三个叫作方口食,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没有共业有情的法身如来藏共同变现了山河大地,有情又如何在器世间里生活及运作呢?所以当科学家在无穷无尽的太空中发现了新的星系出现时,有智慧的佛弟子们就会知道,众生于所生活旧的山河大地器世间快要毁坏的时候,共业有情的法身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已经开始在运作了,所以在那里变现了新的山河大地的器世间,于原有的山河大地的器世间开始毁坏时,让有情于适当的时机及 | admin 2020-02-21 |
![]() |
那时候佛陀还年幼,就由姨母(摩耶夫人的姊姊)摩诃波阇波提扶养长大;所以摩诃波阇波提舍寿时,佛陀还亲自扶棺----贵为人天至尊,跟着众弟子一起扶棺,表示感恩之意。不单单佛陀注重孝道,大菩萨们也是这样,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他的母亲舍报后下堕饿鬼道,每天不见饮食,瘦得皮包骨;目连尊者看见了非常心痛不舍,他想用神通力来 | admin 2020-02-21 |
![]() |
对于一个学佛人来说,三归依是否重要呢?非常重要!既然要学佛,那么就先要归依三宝,先正式成为三宝弟子,这样学佛才会学得好。就好比一个人,想要进入某个学校去学习,那么就先要到学校去办理注册手续;注册完毕,才正式成为该校的学生,要不然就只是一个旁听生。三归依时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不光是嘴巴跟着人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父母有所偏袒或忽略,往往会造成兄弟姊妹之间互相嫉妒、争宠、冲突,不仅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甚至于会影响手足之间的感情。第四、适度的要求和约束。教养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给予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也要有适度的拉力,才不会造成失控或不知去向;如果能从他律发展成自律,那么不但父母轻松孩子也快活,这也是儒家所说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如何拿捏松紧分寸,在在都考验 | admin 2020-02-21 |
![]() |
佛弟子应该如何教养孩子呢?各位菩萨!您生养几个孩子呢?您是否会觉得教养孩子很不容易呢?以佛法的观点,子女和父母之间有些什么关联呢?佛弟子应该如何把佛法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弘法多年以来,常听到同修们请问如何教养子女的问题。有许多同修,因为孩子不乖、不学好,导致他们无法好好学佛;有的则是孩子在外面闯祸了,不停地要父母为他们善后;有的则是和父母产生嫌隙,关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