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优婆塞戒经》除了现报、生报、后报这三种业之外,又有说无报业,或许有人乍看之下会心生怀疑,那不是跟前集节目,引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告诫子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的圣教有所冲突?其实不然,因为《大宝积经》的偈中,已经设定了假设的情况,就是以假使经过了千百劫长的时间,而过去所造作善行恶行的业力还没有消除作为前提条件。这不也 admin

2020-02-21

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告诫子们:【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57)就是强调业力是无可逃避的,不管善业或恶业在没有失坏灭除以前,有业就会有果报;今生不受报,来生不受报,就是千千万万生,业力照样存在,只要因缘和合还是要受报的。像学佛人熟知的《慈悲三昧水忏》,它的作者唐朝晚期的悟达国师,曾经述说这一忏悔法门的缘起 admin

2020-02-21

所以同样是杀人,如果杀害佛子或杀害破坏佛法的人、外道,同样都是杀心而杀,根本、方便、成已也都三罪具足,但是都会下地狱吗?即使都下地狱时,待遇也会不一样,或者在活地狱,或者在黑绳地狱,乃至有人到了大火热地狱等等,各不相同。所以因为三业对象,以及根本、方便、成已的种种不同,所得果报的根本正果,就不一定会相同的,各人所受的果报,当然更不一定相同。地狱是 admin

2020-02-21

到净土去以后成为不动如来座下的第一个子,那被守护的说法比丘后来往生后却变成了不动如来的第二子。所以虽然同样是杀,同样是得有作罪及无作罪,但他却是不下地狱的;但因为这个双得有作及无作罪,性罪的果报是将来缘熟相遇时,还是会被死亡的恶人索回一条命,这个就是善心杀人而得有作与无作罪的未来世的果报。无作罪在什么时候才会完全不存在呢?这个是只有在等觉菩萨到 admin

2020-02-21

怎样叫作谤正法呢?譬如有人否定如来藏,谤为外道的神我或梵我,这个是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业;譬如有人跟着喇嘛学双身法,身为比丘却跟女子暗中上床合修双身法,这些都是无间地狱罪,他的比丘戒跟菩萨戒的戒体就已经都不存在了,这个意思就是说他已经不是僧宝了;那个时候,你说他的所有不如法事,都不会有事,而且有大功德,因为可以救很多人不再被他们误导而进入外道法当中。 admin

2020-02-21

佛陀问尼提说:你如今能出家吗?尼提答复佛陀说:如来您那么尊贵,是金轮王太子,所随从的子都是贵人啊!我下贱鄙恶之极,如何像他们能出家呢?佛陀告诉尼提:你现今不应这样思维,如来不观察种族及是否尊贵富有,唯观众生过去世是否曾在三宝种下善根的业。不全选择权贵,也度下贱如优波离;不全为大富长者须达这样的人,也度极为贫穷的就像须赖一样;不全为大智舍利弗这样利 admin

2020-02-21

所以佛借这因缘,诉说往昔的因果关系,其内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世尊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两百五十位子在一起,当时波斯匿王请佛及比丘们前往宫中,接受波斯匿王饭菜的供养,所以世尊与大比丘众等人,离开只树给孤独园而前往应供;一路上有天、龙、鬼神等眷属们恭敬围绕,其中帝释天、大梵天及四王天等众,在上方散花、燃香、舞蹈、奏乐,并且在路上洒了香水 admin

2020-02-21

像外表几乎无法分辨的同卵双胞胎兄,他们生长环境亦复完全相同,可是个性、喜好乃至人生际遇却完全不同;另外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偶然遇到一位陌生人,却觉得很眼熟,甚至觉得很亲切。这些世俗上或连科学上都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在佛法上都能得到解答,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心,从无始劫来就帮我们储存每生每世所造作无数善恶业的种子,这些种子当中有 admin

2020-02-21

舍利弗说:您是世尊子当中神通第一,为什么不用神通避开呢?目连尊者回答说:要索受报,终不可避。当人家要来讨回所受的业报时,终究是无法逃避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佛说:生死无始罪无穷,烦恼大海深无底;业障峻极如须弥,造业由因二种起;所谓现行及种子,藏识持缘一切种;如影随形不离身,一切时中障圣道。意思是说,众生无始劫来,于三界六道中不断地生死流转 admin

2020-02-21

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著菩萨勉励他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深的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并且他也确实成为大乘法的一个中坚。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很多大乘法的根本道理,也 admin

2020-02-21

(《杂阿含经》卷24)佛陀要子们要能在细微的罪上----看起来不是很严重的罪上,就要生起大怖畏,从身行上明显可见的离杀、断杀,到意行上不乐杀生的这种心性上微细的作意,也要提醒自己警觉,这就是对于意业的警觉。什么是意业呢?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了凡四训》当中所说一位叫作卫仲达的故事:他是宋朝翰林院的官员,有一次就被鬼卒带到阴间去,到了阴间,阴间的审判官就吩咐 admin

2020-02-21

释迦牟尼佛就曾经对子们说:外道们有三种邪见,修学的人如果信受了,虽然他的德行本来并无亏损,因为信受这些邪见的关系,就必定堕落到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的境况。这三种邪见是什么呢?首先就是,有一种出家修行的沙门和在家修行的婆罗门他们主张:人今生所受一切苦乐,纯粹是由于前世所造业因来决定的。第二种修行人则主张:这一切都是大自在天的意旨所决定的。另外有一些沙门 admin

2020-02-21

  在《佛说大般泥洹经》里面有这么讲:“一切草木作寿命想,如是说者我所不听,作是说者,当知是辈外道子。”在这个经中佛就讲说:假如佛子要这样讲说,一切草木它都有寿命,等于把它当有情看待,那这样说的话, 佛是不允许的。因为 佛子要知道,有情必定要有心识、要有心性,要有心识、心性,才能够见闻觉知、熏闻、思惟种种的这些心性上的一些行相; admin

2020-02-21

所以佛祂在经中也经常在教导佛子,要善于了知因果;同时佛也教导佛子,要如何来让自己能够避免未来世不好三恶道的果报,如何来改变未来世的果报,使它成为可爱的异熟果报。所以呢,佛教它基本上它是对因果的内容,以及这个业因是如何牵引的果报的差别,它是能够如实了知的,随着菩萨实证的智慧慢慢清楚,最后到成佛的时候是究竟了知。从这个所谓救度亡灵这几句话,我们来说 admin

2020-02-21

所以佛祂在经中也经常在教导佛子,要善于了知因果;同时佛也教导佛子,要如何来让自己能够避免未来世不好三恶道的果报,如何来改变未来世的果报,使它成为可爱的异熟果报。所以呢,佛教它基本上它是对因果的内容,以及这个业因是如何牵引的果报的差别,它是能够如实了知的,随着菩萨实证的智慧慢慢清楚,最后到成佛的时候是究竟了知。从这个所谓救度亡灵这几句话,我们来说 admin

2020-02-21

在佛陀应允之后,国王就亲手跟大众一起来准备素宴并亲身来恭迎佛陀及众僧前来应供;佛陀跟随行的僧众子们来到设宴的街道,接受了国王的供养。用斋后佛陀就升座为国王及所有的人民宣说佛法,这时在大众中,刚好有两个商人也在会中听法,有一个人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心中生起了欢喜心赞叹说:佛陀啊!您好比帝王,子们好像忠臣一样,佛陀您在讲佛法的时候,子们诵习宣达, admin

2020-02-21

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多处都开示说:得佛、法、僧、戒等,四不坏信的圣子,因为能够【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所以能够永不再下堕三恶道,如果证得初果须陀洹,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还,就必定能够断尽烦恼的现行而入涅槃。而这里所谓的圣子,包括了初果向、初果人乃至四果向、四果阿罗汉等四双八辈,都可以称为圣子。佛陀说只要能够成为初 admin

2020-02-21

世尊的子之中,以大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换句话说就是苦行第一,虽然在外相上也示现种种的苦行,但仍然不是因为外相上的苦行而证果。因为解脱道的法是要断我见、我所执与我执,而佛菩提道的法是要证如来藏,乃至要断恒河沙数的上烦恼;都不是只在外相上修苦行的人所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亲证的。这就是为什么佛开示说:若于正法不肯印可者,虽修苦行仍是垢秽者。意思是说,若只 admin

2020-02-21

希不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呢?那就记得要依照佛所教导的去实行喔!对于佛子而言,此生结束以后,该不该还流连在这个地方不肯离去呢?不要嘛!那也就是说,各位觉得,以后当我们此生结束了,直接往生到别的地方去了,那在这个地方所留下来的这一个臭皮囊、这一把臭骨头,还重不重要呢?不重要了嘛!就好像我们穿坏了要丢的衣服,把它丢给垃圾车;到底垃圾车要把这一件旧衣服送去 admin

2020-02-21

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认为外法而且执为实有,就导致无明凡夫众生流转生死,也导致佛子四众不能证得初果解脱,更间接的导致大乘行者落入五阴中而无法证得如来藏,所以无法破参明心。】(《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72-273。)因此众生因为不如实知六入的真实道理,不知有外六入与内六入,因此误认六识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