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心经密意》末后句通了,无门慧禅师的《无门关》四十八则公案,你没有不通的。末后句如果还没有通,那么《无门关》的公案,有许多的地方你还是不通的,这一通就全部都通了。所以禅宗确实是有第三关的公案!所以我师父克勤圆悟大师示说:会末后句,始到牢关。无门禅师也是这么说的。意思是:会了末后句的人,才只是到达牢关而已;但是到了牢关以后,还有实际的体验等着你; admin

2020-06-08

  他是从头部始舍报的,一舍报时,意识在一小时内就不见了,所以你再帮他念什么都没有用。如果是谤佛,或是诽谤菩萨藏的如来藏法、诽谤僧宝,那你跟他助念也没有用;因为他那个是地狱业,他不会有中阴身的,他在这边一分一分舍报时,地狱身就在地狱中一分一分的始出现,直接生到那边儿去,没有经过中阴,地狱身直接在地狱中生起。他的如来藏在这边舍报一分,地狱内的地狱身就 admin

2020-06-08

  因为见闻觉知的我在起贪瞋,所以非无贪瞋;可是却又非有贪瞋,因为第八识祂从来都不起贪瞋啊!所以,非有贪瞋亦非无贪瞋,即贪瞋而离贪瞋,如果这不是中道,又是什么?中道观行的真实义,正是这个道理!一切有情众生,不管他有没有悟,从他的八识心王总体来看,统统是中道性,没有一个人不是中道性;只是还没有悟的人,不能如此现前观察,所以不能生起中道观的智慧而已。所以 admin

2020-06-08

  因为证得如来藏之后,经典拿起来一翻,第二转法轮的经典绝对懂,第三转法轮的经典就不敢保证了。为什么?因为第三转法轮的经典讲的是一切种智,那是你悟得如来藏、发起般若以后,要进初地、二地、三地…时所要修的东西。可是二转的经典你一定会读得懂,那时如果听到有人讲般若、讲一切法空时,你心里面就会偷笑。为什么呢?因为你一听就知道那些人不懂什么叫作般若,还 admin

2020-06-08

  由此可知,见性之后四大、五蕴、六根并未变为佛性,而是佛性一向不离四大所成之五蕴六根以及见闻觉知,是本来就有,不是悟后从五蕴六根变来。明心见性以后一念无明仍然还存在,一念无明永远不会变为佛性。因一念无明是烦恼,见性以后断除了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但其余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烦恼,不是见所断烦恼。既然一念无明中其它三种烦恼是修所断烦恼,就应该在悟后历缘 admin

2020-06-08

  」如是佛说金言乃是示:真心之体性,非是一般凡夫眼识之所能见,唯有真悟之人以其慧眼方能见知;故云菩提之性非眼识所能识知,乃至非意识所能识知,唯真悟者之圣慧眼方能知见,唯真悟者之意识方能知之,非意指眼识不能看见佛性也。--------平实导师《平实书笺》 admin

2020-06-08

  小乘声闻的修法,是由四圣谛入手,借着声闻禅而证知五蕴之空幻不实,也就是声闻人的悟。这就是声闻初果人断见所断烦恼,再经由八正道的方法于历缘对境中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等修所断烦恼,即是断尽一念无明。--------《正法眼藏‐护法集》禅宗的所谓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 admin

2020-06-08

  所以我后来就始观察众生的根性,特别是在禅三小参时,借着你们小参时的专精一心而体会各人的根性与因缘。众生的根性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是凡夫根性;凡夫根性倒还好,怕的是贪瞋的根性,那是很难转变的,即使帮他证悟了,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再发起贪瞋的习性来,这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初果人贪瞋转重的意思;但是二乘法是烦恼障所摄的行门,解脱道中的异生性,体性是狭 admin

2020-06-08

  《佛教之危机》诸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种子种了下去以后,它就会自动生芽?为什么它就会自动成长?就会自动花结果?为什么果实自动会熟?这些都是因为共业有情众生的真心中,同有这个种子——功能差别,这个种子,会感应而生出了无情生的植物,也会感应而使得无情生有这一些运作,所以它就会变成那样。如果那一些植物与果实,不按照这一个规则运作,世界就没有办法 admin

2020-06-08

  「事密」虽然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古时印度晚期佛教中的「初期密宗」的事行法门,本来就不是真正的佛法,只是一些护法神所传的对治世俗烦恼的事行法;但是,我们借着「事密」法召请鬼神来到法会中,然后转入三时系念的法会过程中,由证悟实相的菩萨,对召请来的一切鬼神,以及与会的大众们,示解脱道的正理,使他们断三缚结;或者详细示般若实相,也有可能使其中少数的护法 admin

2020-06-08

  如是无始无明,从无量劫以来,乃是众生所不曾触知者;要须亲闻善知识示,要须知有法界实相之后,起心欲加探究时,此无始无明方得初次与众生之觉知心相应。众生如是无始以来对于万法实相之无知,即是无始无明;亦名无明住地,一向住于无始无明之中而未曾了知无始无明故;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悉皆不离如是无始无明所遮障故;唯有真正明心之人方是打破无始无明 admin

2020-06-08

  而弟子们在刚始修学定的时候,或我们在始修学无相念佛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于五欲上,会有哪一些特别容易受影响的,要能够去看清楚;要了解自己对于色、声、香、味、触,哪一些是最让我们能够起心动念的?要能够认清楚,这样才能够正知舍离,安止于定学的修习,这是依于外在的影响。第二种是内心的影响,就是我们也许已经不会受到外五尘的影响,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另起自 admin

2020-06-08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着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着啊!这位师兄问到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 admin

2020-06-08

  初禅发起的时候,就是离了欲界的境界,而生起色界的境界,因此初禅又叫作离生喜乐定。初禅的境界总的来说,有五支功德:觉、观、离生、喜、乐。初禅中有觉也有观,觉与观又叫作寻与伺,觉是粗心分别,前心了别。譬如说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是对这件事情,做一个主动的向外搜寻的,大致的了解、大致的印象,这个就叫作觉。观,则是说在觉之后,所生起的细心的领纳与 admin

2020-06-08

  世尊不忍众生久处漫漫长夜、求出无期,故示涅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二门;犹如欲界六天之天主以甘露水润泽一切众生,佛亦如是,欲令众生永断生死,得究竟安乐,故传此二种出世间甘露法门,是真究竟不死药也。如《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中诸梵天王以偈赞佛云:「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甘露门,广度于一切。」此之谓也。世间的甘露有二种:第一种是人间的甘露,第二种是欲界 admin

2020-06-08

  若以证得上一种或多种定境之心而自以为悟者,乃是错悟,是以定为禅。若因此而以证悟者或圣人自居,便成就大妄语地狱业。尔来多有邪师以定为禅,不知禅——悟是般若智慧,与禅定不同。智慧无境界,无所得,乃是究竟了义之佛法。《生命实相之辨正》 admin

2020-06-08

  尔来多有邪师以定为禅,不知禅——悟是般若智慧,与禅定不同。智慧无境界,无所得,乃是究竟了义之佛法。禅定则有境界,有所得,通外道法,须以般若慧为前导,乃能了生死,兹略分述如下:禅定之法皆有境界、有所依、有所住、有入出,境界分段故。前时入某境界、后时出某境界;前时依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前时住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生时依某境界、死时舍某境界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说:如果离了真心的话,妄心就统统是无常、是空;如果离了真心的话,三十七道品等一切佛法也都是无常、是空。因此,学般若的人,绝对不可以离真心第八识,而说一切法空,不可以说一切法空就是般若,没有第八识心。--------平实导师《心经密意》般若不是在讲性空唯名,般若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虚妄;但是这个虚妄心,却是依附于一个真 admin

2020-06-08

  」对不起!你骗人!你这个叫做学戒,不叫持戒;二地满心始才叫做持戒,在此以下都叫做学戒。二地修持戒法非常地严谨,戒行圆满,心地清净,然后在这过程当中还要再修学千法明门;在千法明门当中也是法无我——无生法忍。《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可是要趣向第一义的话,你所修的福德,一定要与第一义正法(的护持)相关联!所以从布施始,就要以财布施含摄法布施(把财物用在护持第一义正法上面);含摄法布施以后,因为法布施本身是在弘扬了义正法,能够于了义正法中利益有情的法身慧命,同时也利益自己的法身慧命,那么这样的福德就与了义正法相关联!这个福德与了义正法相关联,自然能够成就菩萨在七住位见道的福德。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