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知道了这个概念以后,接下来我们来了解:这个戒是如何去形成的?僧团刚始建立的时候,众人问佛:应制何戒?佛就回答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七佛的通偈。另外《四分律》卷9有提到:【最初未制戒,痴狂、心乱、痛恼所缠。】也就是说僧团刚建立的时候,是没有制戒的。在《毘尼心》卷1里面也有记载:【如来成道十二年中,为诸利根略制戒律。十二年后终 admin

2020-07-06

一直到进了佛门修行三、四十年了,觉得佛法渺渺茫茫、浩瀚无涯,无从入手实修,所以连意根是什么也都还不知道,当然更不知道这些内涵;直到进了同修会,或者有缘遇到诸佛诸大菩萨听受示,才终于知道原来还有一个意根,原来是这样默默地含容十方三世一切诸法。然后进而熏习三乘菩提,渐渐地才又了解到意根默默地含容的诸法,不只是包括十方三世一切世间法,其实也包括十方三世 admin

2020-07-03

  亲证般若实相心如来藏阿赖耶识之菩萨们,如同般若经中世尊之示一般,以意识心现观与蕴处界同处所而离六尘见闻觉知、无觉知心心相(注1)之阿赖耶识心体,观察领受阿赖耶识心体之本住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及中道性;再以此等阿赖耶识心体之体性而安住于眼耳鼻舌身意之内空、色声香味触法之外空乃至第一义空等等,而继续深入修学习行般若波罗蜜;故亲证实相心阿赖耶识心 admin

2020-07-02

  释摩诃衍与莲花戒之差异点,在于释摩诃衍心中接受大乘经典所说阿赖耶识之存在,但是却无缘于禅风鼎盛之唐朝值遇真悟之善知识帮助,未蒙南泉、赵州……一类真悟禅师之帮助而致未能悟,却又自以为悟而入藏地欲弘禅宗;对于禅师接引学人悟前之示及悟后修道之指引,皆颟顸不稍简择地运用于其错悟之意识心差别境界中,据此更向人广说相似禅法,本质上正是真悟禅师口 admin

2020-07-02

  如来藏因缘所生之七转识妄心,以及蕴处界诸法,皆是缘起缘灭,因缘和合无常变异,无有真实不坏自性,故名缘起性空,又曰空相,但如此空相亦不能够离真实如来藏而言。真实心虽无形无色、法相犹如虚空,但祂无始以来恒常不灭,具足真如性,能出生三界有的法种,因法相为空称为空性,也叫空性心。由于妄心与真心的合和运作,其法相都不为色法,难以区分出来,因此众生与大乘根性 admin

2020-06-26

  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始,终于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众生对佛、法、僧等三宝修习信心,十信位满心后进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萨六度万行,皆属外门六度之行;逮至悟明心证真如时,方入真见道位中;次第进修相见道位诸法以后,直到通达而得入地 admin

2020-06-20

  第一辑-摘录精华篇《妙法莲华经》,今天要进入卷一,刚始是〈序品〉第一: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耨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 admin

2020-06-20

  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示演说,而自于此无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于此经中唯说一乘,而昔于菩萨前毁呰声闻乐小法者,然佛实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所悕求,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rs admin

2020-06-20

  ”】语译:【初亲近处的第二个部分,佛陀这么示说:“文殊师利啊!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菩萨摩诃萨不应该于一切女人身上,去执取能生细滑欲的想法以及法相,而去为对方说法,也不乐于看见女人。如果进入别人家里,不要跟小女孩,或者已经成长的处女,也不要跟丧失了丈夫的女人共同说话。也不要去亲近五种不像男人的人,去互相亲厚,也不独自进入别人家里;如果有因 admin

2020-06-20

  第十六辑-摘录精华篇《妙法莲华经》上周讲到一百五十四页,第二段第五行,世尊示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接下来说,像这样来受持书写以及教导别人书写此经,有这么大的功德,远胜过造作高广庄严而数目极多的殿堂来供养众僧,进而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以外,又加上精进的修行六度,&ldqu admin

2020-06-20

  直到最后的半劫中,他的三界爱受生种子又流注出来了,因为他的寿命即将终了,最后半劫心动的现象出现了,然后就有率尔初心,也就是意识的率尔初心现起,接著第二心、第三心随后出现就了别完成:“原来我没有住在无余涅槃中,怎么又离涅槃了?”接下来人间的人类中阴或者畜生中阴就现前了,于是他就下堕于人间或畜生道中。这表示无想天中仍然是有“不善之暗&rd admin

2020-06-20

  ”这意思是什么呢?也就是说,如来藏这个心体,离一切烦恼种子的现行,祂与烦恼的作用不相应,离一切烦恼种子功能,不但是离而且也脱。脱与离有一些不同:离,是说如来藏收藏的七识烦恼种子与祂是同在一起的,但与祂不相应,只会与七转识相应,所以是“离”;脱,是说这些烦恼种子的执藏,其实与祂无关,都是七转识造作出来的,所以现行时也是只与七转识相应 admin

2020-06-16

  弥勒菩萨也知道德光论师慢心很重,所以不肯为德光论师说法示以解决他心中的疑问。如是经过三进三返,到了第四次,德光论师还是想要觐见弥勒菩萨;天军阿罗汉认为德光论师慢心很重,所以不肯帮忙德光论师再次觐见弥勒菩萨。从上面例子来看,德光论师的心态就是标准的声闻心态,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一个人是不是有修行的人。这样的情形自古以来就发生了,不是现在才有。这样的声 admin

2020-06-16

  诚如弥勒菩萨在《大宝积经》示:“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大宝积经》卷八十五)弥勒菩萨示:如果仅是剃除著染衣而被称为出家人,这样的出家人其实具有出家表相而已,不是真正的出家人。佛所认定的而真正的出家人,那就是菩萨,因为他能够实证自心如来本来离一切相,了知自心如来本 admin

2020-06-16

  未证解脱果而言自己已证初果、二果乃至阿罗汉果;或未悟而说自己已悟,乃至妄说已经即身成佛等;或暗示自己已是悟之圣人、入地菩萨、几果人等;或本身未悟而替人印证悟……等等,都是犯大妄语戒。若所妄语者,系与修证、果位无关的事项,所犯只是轻戒、违犯律仪,还不到丧失戒体的程度。“不说四众过”这个戒律,主要是指不恶意批评在家、出家菩萨 admin

2020-06-16

一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佛言。出家沙门 admin

2020-06-14

  多作方便利养门。凌践白衣伪现亲厚。因势得财以夸众人。毁破戒品、定慧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于佛法众心不定信。不信业报,贵于现利,谓无后世,多诸疑悔。志性浅弱,常奸惊怖,舍利弗,是名弊恶比丘。如是痴人于我法中,便是屎尿臭秽不净。是人成就身口意业,命不清净故,命终之后堕在恶道,入大地狱。如是比丘,诸佛如来及弟子众常所远离。余好道者求灭度者亦皆不近。舍利弗 admin

2020-06-14

  阿难即前为佛作礼,长跪白佛言:何等宿缘?此诸弟子,愿欲闻之,唯具演说,化未闻。佛告阿难:善哉!善哉!若乐闻者,一心善听。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 admin

2020-06-14

  种种因缘,以无量喻,照明佛法,悟众生。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盘,尽诸苦际;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马瑙、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niǎnyú),欢 admin

2020-06-14

  以是方便为说三乘,令诸众生知三界苦,示演说出世间道。是诸子等若心决定,具足三明及六神通,有得缘觉不退菩萨。汝舍利弗我为众生,以此譬喻说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语,一切皆当成得佛道。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佛所悦可一切众生,所应称赞供养礼拜。无量亿千诸力解脱,禅定智慧及佛余法,得如是乘令诸子等,日夜劫数常得游戏,与诸菩萨及声闻众,乘此宝乘 admin

2020-06-1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