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差别。一、证悟菩提方式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说: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虽然他们的见地与观行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智慧境界了,却还必须再经由不放逸行的勤修以后,才能具足获得心解脱与慧解脱;即使是周利盘特伽已证八解脱,得到身证,却也还 三摩地

2018-07-21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经成就究竟佛道的圣者,我们世尊释迦牟尼佛将如何成就究竟佛道的方法,开示出来教导众生,使众生也同样能够经由修行来达到成佛的目标;因此,这些能够使人成就佛道的方法,就称之为佛法。又由于众生的种性不同、根器不同、因缘也不同,所以佛世尊就施设了三乘法教,来应机接引不同的众生;所以佛法可依觉悟的内涵的不同,来分为三乘菩提,也就是说,分为:声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除了为众生说明造成八苦、三苦的原因以外,同时也会开示众生,如果要断除这种苦集的现象,就必须要经由修行八正道以及三十七助道品等法,才能逐次的断尽烦恼,灭除后有的种子,而可以在舍寿时,不再因业力的牵制而继续受生于三界之中。各位菩萨,前面所略说的这一段苦、集、灭、道的道理,是菩萨依二乘法的法道而为众生宣说。然而菩萨在宣说二乘法的苦、集、灭、道四圣谛以 三摩地

2018-07-21

简单的说完断三缚结的内涵,那么我们再来看,从第二观点来看: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我们从我见跟我慢的关系,来探讨说,为什么要断三缚结?我们先来看佛是怎么说,佛怎么开示这一段呢?佛说:世间有情,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云何一结?是谓我慢。所以者何?诸所有结,细中麁品,一切皆以我慢为根,从我慢生,我慢所长。是故我慢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md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诸佛却应当以智慧检查所信之法真实否?所发之菩提愿是否符合佛所开示之真义?所作之身口意行是否符合菩萨道之精神?而非外道攀附佛法名相而说发菩提心成佛,如藏密外道者即是最明显的例证,故初学佛者当以正知见简择之。至于初学者所读经典是否须先由小乘而至大乘经典的次第,那也未必如此。因为种性、习气、学法因缘……等之不同,故当以「与正道相应与否」 三摩地

2018-07-21

目录一、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方属佛法中的甘露法门二、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为不同层次的修证1、所得果证高低不同2、所度众生多寡不同3、所证智慧深浅不同4、所修行门内涵不同5、所修行门道次第不同三、佛菩提道函盖解脱道1、佛菩提道之四圣谛函盖解脱道之四圣谛2、佛菩提道之法无我函盖解脱道之法无我3、唯一佛乘分为三乘乃慈悲摄众故四、凡夫不证二乘见道的缘由1、不解基本佛法之十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我们可以举示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 三摩地

2018-07-21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这个是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如是开示。这样子的开示是在说什么样的道理呢?这个就是在说:所谓的四圣谛,就是圣者所见的真理的意思。所以,《瑜伽师地论》里面又说:【唯诸圣者于是诸谛,同谓为谛,如实了知,如实观见。一切愚夫,不如实知,不如实见。是故诸谛唯名圣谛。】(《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所以弥勒菩萨在这边说,只有这个四圣 三摩地

2018-07-21

众生的身中有内六处,有外六处,有内六界,它互相别离的时候,身体领纳到这样子,内六处、外六处还有这个六界互相别离的这样子的痛苦;身体领纳这样子的苦受,心中也领纳了这样子的苦受,也了别这样子的痛苦的觉受;甚至因为心中领纳、了别这样子的痛苦的觉受,而感到身体跟心中,都专注而且全面性的感觉到爱别离的痛苦的觉受,这就是世尊所开示的爱别离的痛苦。所以,爱别离的 三摩地

2018-07-21

也就是说,苦集圣谛就是在探讨我们苦所集起的这样子的原因:为什么会招集这样子的苦?为什么众生会招集这些生、老、病、死苦,乃至于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苦这八苦呢?为什么众生会招集这些苦呢?我们先看一下《增壹阿含经》里面卷十七,世尊告诸比丘如何开示的:“彼云何名为苦习谛?所谓习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着,是谓名为苦习谛。”(《增壹阿含 admin

2018-07-21

想要灭烦恼,应该要灭哪些东西呢?我们也来看一下,《中阿含经》卷七里面《分别圣谛经》如何的开示。这篇《阿含经》里面这样子的开示:【诸贤!云何爱灭、苦灭圣谛?谓众生实有爱内六处:眼处,耳、鼻、舌、身、意处,彼若解脱,不染不着,断舍吐尽,无欲、灭、止没者,是名苦灭。】(《中阿含经》卷七)这个意思就是在说:诸贤啊!如何是爱灭、苦灭圣谛呢?这个是在说,众生确 三摩地

2018-07-21

佛世尊在阿含诸经当中,开示了哪些可证涅槃之道呢?佛世尊在阿含诸经当中,开示的可证涅槃之道非常的多。关于证涅槃之道的正理,佛世尊在阿含诸经当中最主要所说的,第一个是三十七助道品,再来广说八正道的正理。三十七道品又叫作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菩提分又分为七种,也就是说三十七菩提分又分为七类:第一个是四念处,第二个是四正勤,第三个是四神足,第四个是五根,第五 三摩地

2018-07-21

”于是佛就对大众开示:“比丘们!毕陵伽婆蹉尊者,不是骄慢,也不是自大轻蔑于人,那是因为他五百世以来,长生于种性尊贵的婆罗门家,所以叫别人都是叫贱民,这个习气没有尽的缘故。”佛又对毕陵伽婆蹉尊者说:“从无始生死劫以来的贪嗔痴,你都可以断,为什么这个五百世的习气,你却不能改变呢?从此之后,不要再叫别人是贱民了!”从这个地方我们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我们可以举示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我们可以举示世尊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就是说:【尔时世尊入城乞食。时,有众多比丘亦入王舍城乞食,闻有传说: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辞去不久,为牛所触杀;于命终时,诸根清净,颜色鲜白。诸比丘乞食已,还出,举衣钵,洗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晨朝众多比丘入城乞食,闻阿支罗迦叶从世尊闻法、律,辞去不久,为护犊,牛所触杀。于命终时, 三摩地

2018-07-21

那也就是说,他们已错认这些事情以后,他们对于四不坏信是不具足的,因为不相信佛、不相信法,那这样就会造成一件事情——他们就不会相信佛在《阿含经》所谆谆教诲开示的法。那佛在《阿含经》里面所开示的是什么?就是说你的意识心是不可能,不可能怎样呢?不可能去触证这个涅槃的,为什么?因为你根本没有熏习过大乘法、你根本不清楚。所以佛没有说得这么明白,但是 三摩地

2018-07-21

当他到了这个境界以后,他对有缘的众生开示,他常常会这么讲:“五阴、六尘、六根、六识、能知能觉的心、所知所受的境、都是虚妄的。我们自身尚且是虚妄的,何况是父母、兄弟、妻子、姊妹、爱恋亲情,全部都是虚妄。”那么因为他亲证的关系,到了这个境界自然而有一种威仪,使得众生听闻以后很快就会信受。就跟着离开了世间的贪爱执着污染而开始修行,渐渐的也可以一 三摩地

2018-07-21

开示甚深无上正真大乘之行三昧总持忍辱之地。舍诸恶趣。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得力坚固犹如金刚。乃至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善男子。虚空藏菩萨摩诃萨。若不现身在其人前教发露者。是初发心菩萨。应于后夜合掌至心而向东方烧坚黑沉水及多伽罗香。请明星言。明星明星成大慈悲。汝今初出照阎浮提。大悲护我。可为我白虚空藏菩萨摩诃萨。愿于梦中 三摩地

2018-07-21

】---(《中阿含经》卷7第30经《象迹喻经》)(尊者舍梨子随顺世尊的开示,就告诉诸比丘们说)诸贤!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诸贤!说生苦者,此说何因?诸贤!生者谓彼众生、彼彼众生种类,生则生,出则出,成则成,兴起五阴,已得命根,是名为生。诸贤!生苦者,谓众生生时,身受苦受、遍受,觉、遍觉;心受苦受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