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不就得利了吗!所以念僧还是有益啊!你如果好几年没去了,突然想到去那边住个三、五晚,听听师父开示,也许正好这几年他悟了,他向你开示一番道理,那你不就得益了吗?所以念凡夫僧也有利益。念胜义僧更有利益,都是有利益的。所以,念三宝可以让你得智慧,就算是那个师父没有解脱智,没有般若智,至少依照经典来依文解义为你宣讲,回家时心中也会清净一点,也会比较有智慧一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虽然他们的见地与观行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智慧境界了,却还必须再经由不放逸行的勤修以后,才能具足获得心解脱与慧解脱;即使是周利盘特伽已证八解脱,得到身证,却也还 | admin 2020-06-08 |
|
」根据弥勒菩萨此一开示便知--明心见性乃是见道。见道之前应先修集几种资粮,称为资粮地或资粮位。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道后深入整理通达即是通达位,仍属于见道位。明心见性只能算是见道,只能断见所断烦恼,仍不能顿断修所断烦恼。所以悟后须进入修道位,历缘对境中修除断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尚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在宗通部分,当菩萨明心了成为七住满心的菩萨,仍然需要佛菩萨及善知识的摄受,否则还是会退失菩提心,因此,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曾开示:【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菩萨璎珞本 | admin 2020-06-08 |
|
无着菩萨开示:惑种、一切种,由能缚二人。执受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惑种就是烦恼障的种子,会系缚二乘人;对一切种的不究竟了知,就是所知障,会系缚菩萨;所知障,不障碍二乘人的解脱,所以得除掉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才是能称为真正出三界的解脱。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 | admin 2020-06-08 |
|
佛出道的时候,施设了五蕴和十八界,来跟众生说明,让众生了知五蕴和十八界虚妄;与佛有缘的众生,听闻佛的开示以后,知道什么是五蕴,知道五蕴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又知道什么是十八界,知道十八界中一一界的内涵。佛这样的跟众生开示:五蕴就是众生我,十八界就是众生我。这个众生我的自我为什么是虚妄的?详细的为众生开示,使闻者可以断除我见,再进断我执。我见断了以后,就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虽然他们的见地与观行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智慧境界了,却还必须再经由不放逸行的勤修以后,才能具足获得心解脱与慧解脱;即使是周利盘特伽已证八解脱,得到身证,却也还 | admin 2020-06-08 |
|
但是三界中的境界,并不是全都有识蕴六识安住的,有的境界中其实并没有识蕴六识安住,是连意识都已灭除的,譬如无想天中;或是暂灭识蕴六识的,譬如无想定中灭除了觉知心;或如意识觉知心虽然仍存在,但已不能了知自己是否存在了,已离色等四阴的爱染,已离三界中七种境界相的爱染,譬如非非想定或非非想天中;所以又开示了二种非识住的境界,名为二处。当然,证得无想定或住于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四)>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5-66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二、三)>正圜老师开示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有实证言实证)、我慢(根本慢,我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如果一个证得四空定具足的人,假设他有因缘遇到善知识给他开示,如果那时他听闻受持,他能够立刻就断掉我见,一般来说,他都是立即证得灭尽定的。如果是智慧比较差一点的人,也许他需要几天,他也一样可以证得灭尽定。如果他断我见的时候,他的禅定证量也还只是四空定当中最浅的定境;也就是说,他只有证得空无边处定的定境来当作他的基础而已,这个时候,他只要先断除了我 | admin 2020-06-08 |
|
依圣教中这样明确的开示,证明确有如来藏心,并且是万法的根源;因此,若没有如来藏心的运作,如何有圆成实性的存在?又如何有众生之蕴我、处我、界我等依他而起的缘起自性相?乃至遍计所执的妄想自性相也不可能存在;若没有本来现成,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心,是谁能使诸法剎那流注生灭及灭已而又复起?又哪里会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建立相?因此只有如来藏心的存在,才可能会有 | admin 2020-06-08 |
|
于此十习因之后,佛又开示六交报的内涵,于《楞严经》卷8又说:【一切众生六识造业,所招恶报从六根出。】(CBETA,T19,no.945,p.144,a28-29)众生由六识造业,后时即由六根感果,就是六交报:一、见业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猛火遍满十方虚空,亡者神识即乘烟火坠无间地狱。见报发起有二种相,明见——能遍见各种物体,生起无量害怕畏惧;暗见——寂然黑暗而不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不依阴界入之无常空而说解脱相,依此观察而建立菩萨六度修行次第相;超越一切外道见解,超越一切误计无色定境界为涅槃者之邪见;一切外道及一切未悟大乘之佛子等,悉不能知、不能摧坏。有时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有时唯是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菩萨六度,由布施植福乃至真心般若智慧,离五阴十八界六入而说真心般若,说解脱七转识之阿赖耶解脱相,不依阴界入之无常空而说解脱相,依此观察而建立菩萨六度修行次第相;超越一切外道见解,超越一切误计无色定境界为涅槃者之邪见;一切外道及一切未悟大乘之佛子等,悉不能知、不能摧坏。有时应化身佛具足三身,有时唯是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 | admin 2020-06-08 |
|
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虽然有无量的百千三昧,但是三三昧是趣向涅槃解脱,这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因此佛世尊特别要把它标示出来,而施设这个三三昧,目的是让修学者容易掌握重点。以上我们大致了解三三昧的定义跟目的之后,我们先来看二乘法中的三三昧:第一个就是二乘法 | admin 2020-06-08 |
|
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在《长阿含经》卷10中的开示: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虽然有无量的百千三昧,但是三三昧是趣向涅槃解脱,这里面三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因此佛世尊特别要把它标示出来,而施设这个三三昧,目的是让修学者容易掌握重点。......(二乘三三昧)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大乘法中的这三种三昧:第一个空三昧,这个空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