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此外佛在戒律也开示过:菩萨看见众生,有急难需要布施时而不布施,那是犯戒的。所以菩萨应该去布施,更何况五元、十元对菩萨而言是小钱,千万不要吝惜,如果这个人真的是骗你的,你只不过损失五元、十元而已,不是吗?更何况你也成就布施的功德,未来这个人,他连同本金利息一起奉还给你,有什么不好的?所以有智慧的人,身边会准备一些小钱,随时随地准备去布施,如果看见有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这样的缘故,佛就为迦叶和阿难开示两人过去世所种的因缘。在无量劫以前,阿难与迦叶同为出家人。有一天,两人同伴行脚参访,在行经的道路上看见一只死猫。由于当时的天气是夏天,非常闷热,所以死猫的身上很容易发出腐臭的味道,而且身上有很多虫蚁正在啃食死猫身上的肉。阿难一见到死猫,心生嫌恶,立刻捂着鼻子匆忙地离开。然而,迦叶看到死猫,非但没有生起嫌恶的念头, | 三摩地 2018-07-22 |
|
像《毘耶娑问经》中世尊开示: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经》卷1)必须等到尼拘陀树种子消失,新树才显现出来。布施的福报也是一样,必须今生舍报——五蕴消失了,来生的五蕴现前之后才会受报。所以佛法中讲因果,是讲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是因为不管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什么?》正圜老师开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5集《何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圜老师开示(原标题:三界世间从何而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1有这样的开示: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意思是说,除了造大恶业及生无色界天者除外,一般来说,第八识是渐渐舍身的,非一时顿舍,随其舍身之处冷触便起;也就是说,亡者在息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假使在坏劫到来时,因为信受净土经典的开示,念佛七天后自己提前断命,也可以往生去极乐世界,那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是超越了!不然的话,发愿往生去琉璃光如来的世界,那也是超越劫浊啊!再不然,往生去色究竟天也可以啊!这不就超越劫浊了吗?所以,众生不能超越劫浊、被劫所限制的原因,都是因为坚固妄想;对于色身存有坚固的虚妄想,认为色身是我,所以存想固形的结果,就被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方面,我们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样子讲,各位同不同意呢?所以,同样一个问题再问各位:不同的人经历了同一个境界,每一个人的内相分到底是相同还是不同?是小小的不同还是大大的不同呢?可能你会说:老师!那至少我们两个人去看一朵莲花,也许我们两个人所见容有不同、心境会有不同,所联想出来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但至少我们见到的都是一朵莲花,不会变成玫瑰花啊!答案其实不然!在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66集菩萨道十地之意义>正德老师开示(原标题:怎样才能入于佛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三宝来受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间凡夫的杂染妄想来受戒,所以就只能称为世间戒,那么就会有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庄严不净、觉观不净、念心不净以及果报不净等等的六种不净。所以,依于三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我们在弥勒菩萨这一段的开示里面,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说真正的这个咒陀罗尼,它之所以神验,是菩萨的力量,而不是章句的力量。那回过头来,再来看看《瑜伽师地论》讲到的四种的陀罗尼。我们说在这四种陀罗尼里面,菩萨咒陀罗尼是跟我们印象中的咒语最接近的;比方说,我们印象中的〈大悲咒〉,那就是属于菩萨的咒陀罗尼里面的一种。至于说其他的菩萨忍陀罗尼、法陀罗尼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经典里面也开示,从过去的毗婆尸佛是如此示现,现在释迦世尊也是如此示现,乃至未来的弥勒尊佛,也将如此示现成佛。譬如在《长阿含经》卷1中开示:【比丘!当知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从右胁入,正念不乱。当于尔时,地为震动,放大光明,普照世界。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当其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侍,遍观四方,举手而言 | 三摩地 2018-07-22 |
|
马鸣菩萨说:这个第一义谛如来藏心,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来的平等法身,依于这个从不生灭的平等法身,才会说一切如来是本觉;因为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都有这个本觉,但是众生却从来没有察觉,所以说还没有证悟明心的众生都是不觉;当有情经过十信位以及六住位的修学,再加上四加行,对蕴处界法虚妄的观行,以及听闻善知识对如来藏正理的开示,有朝一日因缘具足,第一次找到了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这个目标的状况下,我们根据佛所开示的圣教,来一步一步的从迷信、仰信、解信、证信,最后能够像佛一样,究竟的成佛。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因为佛是世间无上的正等正觉。在这个世间,无上正等正觉,也是我们未来可以成就的;所以我们每一位菩萨都是未来佛。过去有无量诸佛已经成佛,现在也有无量诸佛在说法,未来我们这些众生也可以成就佛道,所以佛法是非常非常公平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知道他有善根,就向他开示;开示完了,他证得了初果!给孤独长老当场就向佛禀白说:请您也来我们的国度,受我供养!佛就问:你那边有精舍园林吗?不然你怎么供养我呢?给孤独长老说:我现在虽然没有,等您去时就一定有了!然后就请佛派阿难尊者与他一起回去,回到他的国家以后就到处去看地;假使有哪一块地看中意了,就买下来供应佛陀!看来看去,阿难尊者看中一个园林: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举这些例子,其实就是要引导大家,来思考看看:放下!放下!说得容易,可是为什么做起来不容易?------《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9集什么时候该放下(一)>叶正纬老师开示(原标题:“放下”谈何容易!)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也是诸佛来人间示现成佛的一大事因缘,要开示万法根源的实相心如来藏这唯一佛乘无二无三的正理,让众生得以亲证悟入,悟入这个此经如来藏。而诸菩萨与诸佛都是同样发了度化众生的誓愿,所以菩萨在成佛之前,为了教化众生、利乐有情,所作的事当然可以说都是佛事。因为都像《法华经》里面说的: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知识开示:首先要确立断我见的目标,然后才是证得大乘见道,如此才能成为实义菩萨。而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必须了解这样的次第后,如实而行,对我们而言,断我见是首要目标,一切精力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而行,只有真实断除我见后,再迈向见道位,如此才是正确的次第,当年梁武帝询问达摩祖师,自己修建庙宇广供僧众有多少功德?达摩祖师言无有功德。今天各位佛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