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然,这里面就会提到说,为什么我见、我执会构成了世间所有的一切烦恼呢?那什么是我见?什么是我执呢?那又如何断我见、断我执呢?像这些的道理,佛陀在经典里面都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所以,我们在学解脱道的时候,其实也正是在学如何根本的、彻底的来解决烦恼;并且要根本彻底的解决烦恼,就是从我见跟我执来下手。所以我们说,像一般人,比方说像我们刚才所给大家举例的,比 三摩地

2018-07-22

像这些祖师们,用这些非常激烈的手段,他主要是为了当时在周围的、从学的,为他们示现禅机,开示他们一条悟入之道。所以,所有的这些禅师们特别的作略,其实只有在他亲近的,才能够领略到这个作略真正的精神;后世的人在看这些公案的时候,应该要非常的小心,不可以落入狂禅里面。并且我们刚才说,这些禅师们的作略,之所以能够有这些作略,其实在后代的眼光看来,也都是因为说 三摩地

2018-07-22

关于植物是无情生,这点平实导师在《心经密意》中也有开示道:植物叫作无情生,所以植物没有意识。那些人在实验,对植物放音乐,它就会有较好的反应,譬(pì)如生长较好等等。其实那个是声波反应所产生的,植物没有意识,它没有喜怒哀乐,它也没有记忆。举个例子来说:你每天去关心它,给它较好的水分养分与较正常的阳光,它就长得比较好,是不是因此就可以说植物对你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讲,各位同不同意呢?所以,同样一个问题再问各位:不同的人经历了同一个境界,每一个人的内相分到底是相同还是不同?是小小的不同还是大大的不同呢?可能你会说:老师!那至少我们两个人去看一朵莲花,也许我们两个人所见容有不同、心境会有不同,所联想出来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但至少我们见到的都是一朵莲花,不会变成玫瑰花啊!答案其实不然!在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 三摩地

2018-07-22

二者、佛在《梵网经》曾开示:“学佛人不应该去赌博,在四十八轻戒当中,有一戒律是遮止菩萨赌博的;如果菩萨受了菩萨戒还去赌博,则犯了轻垢罪,必须于布萨前,面对一人羯磨忏悔。”如果不羯磨忏悔,轻垢罪变成重罪,未来果报可是很严重的!所以学佛人不应该去赌博,因为那是违背戒律的。三者、钱财本身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应该去贪求。更何况今世有钱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梵网经》曾开示:菩萨四十八轻戒当中,有一轻戒是遮止菩萨去占卜算命的,菩萨如果去占卜算命,则犯了轻垢罪,必须于布萨前羯磨,面对一人对首忏去忏悔。如果不忏悔,轻垢罪变成重罪,问题可就大啰!所以说,佛曾制戒来规范菩萨不能去占卜算命。综合上面三点所说,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学佛人不可以占卜算命,因为占卜算命它是世间法、是可变之法,没有牵涉一切唯心造的甚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在《念处经》卷16中的开示: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饿鬼世界者,住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因此,人类是有机会可以接触鬼道众生。但是因为对于鬼道的真实状况,一般人不容易完全了知,因此就会产生想像与敬畏之心。为了使大家能够比较容易了解,我们先要知道,众生在出生到下一世之前,都要经过一个中 三摩地

2018-07-22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三摩地

2018-07-22

一方面,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那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 三摩地

2018-07-22

婆罗门父子听到了佛陀的开示之后,从此就抛弃了异端邪说,归依了佛教。算命师父子,就是现在的婆罗门父子;而过去的那位长老,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从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切的现象都只是业种的显现,并不是说这一个现象,导致了下一个灾祸。把老鼠咬过的衣服把它丢了,也不会对下一个灾祸有任何的影响。现在佛门里很多的法师大德,就如同那一对愚痴的婆罗门父子,他们 三摩地

2018-07-22

在此不可能将解心的内容完全说明白,因为佛陀的一切开示都在解心。不过我们可以先了解,心中如果有什么样的心行,会无法安住在佛法的修学中,这也算是解心的内涵。世尊开示:心中有五秽染和五种弊病,则会退失佛法的修学。心中的五种秽染就是,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所谓的疑佛:就是心中对如来不信任,然后他也不会记着佛陀的教示,佛陀对他的开示,他无法记在心中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就依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来略谈菩萨们:【讲义文稿】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开示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一世他身为僧家众,而人家去供养他的这一些饮食、这一些衣物;从这一个百丈禅师这样子的一个开示,如果您是一个出家,或是说您日后有出家的打算,那您必定要坚固自己的信心:您是为了要求法、求道而出家,您不是要为了求自身的利益、不是为了要可以不劳而获、不是为了这一些三宝们对您的恭敬、还是对您的布施的供养而出家。这样子出家的话,不只不能够利益众生,还会祸害了自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在《大宝积经》曾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也就是说:今世所应该受的业,如果还没有偿还完毕,纵使经过一百个大劫以后,因缘成熟了,还是要受报的。同样的道理,如果业还没有报尽,就算自杀了,未来世的因缘成熟,还是要受报的,不会不报。所以说,自杀乃至杀生之事,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方案,应该 三摩地

2018-07-22

许多经典里面,除了开示道理之外,也常常开示有关诸佛菩萨的种种慈悲利益众生之行,以及无量无边的智慧与广大威德。因此常常读诵经典,就会在无形中受到佛菩萨的熏陶,让自己也能够发愿,生起菩萨性,行菩萨道,而希望效法诸佛菩萨成就大慈大悲之行。因此藉由诵经也能够逐渐让自己具足对于佛法僧的信心,以及发起菩萨大愿。单单从这个面向来看,如果能藉由读诵经典,发菩提心,生起菩萨性,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知见立知就是错误地、没有依佛陀所教示的五阴十八界去作分析跟归纳;可是观行不一样,它是依照佛陀的教示,对于五阴十八界的开示,依于五阴十八界的自性,去把境界之中的所有的内容归入五阴十八界里面。譬如我们前面所说、所举的例子,这个色阴,色阴它所指的就是四大还有四大所造的色。我们经常会看到、听到有人在说,法界里面有所谓的能量,然后就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在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在某些情形下,累劫所具善根因缘,值遇诸佛菩萨及善知识的开示加持,因此能够趣向佛道,再配合自己的修证及福德智慧的增上,若得佛的大慈大悲大愿与威神力摄受,亦可在往生某佛国净土之后,便没有因烦恼之现行而退堕者,例如往生极乐者之上品上生及中品上生之人,甫生西已,即得烦恼障现行悉断之殊胜果报。-----《正觉电子报》第74期般若信箱(原标题:如来藏本来具足,世 三摩地

2018-07-22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是杀无明父、杀贪爱母、杀五阴阿罗汉者,反而可以加速成佛;此分法义非常深广,限于篇幅,不能于此详述,请详阅平实导师《集》、《楞伽经详解》内之开示。再者,犯下五逆罪而不毁谤菩萨藏者,诸佛慈悲而有开示另外的方便法:亦即往生极乐世界。根据经中世尊的开示,虽是五逆十恶之人,只要他临命终的时候,因为过去世种过善因,今生能遇到善知识教他忏悔念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差别。一、证悟菩提方式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说: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正觉同修会的平实导师开示:从一个具足的凡夫要进入到见道乃至修道位,必须要有一段收摄心念的过程,如能加上至诚心则更好。所谓具足的凡夫,就是说他还没有断我见,没有断我所执以及我执,具足了种种的贪、瞋、无明,一直都在色、声、香、味、触,还有财、色、名、食、睡的各种境界上面去攀缘、去执着。这样的人要修学佛法,进入佛菩提道的菩萨五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