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正如同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这样子的开示,龙树菩萨说:“‘定’名一心不乱,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荡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得好照。”(《大智度论》卷二十六)散乱的心就如同水波荡漾不停时,不能够从水面上映现来看见自己的脸面;风中吹动的烛灯,也无法好好地照亮周围的环境一样。因此,佛道修学中的闻、思、修、证,无不赖于一心不乱的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中,记载了文殊师利菩萨回答善住意天子提问——什么样的出家比丘可以称为禅师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子开示说:【天子!此禅师者,于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乃至无有少法可取,得言禅师。不取何法?所谓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至一切法悉皆不取,谓一切法悉无众生,如是不取,得言禅师。天子!若彼禅师,无少 | 三摩地 2018-07-22 |
|
那么依照释迦牟尼佛在《优婆塞戒经》卷五里面有关于三归依的开示,佛陀这样讲,佛说:【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如汝所问: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优婆塞戒经》卷五)受三归依代表着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受,以及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由这些的经典中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的经文,里面佛陀开示的经文,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经文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法会中没来生此间,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已经无量无数大劫,于深法义能随觉了。所以者何?若菩萨摩诃萨从他方界所事诸佛法会中没来生此者,是菩萨摩诃萨已多亲近诸佛世尊,曾问此中甚深法义,于深般若波罗蜜多若见若闻,便作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是实语者,是不诳语者,释迦牟尼佛对于们这样子授记、这样开示,当然是有祂的深意的。应该要知道,如果没有庄严自己的净土,将来没有佛土,就永远无法成佛。所以,既然发了四宏誓愿,佛道无上誓愿成,那当然要庄严佛土;若是不庄严佛土,就无法成佛。可是佛土、佛国净土,到底是怎么样庄严起来的呢?庄严净土是该庄严什么呢?是要庄严你的自心如来。庄严自心如来以后,你将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有透过智慧简择来选择、选择善知识,并且在这当中一一的检验,符合三量的事实,依于圣教的开示而行;同时我们还要配合自己智慧的抉择,这样来广结善缘,才是如法、如教、如理的。如果所说所行不是摄受,不是符合圣教,不是符合事实,那这样所说所学所作的内容,都是熏习错误的邪见,乃至造作不可爱的邪行,那样的结缘只是摄受魔业而已,而不是广结善缘。因此,我们要广结善缘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尊在《阿含经》中有这样开示,世尊说:云何二难解法?有因有缘众生生垢,有因有缘众生得净。(《长阿含经》卷九)因此,对于众生的因缘,是千差万别而有种种的不同点,所以众生心生出垢染,或者众生心得以得证清净,这些种种的因缘,一般的众生乃是非常非常难以理解的;更何况可以能够对于这些因缘的通达,或者究竟的理解;这只有诸佛如来才能够究竟理解一切的因缘果报,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有的菩萨因为在三乘菩提正知见上面是具足,而且他能够安住在佛陀开示三乘菩提的正知见当中;这样安住在正见之中的菩萨这样努力用功,所以信力具足,佛菩萨就不需要透过瑞相的示现让他成就信力。因为他已经具足信力了,因为他已经成就了归依三宝的三归依戒而成就了五力。也就是说,他的五力是具足的,他的信力、精进力、定力、念力、慧力的用功都是在正常的增长,不需要额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当中有开示说,我们看弥勒菩萨怎么说。弥勒菩萨说: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五)所以,从这里的圣教开示,我们就可以知道,回向的真实义乃是希望一切的菩萨,他在努力的去利益众生而广集了无量无边的广大福德的时候,这样利益众生广集善根的同时,菩萨再透过一切的善净行的实践,总和的来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众生因为无智,因为迷信盲从古人,不依于佛陀的经典开示,不依现象界、实相界的事实来检查,就这样一昧的崇拜,一昧的迷信盲从而信受,这也是一个很标准没有智慧盲从而迷信的偶像崇拜范例。所以,这些迷信盲从古人所说,根本不符合佛陀三乘菩提的圣教,也不符合法界实相的事实,只是戏论一场罢了,根本不是佛法;但是众生却是无智,而且却是盲从于迷信于古人,因此产生这类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说,佛陀希望正信、有智慧的佛弟子们,都是以佛菩萨开示的四依道理而行,希望一切正信佛弟子们,要依循于对法理事实的验证而信受,而不是依循于对于古今某一有情众生而信受;因为佛法乃是依循法界实相的真实法理,而不是偶像崇拜于某位有情而失去理智。不仅如此,佛陀还教我们,要依循于法理的本身内涵而行菩萨行,而不是依循于语言文字的表相而已。很多人学佛读经典,乃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引用一段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的开示说明,经中是这么说:若能如法忏悔者,当依二种观门修:一者观事灭罪门,二者观理灭罪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因此,佛在经典、律典中所说的方式,要如何实践忏悔时,可分为事忏与理忏。从事忏上来说,如果是上根重戒的过失,那他必须要在佛前对众忏悔,也就是要对三人以上的四人,来发露忏悔自己的恶行,这样来灭除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也在经典当中有开示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所以,若要成就忏悔的要领,就是必须要如法的发露,并且自己得要心得决定而永不复作。然而,众生在过去无量劫以来,曾造作很多不如理的恶业,此世当遇到这些恶业的因缘时,而有会成熟的时候,因此而有许多逆境及不如意事情发生。但是身为菩萨行者,却透过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华严经》里面曾经有看到佛有这样的开示,就是说如果我们所作的恶业,如果真的有所谓的体积或者是形状来包容这些恶业的话,那么即使是像十方世界虚空这么大的空间,也都装不下我们过去所作的恶业。当然,我们看到了《华严经》里面这样讲的话,心里面可能仍然会怀疑——为什么会这么多呢?我们接下来再给大家看一下《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的: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着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然后他后来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法。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着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着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然后他后来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法。当时,他悔不当初,曾经跟他哥哥表示要割舌谢罪;可是无着菩萨勉励他弟弟说:与其要割舌谢罪,不如尽你的余生好好地来弘扬大乘法,来弥补你之前诽谤大乘法的罪过。世亲菩萨也是根器很高,一听就听懂了,他也深知道所谓的因缘果报的道理;所以后来尽其一生,世亲菩萨都尽力弘扬大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比方说,我们说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作洞山良价,他曾经开示门下,关于修行要有鸟道之类的修行;鸟道形容的就是,鸟在天空中飞过,用这样子的方式,来去暗示们怎么样去参禅。那么这个部分,后代对于洞山良价关于鸟道的这个说法,同样的也是把它解释成,因为鸟在虚空中飞过之后,不留痕迹,所以这个也就表示,我们不要去执著眼前的境界,我们的心境就应该像鸟飞过天空一样,这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然,如果有机会再多去探寻的话,我相信您一定会发现外面有一些人在说法的时候,在解释寂灭为乐的这四个字的时候,不是采取我们刚才的;因为我们刚才的可以说完全都是从解脱的原理,从佛陀开示的解脱道的道理,来跟大家解释寂灭为乐是什么意思。但是,您一定会发现,有些人解释寂灭为乐的时候,是用所谓的大乘佛法的名相来加以解释寂灭为乐。那比方说,有些人就会说:我们的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大般涅槃经》里面佛陀在临涅槃的时候,这样子给们开示,佛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接下来还说:汝等当知,一切诸行,皆悉无常。最后佛陀说:我今虽是金刚之体,亦复不免无常所迁。所以最后告诉大家说:生死之中极为可畏,汝等宜应勤行精进,速求离此生死火坑,此则是我最后教也。(《大般涅槃经》卷三)同样在另外一部经里面,《杂阿含经》里面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