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简略的说,若以接引众生、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说,示现在家相较容易与众生共事,方便摄受修学佛道,如大慧宗杲祖师开示:「四摄法中,以同事摄为最强。」因此菩萨四摄法中,与众生同事来利益众生最为重要。诸地菩萨都了知这个道理,唯除有特别的因缘或别愿,不然多以示现在家菩萨相,而非声闻出家相处于人间。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 | 三摩地 2018-07-23 |
|
问、无尽灯论坛上有善知识开示:发起、菩萨种性的甚至比明心见道还重要,菩萨种性发起不足的行人即使侥幸明心了,也容易成为退分菩萨。能否请老师开示:菩萨种性的义涵是什么?如何发起、乃至菩萨种性?答: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平实导师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是因为不管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会不会又有人不适用呢?没关系!佛陀又开示第四个方法,第四个方法叫作思行渐减念。这个方法跟刚才的方法不一样,刚才的方法是避开不理它;这个方法是正对着它,然后跟刚才前面所说的,看这一个恶念的过患也有点不一样。也就是说,自己让自己的这一个恶念,用心念让它渐渐的淡下来,用举例来说我们比较容易懂。佛陀说:就好像有一个人在走路,他走得很快很快,于是我们就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着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这一个心念?修止观,一定要有定的功夫,才能够作如实的观行,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因此断我见,也一定要能够有定力的支持,这样断我见才不会退失。而大菩萨的开示,也让学人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的功夫,以及断我见的观行。九住心就是在修定的过程中,这九种安住的心行变化。弥勒菩萨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要修证初禅所容易忽略的最根本的问题,弥勒菩萨开示说:【如是所有初修业者,蒙正教诲修正行时,安住炽然正知具念,调伏一切世间贪忧。】(~《瑜伽师地论》卷32)如果没有寻求真善知识的正确教导,不懂得调伏欲界世间五盖等贪忧而盲修瞎练的缘故,那是不可能证得初禅。所以正信的佛弟子应该知道:要修初禅,性障要消伏、五盖要修除,对定力的增长与修证是有很大的关系;性障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会不会又有人不适用呢?没关系!佛陀又开示第四个方法,第四个方法叫作思行渐减念。这个方法跟刚才的方法不一样,刚才的方法是避开不理它;这个方法是正对着它,然后跟刚才前面所说的,看这一个恶念的过患也有点不一样。也就是说,自己让自己的这一个恶念,用心念让它渐渐的淡下来,用举例来说我们比较容易懂。佛陀说:就好像有一个人在走路,他走得很快很快,于是我们就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关于粗重,在《成唯识论》中有开示:“二障种子立麁重名。性无堪任,违细轻故;令彼永灭,故说为舍。此能舍彼二麁重故,便能证得广大转依。”(《成唯识论》卷9)也就是在佛菩提道中,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随眠,就是属于修行上粗重难断的障碍,因为这两种障的断除,如果没有发利乐有情的广大心,是无法断除的;所以历经了十地的修行,入了等觉位,还要百劫修相好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正如同《大般若经》当中佛陀有这样子的开示,佛陀告诉善现尊者说:【(佛告善现:)非异世俗别有胜义。所以者何?世俗真如即是胜义。诸有情类颠倒妄执,于此真如不知不见;诸菩萨摩诃萨为益彼故,随世俗相显示诸法若有若无,非随胜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六十三)佛陀告诉须菩提尊者说,并不是异于世俗法而另外有胜义谛啊!想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胜义谛的人,对于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够分别声尘;乃至意根与法尘相接触出生了意识,意识能够分别法尘,祂不仅能作前五识的粗相分别,也能作前五识所不能作的细相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正如同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这样子的开示,龙树菩萨说:“‘定’名一心不乱,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荡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得好照。”(《大智度论》卷二十六)散乱的心就如同水波荡漾不停时,不能够从水面上映现来看见自己的脸面;风中吹动的烛灯,也无法好好地照亮周围的环境一样。因此,佛道修学中的闻、思、修、证,无不赖于一心不乱的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82集宗通非禅定(二)+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正旭老师开示(原标题:四禅八定到底有没有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著,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著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著啊!这位师兄问到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虽然他们的见地与观行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智慧境界了,却还必须再经由不放逸行的勤修以后,才能具足获得心解脱与慧解脱;即使是周利盘特伽已证八解脱,得到身证,却也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平实导师对我们开示,他在书中写着:断我见一定要有未到地定的功夫。因此许多菩萨也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定力的修学,就有菩萨问:“能不能用九住心,来作无相拜佛的入手处呢?”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在修定的时候,会依于他的习气、会依于他的心念,而有不同相应的法则。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着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二,如果阿罗汉是用禅定或神通入无余涅槃,分明违背《心经》的开示。为什么?因为经中开示: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一)经中已经很清楚地、明白地告诉我们,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没有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果阿罗汉是用禅定或者用神通入涅槃,显然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够分别声尘;乃至意根与法尘相接触出生了意识,意识能够分别法尘,祂不仅能作前五识的粗相分别,也能作前五识所不能作的细相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