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哪些事情呢?世尊接着开示说:【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三者不贪着财。信因果者复有二事:一者从他闻法、二者内自思惟。亲近善友复有二事:一者深信、二者智慧。不贪着财复有二事:一观无常、二不自在。】(《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三件事情:第一是明信因果。明就是很清楚知道因缘果报的道理,而且很相信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所以会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在《金刚经》曾开示: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十八界存在,亦即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没有所了知的十八界存在,还会有布施这件事吗?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在《贤愚经》曾开示:在过去九十一劫以前,当时有佛出世,号毘钵尸佛,十号具足;佛灭度后,遗法在人间流传。有一些比丘教化到某一个村庄,当时村中有许多人看见僧人来到村庄,大家竞相供养衣服、饮食等物,让出家人得以四事无缺。当时,有夫妻二人贫穷下贱生活非常困苦,由于先生看见大众竞相供养僧人,反思自己贫穷下贱,无法供养!不禁流下泪来。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l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在末法时代,供养时要注意这位出家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出家的僧人可分为四种: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以及无惭愧僧。所谓的胜义僧,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僧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义僧所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谓的世俗僧,是指剃发、著染衣、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本身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些人听了佛陀有关布施的开示以后,明了了由于有如来藏异熟性的缘故,所以今生所造的善业,在来世会得到百千万倍不等的果报;但是却认为,来世命终之后,今生所造善业的果报,就会完全失坏了,要再靠来生努力去造作善业,来积累后世的福德。但是这种见解其实是不正确的。世尊为我们开示说:【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 | 三摩地 2018-07-23 |
|
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三章第三节所讲的三福净业中,有这样的开示: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分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财去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真实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于经中开示说,诸佛如来乃是远离四种过失说相应法,这是菩萨应该学的,也就是说法时,要远离「非时、非处、非器、非法」这四种过失来说相应法。另外网络其实不符合「善择时节、善择处所、善择根器」这三种条件,只要一种违背,都该避免,更何况三者皆违背。因此网络这个地方乃是唯有开缘而没有遮止的地方,在网络上面贴文要非常谨慎小心。7.至于「非法」的部分,乃是「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布施的时候,人们常常在布施后而生起了悔心,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亲,六现在怨亲,七不可意境,八嫉妒,九宿习,十他见。……依前六事立九恼事,缘彼一切瞋,皆名有情瞋,余名境界瞋;若不忍为先,亦有情瞋;若宿习瞋、若见瞋。】意思是说,引起瞋恚的事情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知道这时须菩提的因缘成熟了,就为须菩提开示瞋恚的种种过患罪恶:瞋恚乃是由于无明愚痴所生之粗重烦恼,瞋恚会烧灭种种善根,瞋恚会增长众多恶业,瞋恚所引生后世之果报,将会堕入地狱中遭受尤重纯苦之报;会在地狱中受尽种种的折磨与痛苦,因痛苦而死去,业风一吹又活过来,再次受苦;如此长劫受苦是全面性的,这种痛苦是难以用世间的苦来称量和计度的。即使长劫之后地狱 | 三摩地 2018-07-23 |
|
《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2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作: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行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3)佛开示了很多,我们举一些例子来作说明。佛说:菩萨假如起了一念瞋恚的心,就是等于自己开启了百千障碍之门;而自己将来会因为果报而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等等等等。这还只是自身领受的恶果而已,而已经让人家十分恐怖了!然而,因为对众生生起瞋恚心的缘故,必然同时会与众生结下恶缘;当然,要达到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就更加遥遥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且还以偈颂来对这些天人们开示,包括不要轻易地起瞋恚心、也不要以瞋报瞋;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等等。可见释提桓因是有方便善巧的,也是具有智慧的、也具有慈悲心,这在在都显示是大乘菩萨的行谊。所以在天界依旧是有佛法的,不是只有人间才有佛法。第二,忉利天人还是会起瞋心的。从故事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想一想,生前一念行善,却导致死后堕三恶道中,如此报偿实在很冤枉啊!然而此中道理,又何尝有人在生前当中,预先告知明白呢?唯有透过佛菩萨的开示及善知识的教导,以及愿意接受被教导后,并且愿意思维整理的菩萨们,才肯接受啊。很多法师不懂其中舍报过程内涵,仅以自己意识层面了解而揣测,便鼓吹信徒器官捐赠,甚至言说:哪有救人的人会下地狱的啊!如此这样错误的倡导、错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嗔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嗔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亲,六现在怨亲,七不可意境,八嫉妒,九宿习,十他见。……依前六事立九恼事,缘彼一切嗔,皆名有情嗔,余名境界嗔;若不忍为先,亦有情嗔;若宿习嗔、若见嗔。】意思是说,引起嗔恚的事情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亲,六现在怨亲,七不可意境,八嫉妒,九宿习,十他见。……依前六事立九恼事,缘彼一切瞋,皆名有情瞋,余名境界瞋;若不忍为先,亦有情瞋;若宿习瞋、若见瞋。】意思是说,引起瞋恚的事情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知道这时须菩提的因缘成熟了,就为须菩提开示嗔恚的种种过患罪恶:嗔恚乃是由于无明愚痴所生之粗重烦恼,嗔恚会烧灭种种善根,嗔恚会增长众多恶业,嗔恚所引生后世之果报,将会堕入地狱中遭受尤重纯苦之报;会在地狱中受尽种种的折磨与痛苦,因痛苦而死去,业风一吹又活过来,再次受苦;如此长劫受苦是全面性的,这种痛苦是难以用世间的苦来称量和计度的。即使长劫之后地狱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想要安忍于世间法中或无生法中,应当先破除憍慢心、嗔心及痴心。破憍慢心,在世间法上就能忍,在出世间法上也能忍。......在世间忍中还无法作到时,该怎么办?总得给个方便法,佛就教导我们方便法说:有世间智慧的人,如果遇到别人恶口骂詈,他心中应该这样想:‘对方骂我的那些字词不是同时出生的’,譬如大骂:你是忘八蛋!忘八是指对方忘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