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长阿含经》卷7中记载:有位童女迦叶,既不是比丘尼、也不是比丘,却以童女之身率领五百比丘人间,这位童女迦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是在家人证得阿罗汉果;岂但只是证得阿罗汉果而已,她其实正是菩萨,所以能以在家身相的女人身率领五百比丘人间弘法、利生,不受八敬法的约束;因为八敬法只约束依止声闻戒的出家女性比丘尼,并不约束依止菩萨戒的在家、出家女性菩萨,这是因为 | admin 2020-02-18 |
![]() |
其中,某甲听从善知识的开示,就真的一句佛号念到底,他有可能怎么样?从口念心听、心念心听,乃至于也许他会进展到不念而自念,甚至于说,自己在梦中看到自己在念佛。虽然说这样地念毕竟还是在声尘上或是法尘上,不是真正的念佛。因为信心具足的关系,他也有把握说,舍报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个时候,已经有坚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力。可是问题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 | admin 2020-02-18 |
![]() |
譬如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2中的开示:尔时,净威力士白佛言:‘世尊!布施庄严、净戒庄严、多闻庄严,是三庄严,何者为最?何者为胜?’佛言:‘净威!三庄严中,多闻庄严最可称叹、最胜尊上、无上、无上上。’因此,有机会多闻而听闻正法,真的是要对于佛菩萨生起无限的感激与恭敬之心,因为多闻非常重要。我们也恭录在《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 admin 2020-02-18 |
![]() |
而且现在也有人实证二禅而把初禅、二禅境界为大众开示过了,并且也整理在书中公开流通,表示这不是神话,而是可以实证的。当水劫来时,二禅天一样会被淹;火劫来时初禅天照样会被烧坏,所以初禅仍然不是安乐之地,有人知道这个道理,又进修二禅,想要离开初禅天。进入二禅天,因为火劫烧不到二禅天。众生被欲火所燃烧故有火劫焚烧欲界诸天;初禅天正好紧邻在欲界天上方,就一起 | admin 2020-02-04 |
![]() |
各位菩萨!您是否仔细想过,您曾经为哪些事起过瞋心呢?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5中开示我们:【瞋事亦有十种:一己身,二所爱有情,三非所爱有情,四过去怨亲,五未来怨亲,六现在怨亲,七不可意境,八嫉妒,九宿习,十他见。……依前六事立九恼事,缘彼一切瞋,皆名有情瞋,余名境界瞋;若不忍为先,亦有情瞋;若宿习瞋、若见瞋。】意思是说,引起瞋恚 | admin 2020-02-04 |
什么是物净?佛开示了几种:第一、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若是像廖添丁偷了人家的钱财来救济贫穷,就是施物不净。身为菩萨,布施时应该要以清净的财物来行施,所以第一件事是偷盗所得之物不可以用来布施,必须是净物才可以用来布施。第二要件是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若是佛诸圣所遮止而不可以用来供养别人的财物或饮食,都是圣所遮物。这个范围比较广, | admin 2020-02-04 |
|
![]() |
然而世尊度众之时每说此等道理,说为诸佛常法;是故凡有亲近世尊学法者,世尊都依如是次第而为说法,即是《阿含经》中常常可以读到的开示:『时,婆罗门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 | admin 2019-11-22 |
![]() |
复次,善男子!如来出世,于菩萨众中正开示此大法藏。菩萨胜解大法藏而开掘之,是故世间称彼等为『如来、应供、正圆满佛』。彼等成为如大伏藏故,对有情众生宣说未曾闻之因相、喻因、能作因及事业,是为具无碍勇气之大藏库施主。彼等成为诸多佛法—力与无畏—之库。 善男子!(E.52)如来、应供、正圆满佛以如来清净眼观一切有情乃如是,为诸菩萨说法,令 | 三摩地 2019-11-22 |
![]() |
譬如在《佛说法灭尽经》卷1中的开示:“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因 | admin 2019-09-13 |
![]() |
」】(《佛说申日经》)佛陀在《佛说法灭尽经》卷1中开示:「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这部经中提到:释迦牟尼佛的正法灭尽之前,会有诸天护卫的月光菩萨出世,率领少数有缘的众生,住持正法的最后52年。也就是说,从我们现在到月光菩萨降生,还有很 | admin 2019-09-13 |
![]() |
可是惠能大师却不这么认为,他都是对大家作这样的开示说:法本来只有一宗,只是因为人的形貌,因为南方北方的不同,所以会有种种的差别。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所出生;而这一个如来藏是普遍存在一切诸佛菩萨乃至六道有情的身中,而且彼此的如来藏都是平等没有差别的;所以说法本来只有一宗,指的就是这一个如来藏正法。惠能大师又说:法就只 | admin 2019-09-13 |
![]() |
萧导师曾经开示过,有些明心的人像刚出生的小狮子,没有上位菩萨的法乳喂养是成长不起来的,不要说遇到豺狼虎豹,老山羊的犄角就把它顶死了。惟护智慧浅陋,福德不足,发心不良,导致他无法现观,又没有智慧说服自己,名利心重好面子,自己送上门去,被生如法师这个恶知识几句话就拐走了。 不止如此,在释惟护的离间之下,某个非常支持正觉的朋友-花某山,号称能背 | admin 2019-09-09 |
![]() |
iii 从平实导师的开示可以知道:念佛是从浅至深,而且是博大深广可以成佛的法门,跟神教的迷信神力是大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谭。所以说,念佛与神教是有很大的差别,不是如印顺所说的没有差别。 i《念佛镜》卷一,《大正藏》册四七,页一二一。 ii《佛说无量寿经》卷一,《大正藏》册一二,页二六八。 iii平实导师著,《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佛教正觉同修 | admin 2019-09-06 |
![]() |
导师开示时说,本梯次有将近一半的同修是第一次来参加禅三,因此导师鼓励大家,能不能破参是急不得的,要随顺因缘,水到渠成。晚上是导师普说的时间,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我很仔细的聆听导师开示的每一句话,努力的记住它们,把握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导师讲的每一则公案我都听得懂,心里非常的欢喜,迫不及待的等待第二天的到来,能和导师小参。 第二天我进去小参室,导 | admin 2019-09-02 |
![]() |
想要理解因缘法之前,得先要具足了解五阴、十八界、十二处、六入,甚至有时佛陀还故意开示“六大之法”,在《楞严经》中叫作六界。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大家不知道什么是因缘生、因缘灭的道理,所以得要一一详细说明;从这个面向讲过来一部分人听懂了,但其他人体会不出来,只好从另一个面向再讲过来,又有一部分人听懂了,但还是有其他人依旧不懂,于是从另一 | admin 2019-09-02 |
![]() |
复次,善男子!如来出世,于菩萨众中正开示此大法藏。菩萨胜解大法藏而开掘之,是故世间称彼等为“如来、应供、正圆满佛”。彼等成为如大伏藏故,对有情众生宣说未曾闻之因相、喻因、能作因及事业,是为具无碍勇气之大藏库施主。彼等成为诸多佛法—力与无畏—之库。 善男子!(E.52)如来、应供、正圆满佛以如来清净眼观一切有情乃如是,为诸菩 | admin 2019-09-02 |
![]() |
然而世尊度众之时每说此等道理,说为诸佛常法;是故凡有亲近世尊学法者,世尊都依如是次第而为说法,即是《阿含经》中常常可以读到的开示:“时,婆罗门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 | admin 2019-09-02 |
![]() |
“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的修学内涵对不同阶段的学人则有浅深狭广的差别,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分别作了详细的整理介绍;不仅援引圣教中诸多开示以及故事作为例证及说明,而且兼论修行次第及方法,俾使读者易懂、易修而能有真实受用。本书能帮助学人建立对因缘果报的正理、三界的内容,以及次法的修学内涵等正确知见,四众学人欲快速修集三乘见道所应具备的广大福德资粮 | admin 2019-09-02 |
![]() |
若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吾亦劝一切人,于自心中 | admin 2019-08-29 |
![]() |
释摩诃衍与莲花戒之差异点,在于释摩诃衍心中接受大乘经典所说阿赖耶识之存在,但是却无缘于禅风鼎盛之唐朝值遇真悟之善知识帮助,未蒙南泉、赵州……一类真悟禅师之帮助而致未能开悟,却又自以为悟而入藏地欲弘禅宗;对于禅师接引学人悟前之开示及悟后修道之指引,皆颟顸不稍简择地运用于其错悟之意识心差别境界中,据此更向人广说相似禅法,本质上正是真悟禅师口 | admin 2019-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