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世尊开示说,在此无想定中,仍然有不离身识,识不离身,所以身不烂坏;因此说无想定中仍然有七、八二识存在。然而这种无想定的境界,仍然不是涅槃境界,因为在入定三个月、五个月以后,仍将因为忽然生起一念,想要了知色身坏了没有,而再度现起意识心等六个识,这时又将重新堕于人间的六尘境界之中了。各位菩萨,综合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三界的一切身、觉境界,都是不得离于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5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二)>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 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 正圜老师开示  admin

2020-02-18

《大庄严论经》卷6开示说:世尊唯说三归,不说四归。(《大庄严论经》卷6)意思是说,世尊只说三归依,不说四归依,四归依不是佛的教法。佛教在传菩萨戒仪轨上,有提到四不坏信戒。佛教所讲的四不坏信戒是说,佛弟子应当:归依十方一切世尊,归依诸佛了义究竟正法,归依十方大乘贤圣菩萨僧,归依菩萨三聚十重戒;也就是归依佛法僧三宝以及受持菩萨戒。所以佛教有四不坏信与四不 admin

2020-02-18

善财童子就请问文殊菩萨:我们应该要怎么做才能够学菩萨道,并且令普贤行速得圆满呢?文殊菩萨就开示说:你应该要积极的去寻找善知识,并且在你找到善知识之后,你应该做到:‘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方便善巧勿见过失。’(《华严经》)。这两句话刚好就用在我们这里,传达了我们的意思!因为你对于善知识的开示,你对善知识的所有教诲,都会随顺;并 admin

2020-02-18

广义的善知识是指:十方三世诸佛、大乘胜义菩萨僧、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及证悟菩萨所造论等等;狭义的善知识则指:在大乘法中明心开悟以上的菩萨,对实相法有所亲证,这些三贤位、初地以上圣位菩萨,不但断我见,并已悟得空性心如来藏,已入实相中,能为我们开示大乘实相法义,宣说第一义谛妙法,让我们将来有机会因为他们的教导,而触证空性心如来藏,使我们生起般若智慧 admin

2020-02-18

佛之所以降生到人间来教导众生修学佛法,祂的目的就是要把祂的知见开示让众生能够了知,并且要让众生也能够悟入佛的知见。当然佛的知见,就不只是有解脱的智慧,也有实相的智慧。所以说佛世尊之所以会降生到人间来,这个一大事因缘,就是要让众生悟入我们前面所说的摩尼宝珠,要知道众生有摩尼宝珠,而且还要去找到自己的摩尼宝珠。这个摩尼宝珠在佛法上来讲,就是众生的第八识 admin

2020-02-18

如果只是将此福德当作未来世享福的话,那是会消耗殆尽的,如佛在《阿含经》开示:我于尔时,七万岁中,以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供养彼佛,令不减少。般涅槃后,复于七万岁中供养形像舍利,烧香、然灯、悬缯幡盖,无所渴乏。我于尔时以此功德,求在生死,获此福佑,不求解脱。大王当知,尔时所有福德今有遗余耶?莫作是观,如我今日观彼富有,无有毫厘如毛发许。所以 admin

2020-02-18

有智慧的人,譬如二乘人当中的声闻,听闻佛陀的开示,因此透过了四圣谛等法来修行,断除了三缚结而证得初果,乃至断了五上分结而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因为相信佛语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本际存在,因此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愿意自我消失而入无余涅槃,因而成就三法印当中的涅槃寂静的道理;由于灭除五蕴的缘故,永远不再有五阴炽盛苦出现。缘 admin

2020-02-18

大众要依止佛陀开示的四不依的法理来作简择,那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来作简择分别。尤其当依这个法师所说的法教,来判别说他所说是否符合佛说三乘菩提法教;而不是依止此法师是否有大名声、大道场,有广大徒众来作真假善知识的分别。第二个层面,说也要依照佛陀经教的开示来简择善知识。如佛陀在《佛说华手经》开示如何才堪任为真善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