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世尊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有开示说,要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应当要先正三业,习三宝教,信向因果。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 admin

2020-02-20

”接下来,南岳怀让禅师就这样开示说:“于无住法不应取舍。”也就是说:真心祂是无住法,如果你想要求得这样的一个无住法,真心本身就没有取、没有舍,祂从来不取任何法,也从来不舍任何法,所以祂是无住法;你想要求得这样的一个无住法,就不应该在有取有舍的法上面用心;也就是说:坐禅是有取有舍的法,你如果在这样的法上面用心,那你就不可能找到真心无住 admin

2020-02-20

什么是一切施及不思议施?佛陀为我们开示:【若能随家所有好恶,常乐施者,名一切施。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于人者,是则名为不思议施。若有恶人、毁戒、怨家、不知恩义、不信因果、强乞索者、大势力人、健骂詈者、得已瞋恚、诈现好相、大富贵者,施如是等十一种人,名不思议。】(《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在家菩萨们,能不论家中所有的好坏财物,只要众生需 admin

2020-02-20

布施为什么能得来世的大福报?不布施为什么就不能得到福报呢?我们来看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3中的开示:【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三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 admin

2020-02-20

这才是菩萨啊!布施救护众生的生命,成就的福德与功德不可限量!因为是及时施;更何况是具有很多钱财,怎么能够不布施呢?《金刚经宗通》第三辑第66—68页也开示说:另外一种福德叫作随喜赞叹。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地,开口就说:哎呀!我就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地说出口,就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 admin

2020-02-20

譬如在《优婆塞戒经》卷三中的开示:【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令外一切五谷果蓏悉皆减少,是人殃流及一天下。】(《优婆塞戒经》卷三)造作大恶业者会使这个世界,农作物收成减少,灾难增加。相反地如果大家都能去恶修善,那么整个世界也会变得清净,这个就是心净则国土净的道理,因此有情众生的某一个人业种改变了,他的如来藏相应而出生的那一分世界也就随之转变,虽然微少而不容 admin

2020-02-20

有些人听了佛陀有关布施的开示以后,明了了由于有如来藏异熟性的缘故,所以今生所造的善业,在来世会得到百千万倍不等的果报;但是却认为,来世命终之后,今生所造善业的果报,就会完全失坏了,要再靠来生努力去造作善业,来积累后世的福德。但是这种见解其实是不正确的。世尊为我们开示说:【若人以房舍、卧具、汤药、园林、池井、牛、羊、象、马,种种资生布施于他,施已命终 admin

2020-02-20

首先我们引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若有人能摄护诸根,身四威仪不作诸恶,能堪众苦,不作邪命,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若于轻重戒中,等生怖畏;虽遭恶时不犯小戒,不令烦恼秽污其心,修集忍辱,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若离恶友,令诸众生远恶邪见,知恩报恩,当知是人则能具足尸波罗蜜。】虽然在家菩萨想要持戒清净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佛菩萨仍然会告 admin

2020-02-20

在这次节目单元,我们要来探讨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一段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尸波罗蜜时,所受众苦谁能说之?有人若受小小戒已,少欲知足,不能怜愍诸苦众生,当知是人不能具足尸波罗蜜。若能修忍三昧智慧,勤行精进,乐于多闻,当知是人则能增长尸波罗蜜,庄严菩提,证菩提果。(《优婆塞戒经》卷6)首先,我们要了解在菩萨的六度法门中,前后度是有密切的关联。譬如 admin

2020-02-20

我们先引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戒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戒,有戒有波罗蜜,有非禁戒非波罗蜜。是戒非波罗蜜者,所谓声闻、辟支佛戒。是波罗蜜非是戒者,所谓檀波罗蜜。是戒是波罗蜜者,如昔菩萨受瞿陀身时,为诸虫兽及诸蚁子之所唼食,身不倾动不生恶心;亦如仙人为众生故,十二年中青雀处顶、不起不动。非戒非波罗蜜者,如世俗施。】(《优婆塞戒经》卷六 admin

2020-02-20

也许有人说:两千五百年前的释迦佛已经示现入涅槃了,我们要去哪里供佛呢?《优婆塞戒经》卷3佛开示说:【如来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应当至心、勤心供养生身、灭身、形像、塔庙。……若能如是至心供养佛法僧者,若我现在及涅槃后,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卷3)意思是说:只有如来可以教导我们法界实相的究竟了义正法,所以说如来就是一切法藏,一切法都含藏在 admin

2020-02-20

所以佛在《增壹阿含经》曾开示:【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一等。】佛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因为有惭有愧的缘故,才有世间伦常;如果没有惭愧心,世间法尚且不能学,更何况能修世出世间法?所以有惭有愧的人,才有资格称为菩萨 admin

2020-02-20

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这么开示:有七种第一义法、涅槃品法,能令正法无退久住。(《瑜伽师地论》卷14)其中就有:于可供养、不可供养补特伽罗,能善简择此可供养、此不可供养。(《瑜伽师地论》卷14)这个就是表示,虽然善根淳厚、深知因果、精勤行施的佛弟子,可也不能一味地盲目。弥勒菩萨接着开示:能善拣择补特伽罗故,于诸世智大福者等,不乐亲近,亦不供养,唯乐 admin

2020-02-20

其中声闻相信佛语的开示,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以及缘觉自己推究而了知有一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也就是说,二乘人知道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是无常、苦、空、无我,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而入无余涅槃,从此在三界消失了。接下来谈菩萨,菩萨的作法迥异于二乘人,以探究什么是生命实相为根本,并于探究生命实相之前,事先具备 admin

2020-02-20

就像《菩萨地持经》当中有这样的圣教开示:【菩萨初发心,是一切正愿始,悉能摄受一切正愿。……当求无上菩提安立一切众生,令究竟无余涅槃及如来大智。如是发心求菩萨道……缘于菩提及缘众生而发心求。是故初发心,摄受一切菩提善根。】(《菩萨地持经》卷1)因为这个发心是为了安立一切众生,是为了实证无上菩提,所以佛陀在经中开示说:菩萨摩诃萨 admin

2020-02-20

佛陀在《阿含经》中有多处都开示说:得佛、法、僧、戒等,四不坏信的圣弟子,因为能够【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所以能够永不再下堕三恶道,如果证得初果须陀洹,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还,就必定能够断尽烦恼的现行而入涅槃。而这里所谓的圣弟子,包括了初果向、初果人乃至四果向、四果阿罗汉等四双八辈,都可以称为圣弟子。佛陀说只要能够成为初 admin

2020-02-20

正信的佛弟子应该信受佛所说的正理,因为佛陀所开示的内涵乃是符合法界的事实,这是可以经由修行而得验证的,古今一切的实证者可以重复验证佛陀所说的正理。 我们知道,法界的事实是众生有八个识,就是前六识以及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识;只有第八识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才是法界的实相心。但是,有情众生的五阴乃是八识心王和合运作而产生出来的,并不是所谓的三魂七魄等 admin

2020-02-20

也就是说,如果因缘成熟,佛弟子也要能够为他们教导基本的知见,应该以佛教的仪式或者超荐、追福、念佛、诵经、演说正法、或者是开示因果正理这种种的方式,来让鬼道众生及祖先除了能够得到福德之外,并且能够结下与正法有关的因缘、结下这些善缘;在结下善缘的同时,双方都能够因此善缘而种下未来世能够共同修学佛法以及证悟佛菩提的因缘;而且这也是符合三乘菩提的正理之作法 admin

2020-02-20

正如同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有这样子的开示,龙树菩萨说:“‘定’名一心不乱,乱心中不能得见实事;如水波荡不得见面,如风中灯不得好照。”(《大智度论》卷二十六)散乱的心就如同水波荡漾不停时,不能够从水面上映现来看见自己的脸面;风中吹动的烛灯,也无法好好地照亮周围的环境一样。因此,佛道修学中的闻、思、修、证,无不赖于一心不乱的定 admin

2020-02-20

亦如在《佛说阿弥陀经》卷1中的开示,诸佛皆赞叹释迦世尊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而阿弥陀佛则是发愿,要成就一个清净庄严的净土,让众生可以顺利的修行。祂经过了无央数劫的积功累德之行,而得以成就如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净土。如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