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如果以修福的行为去缠绕一个已经找到无门之门的修慧者,导致他不能修慧,妨碍他参禅开悟,不但魔王魔子魔女是魔,我们自己本身就是魔。若遮障别人修慧,不论是出家人或在家人,都是魔的眷属。——本文节选自平实导师第二版《禅——悟前与悟后》第二章正修行第七节第五目(原标题:劝人修福报应观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这个境界当中的离念灵知能够寂照,这个寂照的体性乃是不离想阴的知,一样属于妄心的体性;而且这个境界当中定境很多,统统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把这个离念灵知当作真心,都是执著当作开悟的境界,其实那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如果继续执著,甚至还可能着于境界,乃至着魔。这是第三种以定为禅当作证悟禅宗的真心的一个案例,也就是说参禅的过程当中的一种歧路。我们再说第四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这个境界当中的离念灵知能够寂照,这个寂照的体性乃是不离想阴的知,一样属于妄心的体性;而且这个境界当中定境很多,统统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把这个离念灵知当作真心,都是执著当作开悟的境界,其实那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如果继续执著,甚至还可能着于境界,乃至着魔。这是第三种以定为禅当作证悟禅宗的真心的一个案例,也就是说参禅的过程当中的一种歧路。我们再说第四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六十三)佛陀告诉须菩提尊者说,并不是异于世俗法而另外有胜义谛啊!想要证悟第八识如来藏胜义谛的人,对于这一句话可得特别注意,因为常常有人主张:我们得要修到心里面都没有妄想杂念,烦恼都已经修除了,然后我才可以开悟。甚至也有佛门外道说:我们想要开悟,一定要经过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阶段,到了虚无的阶段才有办法开悟。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六祖惠能大师听了,就知道这位卧轮禅师还没有明心开悟,便告诉僧人,如果依卧轮禅师所诵的去修行,必定更加系缚,难以明心证真。当时六祖还开示了一首偈,六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六祖“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显然并未安住于事一心中,但却不妨他“菩提作么长”,证得理一心。可见,悟时虽然还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呢?那是因为明心见性的现象都是自己从来不知、今已知,从来不见、今已见,完全是在自己意料之外开悟了实相心如来藏,见了不可见的佛性,所以身心里面会产生一种狂喜、踊跃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可以持续好几个星期,甚至于好几个月的时间,表面上看起来他好像很安详、宁静,但是身心当中却是非常的踊跃和欢喜,这是没有证悟的人很难理解的。虽然他常常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或者有人主张要打坐到一念不生就是开悟,或者有人主张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或者有人主张一念不生就是开悟,你就知道他根本不懂佛法,而且误导众生非常严重。从上面两个例子都告诉我们,禅定、神通都与般若智慧无关,而且佛门中也不是以神通或禅定当作证悟判定的标准,这也是佛门中的一切善知识之所共识,而且是不可推翻的共识。然而见道的人,不论是二乘见道或者大乘见道,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我们能深修初禅,接下去会经历虚空粉碎及大地落沉的境界,这个是有觉有观三昧,不离初禅的境界,还不是开悟。如果曾经修过观禅成功的人,或者已经有五神通的人,当他进入较深的初禅境界时,会产生光音无限的觉受,这也是初禅定境,不是悟。如果继续精进而舍离乐触的话,接下来胸腔的乐触消失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然后发起一种舍心,觉得什么都无所谓啦!只有修道是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古以来呢,就经常有人以为自己证得禅定,这样子就叫作开悟,因此当他证得禅定的时候,他就以开悟者自居,这是从古以来就有的现象。那么到了现代这个末法时代,这种情形越来越普遍,以证得禅定就认为是开悟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追求境界、以证得定境为证悟的人却反过头来毁谤:证得无所得、无境界的无生忍,不是真正的开悟。以定境这样的有所得法、有境界法而毁谤,其实是违背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上述境界的产生,大多是身体为了适应定中的放松和静止状态而产生的反应,或者是觉知心变细而观察到平时就有而自己从未观察到的一些觉受,或者是在很强的轻安舒适的感觉中所出现的幻觉,这些都是意识心境界,有些人把某些境界的出现误认为是证到了禅宗明心开悟所证的空性心,甚至更进一步地以为自己已经眼见佛性了,这都是误解。禅宗的明心开悟是纯粹的智慧,是在一念之间明白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静中能够制心一处不散乱,到了动中却做不到,这样就无法参禅,因为参禅要在动中参,在静中参禅很难开悟。与此相反,在动中修定力,入门比较难,因为在动中身体不能静止,眼睛睁开东看西看,心容易被周围的境界吸引而散乱。但是,如果方法得当,入门之后,所修来的定力就比较强,而且借助此种定力就可以参禅。静中修定,所修来的多是定境;动中修定,定力就比较容易增强,而且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德既然有心修学禅定,即应修学佛法中的禅定,不应修学外道禅定,则大德应以断我见、甚至开悟明心为首要;待断了我见后,努力伏除性障五盖的障难,于因缘成熟且有善知识教导、摄受之时,再来修学禅定,自然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欲证得初禅,除了伏除性障五盖这个条件之外,还必须具备未到地定的基本定力,也就是要有很深的未到地定的定力,这样实证的初禅才是稳固的,不然亦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没有定力,没有思维观的能力,在参禅的时候,念念之中不离语言文字,在心中做种种语言文字上的思维分析,是不可能开悟的。即使个别人的福报大,因缘特殊,有幸在真善知识的引导下得悟,也大多不能保任;不过几十分钟、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后,悟境就退失了,相应的解脱功德受用和般若智慧也无法发起,与未悟差别不大。原因何在?就在于定力不足。因此,修学禅宗,必须努力锻炼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什么是邪精进呢?佛在这段经文中没有明确的列举出邪精进的行为,这里我们特别补充当代常见的邪精进案例:以定为禅,一天到晚打坐求一念不生,并把长时间打坐一念不生的境界认作开悟的境界。未曾想过此定境有出有入,生灭变异,有觉有观,喧闹不已……与真心不生不灭的体性完全不同,如是“精进”,古已有之,故大慧宗杲禅师说“今时学道人,不问 | 三摩地 2018-07-23 |
|
恼的方法有很多种,有时候化现美妙的境界让众生去贪,使得众生离开参禅的境界而起贪着;或者使学人的参禅方向产生偏差,误以为那个有为法上的境界相就是开悟境界。有时候则弄一些让众生难过的境界、恐怖的境界,使人心中害怕而无法参禅,这就是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有少数人在不了义法、在表相佛法上修学菩萨外门六度万行,一直都没事;可是一遇到究竟了义的法,想要去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以来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从祂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诸法思量该取该舍、该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今天要断除烦恼是为了救度众生,我今天严持戒律是为了救度众生,我今天要开悟明心也是为了更好的救度众生,我发愿成佛也是为了究竟彻底的救度众生,这里一切以救度众生为标的,这才是菩萨种姓。这也是菩萨道和解脱道根本区别所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1):“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尽行。此菩萨勤修精进。胜精进最胜精进。第一精进大精进微妙精进。上精进无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是这样一世、两世、三世、四世、十世供养下来,想要开悟大概福德资粮都够了吧!你总不能再说:我真的没有钱,所以无法布施。再穷也穷不过饿肚子吧!但是既然仍旧活着,就表示没有饿着肚子,那么三餐的饮食何不都先供佛?供了再撤下来食用,这福德就不得了了。因为立誓每日施食的缘故,若能不违誓约,就有大福德而具备了微妙智慧的因缘;如是施者,诸施中最,所以这个人也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他们这样懊恼的思想时,毕竟无有少分滋味啊!这是修善行,还算是好的;如果是作恶诽谤三宝,破坏,目的只是为了短短一世的名声与利养,因为自己的法跟人家证悟的人不一样,人家说离念灵知心只是意识,同于常见外道,心里就想:我原来的开悟圣者身分就是因为萧平实出来说法而消失了,现在变成没有悟了,真是受不了。为了面子与名闻利养,就去诽谤证悟的人。诽谤的结果,接下来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