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度众生。纵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才得。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甘旨不供。祭埽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没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涂既失。重罪宁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 三摩地

2018-07-20

四十一、四十二页:接著老法师反问:“度众生如何度?”这突来的一问,大家在心中来不及想好答案。他乃自代答:“这个‘度众生’真不容易,我们把慈悲心发出去,他要肯接受,才会受我们度;他不接受,就无法度;所以一切要自自然然的,要他看到我们欢喜。度众生要随缘而化、慈悲为怀,度众生是顺其自然的,所以这个‘缘’就很重要了。&rdqu 三摩地

2018-07-20

二千年一月底,有一善知识对末学言:“你有大愿,你是乘愿再来的……你和阿弥陀佛有很深的缘……”“怎么说呢?”“你曾在阿弥陀佛面前发了大愿,要宏扬阿弥陀佛的法门度众生呀!”“是的,我和阿弥陀佛的缘很深,也曾发了大愿要度有缘众生成佛,……”“我送你六个字(便拿起一本准备送给 三摩地

2018-07-20

主三和尚真的好慈悲,每问一个问题,都能让人提升;问题虽然很难,但却都会有提示或是譬喻;为增长我们的智慧,导师真是用心良苦呀!通过主三和尚的勘验,出来礼佛,我哭了好久,感恩再感恩:感恩世尊的,更感恩导师的慈悲、有智慧施设这个法门;说不尽的感恩之心,只有用行动来表达,学习导师慈悲救度众生的精神,生生世世追随护持、摧邪显正,方便接引有缘众生修学正觉所弘传 三摩地

2018-07-20

下午拜佛时,先向佛菩萨发愿,老师叫我们跪在前面、离圣像近一点,大声说出口;发愿生生世世尽未来际都是要回到娑婆世界度众生,并遵循世尊及导师之指派,于任何时、地、任何任务,以利益有情。且由性障中最难对治的一环发愿;久没上台作法布施,发现现在还是很怯场的,知道自己内心深处此一性障还是很重;若不克服,纵有三昧、辩才,不敢上台布施,终是枉然。这是此次禅三之突 三摩地

2018-07-20

佛不度众生,佛若能度众生,过去逢无量恒沙诸佛,何故我不成佛?只是精诚不内发,口说得,心不得,终不免逐业受形。故佛性犹如天下有日月,木中有火,人中有佛性,亦名佛性灯,亦名涅槃镜,明于日月,内外圆净,无边无际。犹如炼金,金质火尽,金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亦如泥团坏,亦如波浪灭,水性不坏,众生生死相灭,法身不坏。……《华严经》云:譬 三摩地

2018-07-20

当时有三藏玄静法师行脚路过他的家门,看到怀让禅师炳然殊异,知其不凡,便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怀让禅师十四岁时,即辞亲前往荆州玉泉寺,从恒景律师落发,学习戒律,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受具足戒之后,他又继续学习律藏。后来他发现,象这样学习律藏,对自己生死问题的解决,力用不是甚大,于是感叹道:“我受戒今经五夏,广 三摩地

2018-07-20

因此,菩萨救度众生,并非一定是要免费,最根本的一点,在于是否能够培植众生善心增长,恶行消灭,真心向道! 请大家牢记当年达摩祖师所说的话: 时有僧神光者,旷达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览群书,善谈玄理。每叹曰:"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近闻达摩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遥,当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参承。祖常端坐面壁,莫闻诲励。 三摩地

2018-07-20

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 三摩地

2018-07-20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了身非相分第二十六“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rdquo admin

2018-07-19

曰建圣大者必等一切而度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除解。曰度众生者解其劳尘。又问。既解劳尘当复何应。曰已解劳尘当应自然。又问。何所施行而应自然。曰不起不灭是应自然。又问何等不起何等不灭。曰不善不起善者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曰善不善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曰不诚之杂为本。又问。不诚之杂孰为本。曰不住为本。如是仁者。不住之 admin

2018-07-19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若诸菩萨以变 admin

2018-07-19

方便度众生,故现如斯事。”且道毕竟作么生免得镜清、雪窦恁么道去?当时不能拍拍相应,所以尽大地人髑髅遍野。镜清恁么证将来,那两个恁么用将来,雪窦后面颂出,更显焕颂了。妙峰孤顶草离离,拈得分明付与谁。不是孙公辨端的,髑髅著地几人知?“妙峰孤顶草离离”,草里辊有什么了期?“拈得分明付与谁。”什么处是分明处?颂保福道“只这里便 三摩地

2018-07-19

努力努力!众生自度,佛不能度;若佛能度众生时,过去诸佛如微尘数,一切众生总应度尽,何故我等,至今流浪生死,不得成佛;当知众生自度,佛不能度。努力努力自修!莫倚他佛力。经云:夫求法者,不著佛求。问:于来世中,多有杂学之徒,云何共住?答:但和其光,不同其业,同处不同住。经云:随流而性常也。只如学道者,自为大事因缘解脱之事,俱勿轻未学,敬学如佛;不高己德 admin

2018-07-19

此两段经文,如何通会?前后人说皆云:实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常疑未决,请师为说。师曰:九类众生,一身具足,随造随成;是故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倏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迷号众生。菩萨只以念念心为众生,若了念念心体空,名为度众生也。智者于自本际上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僧问:言语是心否?师曰:言语是缘,不是心。 admin

2018-07-19

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舍诸缘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系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加趺坐。先以右足安左髀上。左足安右髀上。或半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已。次以右手安左足上。左掌安右掌上。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徐举身前向。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 三摩地

2018-07-19

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传法有五一受持二看读三讽诵四解说五书写外护内护流传。即佛法僧宝不断也仁宗皇帝赞三宝文赞佛天上天下金仙世尊。一心十号四智三身。度脱五阴超踰六尘。生灵归敬所谓能仁赞法万法唯心心须至静。由彼一心能生万行。背觉为妄悟真则圣。稽首法门昭然佛性赞僧六度无懈四恩匪常为人眼目助佛津梁。体润一雨心熏众香。道无不在此土他方大慧禅师看经回向 三摩地

2018-07-19

度众生入位之人。悉登上地。未入位者即运慈悲二法。愿未来世成等正觉也观心食法既敷座。坐已听维那进止鸣磬。后敛手供养一体三宝。遍十方施作佛事。次出生饭。称施六道。即表六波罗蜜。然后受此食。夫食者。众生之外命。若不入观即润生死。若能知入观分别生死有边无边。不问分卫与清众净食。皆须作观。观之者自恐此身内旧食。皆是无明烦恼润益生死。今之所食皆是般若想。于旧 三摩地

2018-07-19

历微尘劫度众生。誓入娑婆五浊中。普化群迷成正觉。众生业尽虚空尽。我愿终当不动移。乃至今身及未来。念念圆修无间断。仍将三业修行善。回施虚空法界中。四恩三有众冤亲。同脱若轮生净土荆溪大师诵经普回向文一句染神咸资彼岸。思惟修习永用舟航。随喜见闻恒为主伴。若取若舍经耳成缘。或顺或违终因斯脱。愿解脱之日依报正报。常宣妙经。一刹一尘无非利物。唯愿诸佛冥熏加被。 三摩地

2018-07-19

故有偈云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坐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传法有五一受持二看读三讽诵四解说五书写外护内护流传即佛法僧宝不断也禅林妙记前序京师西明寺释玄则撰一切诸佛皆有三身。一者法身谓圆心所证。二者报身。谓万善所感。三者化身。谓随缘所现。今释迦牟尼佛者。法身久证报身久成。今之出现盖化身耳。谓于过去释迦佛所。发菩提心。愿同其号。故今成佛亦号释迦。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