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大乘菩萨世世自度度他,至成佛时,所度众生其数无量。菩萨成佛以后,法身、报身、化身具足,有为法、无为法圆满,圆证四种涅槃,唯住于大般涅槃之境利乐众生无有终期。诸佛菩萨能成就净土,诸佛更具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好等等,这些都是二乘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二乘解脱道与大乘佛菩提道有种种不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二乘解脱道所修所证都不圆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却由于救度众生与成就佛道大愿的缘故,留惑润生,保留一分思惑不断,不入无余涅盘而继续受生。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念念是成佛,念念是度众生,念念不离十方诸佛”这个心称为念佛心。对一位立志成佛之修行人而言,这念佛心,一直到成佛为止,不曾离开过我们。所以说一切法门都属于念佛法门所涵盖的范围。《莲宗宝鉴》云:“若一信不慢,信念佛门中有微妙法”,因为信(相信念佛法门有无上甚深微妙法)的具足而不轻慢念佛法门。不轻慢念佛法门的缘故,能得到很大的利 | 三摩地 2018-07-20 |
|
无量功德是因为得到解脱的自受用,和因为亲证解脱而得的解脱知见所生的广度众生的他受用功德。我们上周说一行三昧成就的时候,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接下来说“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入一行三昧的人,他完全如实的了知: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佛的法界,他们都是无差别相,完全相同。为什么知道他们的无差别相呢?那就是说:真如体性,完全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意思是说:要发无上菩提之心:所谓无上菩提之心,就是发四弘誓愿,要去那边求明心见性,回来广度众生。(我去极乐世界,不是浑浑噩噩在那边享受,直至成佛)。这是无上菩提之心,发这个心之后,如果能够的话,一向专意,想著要往生极乐佛国(那就像我们讲“无相念佛”忆念不停),一直到命终。第二种是:如果作不到一向专意的话,乃至十念就好。这样十念,想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段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无量寿佛来时不是从某个地方来,去的时候也没有去到某个地方去,没有生灭,不是过去、现在、未来,仅仅是为了实现因地所发的大愿来度众生,所以在西方世界现出报身形像。由此可见,净土经典亦说到理---般若的部份,根性好的人由这段就知道,念佛的人应当要层层升进、次第前进,不应老是停留在初入手的方便法门之中。有人也许会说:“祖师 | 三摩地 2018-07-20 |
|
究竟成佛从明实相开始,经过事修的长远过程,和得到究竟解脱而成佛度众生的目的。如果念佛人能在这个世界就修成实相念佛的境界,往生后即可得到上品上生的品位。品位往生的人,到了极乐世界花开闻法之后,所获得的境界就和这个上品上生的人所证得境界和功德不可相提并论。故一切发大心的念佛人,应当体究念佛。体究念佛可分成三个部份来说。第一个部份:无相念佛的功夫修成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0 |
|
’由以上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河沙数劫以来,便因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之故,而一直以此法门修持至今,已是最后身菩萨,即将成佛了,仍以此法门自修及度众生,摄归净土。此念佛圆通章之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与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可见不是持名念佛,此其一。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徵心,了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于此五浊之世,若有修定、参禅、修净土、乃至种种法门,欲求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并回向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解脱生死者,极为难能可贵;而修者多,成者少,多因缺乏正知正见及希求感应,以致觉观不断。此觉观心使念佛人或修禅习定者难得一心不乱,便成念佛修禅之障碍。以下由浅入深,略谈觉观,俾行者建立正确知见,在修学过程中,自知抉择,行者务请详阅思惟。念佛人因希求感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这世间的某些人,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为这一大因缘而示现降神母胎,出生于迦毘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宫中,成为太子,成婚生子,出巡四门,睹生老病死苦,发愿为度众生得脱诸苦而半夜出家。尽学外道法,又六年苦行,后知成佛不在身苦行,乃于沐浴受乳,恢复气力后,于菩提树下参究时,夜睹明星,大悟成佛。随即示现转、降外道、度众生,乃至示现老病而取涅乐--入于不生不灭之大般 | 三摩地 2018-07-20 |
|
虽然已经知道了所谓的菩提涅槃、真如实性、真如实相等一切的道法都是施设,但是为了究竟解脱和度众生的缘故,修学三界之中的一切禅定、三昧、神通、福德,而不因此起烦恼。第四个见地正受,就是他离开了一切的相;没有我相,没有人相,没有众生相和寿者相,也没有男女相;看待一切有情众生,平等平等。他了解,所谓的没有事相,所谓的没有男女相、没有天神相与我相等,指的是在 | admin 2018-07-20 |
|
「因为念念是成佛,念念是度众生,念念不离十方诸佛」这个心称为念佛心。对一位立志成佛之修行人而言,这念佛心,一直到成佛为止,不曾离开过我们。所以说一切法门都属于念佛法门所涵盖的范围。7、信是愿与行的基础《莲宗宝鉴》云:「若一信不慢,信念佛门中有微妙法」,因为信(相信念佛法门有无上甚深微妙法)的具足而不轻慢念佛法门。不轻慢念佛法门的缘故,能得到很大的利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很容易达成说是小愿,可是如果说有些人是因为这个世界很苦,也找不到真正能够教导的正确的佛法,那他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去跟阿弥陀佛亲自学习之后,再来回到这个世界来救度众生,我们说这还是大愿。虽然它是因为很简单而能够成就而说是小愿,可是因为他发心广大----想要再回娑婆来救度众生,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说它是大愿。声闻人他想要解脱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就是心不净了,你是在求世间生死的善果嘛!这布施就成为求世间法了!应该以此福德回向证得解脱道,或者回向亲证佛菩提果及世世自生智慧能度众生,这样就不是为生死善果而布施了,就是心净。布施时也不可以为了想要善名超过别人而行布施,在世间法中叫作伪善,是做给别人看而求名、也为了名称胜他而施,这是不净心施。有人则是为了想在未来世色身更有力、更健康,或者财富更多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或是菩萨为度众生。现为男女饶益父母。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报母恩经于一劫。每日三时割自身肉以养父母。而未能报一日之恩。所以者何。一切男女处于胎中。口吮乳根饮啖母血。及出胎已幼稚之前。所饮母乳百八十斛。母得上味先与其子。珍妙衣服亦复如是。愚痴鄙陋情爱无二。昔有女人远游佗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 | admin 2018-07-20 |
|
这就是心不净了,你是在求世间生死的善果嘛!这布施就成为求世间法了!应该以此福德回向证得解脱道,或者回向亲证佛菩提果及世世自生智慧能度众生,这样就不是为生死善果而布施了,就是心净。布施时也不可以为了想要善名超过别人而行布施,在世间法中叫作伪善,是做给别人看而求名、也为了名称胜他而施,这是不净心施。有人则是为了想在未来世色身更有力、更健康,或者财富更多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可是自他佛土都庄严了以后,再从实相法界的第八识自身来看,自己和他人的佛土,这个唯心净土,有没有庄严可说呢?结果是没有任何事相上的庄严,所庄严的都是自己与所度众生的自心如来。所以《金刚经》才说: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土正是要这样庄严的,而不是用黄金去贴,用玉石去摆设,绝对不是这样庄严起来的;因为这种事相上的庄严佛土, | 三摩地 2018-07-20 |
|
悟不真的缘故,他不能体解世尊的大慈大悲,不能体解释迦世尊以人天导师之尊而屈降于五浊恶世,隐蔽他所有的无量威德势力,示现和凡夫一样的五阴而度众生。因为不能体解诸佛世尊大慈大悲的缘故,所以无法做下回向——他不会以悟的功德回向发愿上品上生、往生极乐速得八地无生法忍,而回入娑婆世界住持释迦世尊的。因此说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证悟的人容易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有菩萨想要救度众生,其他的三昧,没有像念佛三昧的福德善根一样能够迅速消除一切罪恶。有佛陀为法王,菩萨为法将,菩萨最尊仰最敬重的只有诸佛世尊,是故应当常常念佛。譬如大臣,由于特别蒙受皇上的恩宠护念,因此常常思念感恩他们的君主。菩萨们也是这样,知道一切种种的功德,无量无边的智慧,都是从佛陀身边得来的,因为知道如来恩德极重的缘故,而常常念佛感恩。(原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很容易达成说是小愿,可是如果说有些人是因为这个世界很苦,也找不到真正能够教导的正确的佛法,那他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去跟阿弥陀佛亲自学习之后,再来回到这个世界来救度众生,我们说这还是大愿。虽然它是因为很简单而能够成就而说是小愿,可是因为他发心广大----想要再回娑婆来救度众生,这个时候我们还是说它是大愿。声闻人他想要解脱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