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复次,如彼所言:【【但《成唯识论》中却明示初地菩萨方才「见道」,而斯六、七二识方才「转识成智」,与萧老师建立实有极大出入!】】然而成论所说六七二识之转识成智者,其实始从「前真见道」之时,已经开始转生,已经开始出现,非不现行运转也!但却要待通达位之初地入地心中,方才下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未到通达位时,皆犹尚未满足下品二智,是故论说「前真见道位得根本 三摩地

2018-07-21

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 三摩地

2018-07-21

成佛后有四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原标题:《心经》解读) 三摩地

2018-07-21

又《成唯识论》说:“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菩萨见道初现前位,违二执故方得初起。后十地中执未断故,有漏等位或有间断;法云地后,与净第八相依相续,尽未来际。”《摄大乘论释》(圣玄奘译):“转染污末那故得平等性智。初现观时先已证得,于修道位转复清净,由此安住无住涅槃。”由论知初地前之见道位时,意根即与平等性智相应;然意根因地初见道位之平等 三摩地

2018-07-21

居仁乃是吕郎中之兄〕唯有过量人(未见其人),通达无取舍(居仁更疑三十年);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居仁在里许求出无门),外现众色像(莫眼花),一一音声相(赚杀人),平等如梦幻(救得一半),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亦未见其人),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吾今强言说,令汝 三摩地

2018-07-21

能够如是亲证无为法的人,就能出生般若智慧,乃至佛地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等四智,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由于佛菩提道的修证而得以出生;因此在种智中说,四智是所生法,非是所显法。各位菩萨,经过前面说明以后,相信您对五位百法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可以总结来说:这五位百法之生起是有其次第性的,要依八识心王为最先,然后依五十一心所 三摩地

2018-07-21

普遍开示如来无量、自在、神力、法身遍往无有差别,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间。证法实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转无碍力故,生于如来无障碍见广大威德种性中故。】《华严经》,在卷四十四中就说:【出生一切『如来藏色』,不可说音声开示演畅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贤行色。佛子!菩萨摩诃萨深入如是无色法界,能现此等种种色身,令所化者见,令所化者念, 三摩地

2018-07-21

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第四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第四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 三摩地

2018-07-21

众生各有自己的法身,如《占察善恶业报经》载,地藏菩萨言:当观我法身,及一切诸佛法身,与己自身,体性平等,无二无别,不生不灭,常乐我净,,是可皈依。又如《如来藏经》(佛陀跋陀罗译)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故知众生各有自己的法身。以一切众生和诸佛菩萨的第八识心体,其体性是完全相同的——都是自 三摩地

2018-07-21

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十八句,四句一颂分为十二颂,每三颂为一组,计四组。即前五识颂,第 三摩地

2018-07-21

颂中的界字,即是因缘的意思,也就是说阿赖耶种子识自无始时以来,展转相续而不间断的亲生色身……等诸法,所以称之为诸法的因缘;依字的意思就是缘的意思,就是说阿赖耶识又名执持识,无始时以来一直都是给一切法平等的作为依止,所以说是诸法的缘。也就是说阿赖耶(异熟丶无垢)识能执持一切种子的缘故,所以祂能给诸法作为现行时的依止,所以祂变现七识心王等诸 三摩地

2018-07-21

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仍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由此可知,菩萨悟了还有许多法要学,并不是悟了就没事。所以佛在《楞严经》卷十曾开示:“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楞严经》卷 admin

2018-07-21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戏、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以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请问:在极乐世界修行是不是很慢?是很慢。因为在莲花里面要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不能了了分明,闻 admin

2018-07-21

可是佛法当中是具足了平等与圆满,因为每一个众生未来都可以成就佛道。只要依据佛所开示的圣教,一步一步往上走,就可以成就佛道。所以说我们在生活当中,跟佛法是不能脱离的;因为是不能脱离,所以我们就应该要皈依于三宝。皈依于三宝,三宝也有很多。三宝是说有佛、法、僧名为三宝。既然佛宝、法宝、僧宝,所以说皈依三宝,并不只是皈依三宝而已,是皈依三个具足的宝;既然是 三摩地

2018-07-21

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能够很快的进入菩 三摩地

2018-07-21

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二)这段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位菩萨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首先应当要知道,最初所行的根本之业,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因为信解力增长的缘故,就能够很快的进入菩 三摩地

2018-07-21

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入此法戒门,得无上道果、虚空平等地者,无有是处。所以此菩萨戒,是一切佛子应当尽身受,乃至未来无有穷尽,皆应当受!如是不可思议,可以信位功德,步入十住位次,于初住位安住修学,又因为今生时当重起,法义宣说殊胜,一切信心满足的住位菩萨皆当获此不可思议功德,以此累世所熏修的大乘法义,于此今生,再无怀疑,入第六住位,安住般若熏习,断除我 三摩地

2018-07-21

离念相者(法离见闻觉知),等虚空界,无所不遍(遍一切处、遍一切地、遍一切时),法界一相(真如相);即是(等于)如来(佛地)平等(因地心即果地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觉相)。何以故?本觉义者(如来藏自住境界),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破无始无明初次悟入),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佛说不增 三摩地

2018-07-21

须令此心长时现前,不堕沉昏不生聪慧,入平等安闲寂静境界,那有恶作业缘识情干挠得此本妙光明也!只恐临境界面前都卢忘失,依前纷乱则不堪也。古之修行,亦只以自所证入时中,照了截断尘劳,教活卓卓地,悠久三二十年纯熟,超出生死不为难。着力在行处,不只空高谈说之而已。(《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克勤圜悟禅师说:悟后只要转依自心如来一味一相之清净无我真如法性 三摩地

2018-07-21

楞严经说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了不起了,但是下一句话,「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还是意识心所感受的法尘境界,不论是这法尘境界都么殊胜,有光有影,有宁静,有自在,有不执着,有平等慈悲,有菩萨,有空,有虚空,有念,无念,这些都还是法尘,还是在意识心的分别所知境里面,所以只是这三界中的相貌是认取,这还是境界相,不能算是实际理地!真心是从本以来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