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马鸣菩萨说,佛弟子修证佛菩提的正因,大略来说有四种方便行: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第三,生长善根方便;第四,大愿平等方便。这是佛弟子在佛法修证上,直接切入的正因,如果不修这四种方便行,佛菩提道就很难有证悟的因缘。前面两集已经解说:第一,行根本方便;第二,能止息方便;今天要继续探讨“第三,生长善根方便”。《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每一尊佛都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具足一切种智,每一尊佛都是平等平等没有高下的,哪有哪一尊佛比哪一尊佛还要高呢?另一则例子是莲花乐智上师于《燃灯杂志》上说:对吾人而言,根本上师的恩德更胜过于诸佛……。这个道理蛮容易理解,根本上师是真实的佛陀,就恩德大小而言,根本上师的恩德更大于佛陀。……“自己的身、财、受用,一切的善根所 三摩地

2018-07-22

这就是先为大家建立布施的平等心。在布施时,佛希望大众都以平等心来布施;但是在后面也会顾念到比较贫乏的人如何布施而得到大福德,所以也会为大众分别不同的布施所得到的来世不同果报差别。既然大家都是以居士身来修学佛法,这个牵涉大家行菩萨道的未来世间福德资粮,佛当然会为大家详细开示,这在后面将会再细说。〖见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 三摩地

2018-07-22

这就是先为大家建立布施的平等心。在布施时,佛希望大众都以平等心来布施;但是在后面也会顾念到比较贫乏的人如何布施而得到大福德,所以也会为大众分别不同的布施所得到的来世不同果报差别。既然大家都是以居士身来修学佛法,这个牵涉大家行菩萨道的未来世间福德资粮,佛当然会为大家详细开示,这在后面将会再细说。〖见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法身是一切众生也都有,所以佛陀常常依于自己的法身跟众生的法身是完全相同,所以祂会说:心、佛、众生是相同的;心、佛、众生是不二的;心、佛、众生是一样的,所以一切众生跟诸佛都平等的,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依于法身的功德来说。所以一切众生也都是有法身,所以我们每个人也都一个真佛——这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就是“法身&rd 三摩地

2018-07-22

于大乘法中之实义归依者,亦谓须有实证,然后始能真正归依于胜义三宝也,譬如:《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云:【">尔时平等行梵天婆罗门大婆罗子,白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云何优婆塞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答言:「善男子!若优婆塞不起二见;云何名为不起二见?谓不起我见,不起他见;不起我见,不起佛见;不起我见,不起法见;不起我见,不起僧见;是名优婆塞归 三摩地

2018-07-22

自他受用平等所依。然此佛身亦非是体。离是体外无别法身。若是体者同于外物有四大相。故知非相亦非无相。若非相者同大虚空。同太虚者性即是常无方便过。自性清净无染无著。甚深无量无有变易。难解难如微妙寂静。具无边际真常功德绝诸戏论。唯佛证知非余所及。亦非譬喻之所校量。慈氏当知如此身者。即是过去未来现在殑伽沙等。诸佛世尊法身之相。佛报身者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 三摩地

2018-07-22

不变不易无作非作无住不住一切平等。等亦平等。不平等者亦复平等。无思无缘得正决定。于一切法无别无异。性相无碍犹如虚空。是名法性。若有依止是法性者。终不复离一相之法。入是门者观一切法同一法性。是故说言依一切法不依于人。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四依无尽。大般涅槃經卷第六[0401b25]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真正的吉祥,是你内心能够真正的平等平静,你内心能够真正的无忧无恼,不再堕于三界,才是真正的吉祥。我们来看佛陀怎么跟这些外道说的。佛陀说:第一个吉祥,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信乐是最吉祥的。在这里我不一条一条解说,您听了以后,您去思维是不是这样呢?第二个,佛陀就说所谓的吉祥,其实你不是依著天人,或者希望能够依著侥幸,或者是说去祝祷才吉祥;而是本来就吉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这个地方,平实导师在书中就继续开示说:既然要说布施的因果,就应该让大家了解:福田的殊胜与低劣,施主所得的回报就有一定的差别;如果都没有差别,那就不是法界真实平等之理。这就好像在世间法上讲平等,是要讲立足点的平等?还是要讲齐头式的平等?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是齐头式的平等,那就不是真的平等!例如有人辛勤努力,又加上聪明才智,使得许多利益众生的事情都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布施的时候,对布施的对象心不平等:啊!这个比丘好像比较有修为,那我就多供养他一点;那个比丘好像没有什么学问,那就少供养他一点。这就叫作心不平等。第三、布施以后,却要求受施者要为我作事情。第四、布施以后,喜欢自己赞叹自己的布施功德。第五、本来说自己没有东西可以布施:没有了!没有了!后来才又拿出来布施出去。第六、布施以后,用恶口辱骂他人。第七、布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中,却不是只是从表相来看待众生,因为法界众生的立足点都是平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涅槃实际,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同样是《金刚经》所说的非身,都是大身,都是平等;也是在这样大平等之中,才能够容许三界六道各种不平等表相的存在与改变。依这个平等法——非身、大身,然后有人去造作恶业,而受报为这个细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说法界的真理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都能够究竟成佛,所以,即使是凡夫众生,乃至三恶道的有情,他的本心都是平等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的差别,因此凡夫众生才会被称为未来佛。因为这个缘故,佛菩萨教导我们,应该要平等的看待一切众生,而且不应该轻视目前看起来比自己还要贫穷低贱的有情众生,当然更不应该随意去打骂他们;如果杀害同类有情这些未来佛,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类及众生,同具佛性,一律平等。其他的宗教则不然。在其他的宗教中,其教主永远也不会希望他的信徒们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佛不以自己成佛为满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导大家如何成佛。这一个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怀抱,其伟大及深广处,确在一般宗教之上。总之,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为使自己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使一切众生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在佛教中,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中,却不是只是从表相来看待众生,因为法界众生的立足点都是平等。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涅槃实际,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同样是《金刚经》所说的非身,都是大身,都是平等;也是在这样大平等之中,才能够容许三界六道各种不平等表相的存在与改变。-----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仰佛教吗?》&nb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祂离见闻觉知、离思量执着,从不分别六尘法,对种种境界,好也罢、坏也罢,善也罢、恶也罢,一概随缘而应,因为对于六尘万法不染不着、不闻不问,一味平等,所以其心体的自性清净无染。以上的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其实也就是在描述如来藏自住的涅盘境界,而这个涅盘境界,世尊在《佛说法印经》中也做了相同的描述,如下: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 三摩地

2018-07-21

由于祂离见闻觉知、离思量执着,从不分别六尘法,对种种境界,好也罢、坏也罢,善也罢、恶也罢,一概随缘而应,因为对于六尘万法不染不着、不闻不问,一味平等,所以其心体的自性清净无染。以上的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其实也就是在描述如来藏自住的涅盘境界,而这个涅盘境界,世尊在《佛说法印经》中也做了相同的描述,如下:苾刍!空性无所有、无妄想、无所生、无所 三摩地

2018-07-21

何谓三法?一者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二者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三者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4-2,p.280)7.《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二:「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4-2,p.283)8.《胜鬘经》法身章第八:「若于无量烦恼藏所缠如来藏不疑惑者,于出无量烦恼藏法身亦无疑惑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如是以妙观察智渐观渐广、渐观渐深,渐入初地乃至佛地,于一切有情平等作观,不论转轮圣王诸天天主、贩夫走卒,蝼蚁饿鬼乃至地狱有情,悉以日益增上之妙观察智而作现观--观一切有情之自心如来藏皆同一性类,无稍差异。不因福报有无及地位尊卑而有差别,如是现观故,于思量心(意根)中随起平等性智。其平等性智之生起,于七住位名为下品,于八地位名为中品,于佛地名为上品 三摩地

2018-07-21

然佛所说:『众生佛性不一不二』;若各各有,不应说言诸佛平等,亦不应说佛性如空。」佛言:「善男子!众生佛性不一不二,诸佛平等犹如虚空,一切众生,同共有之。」】本体是哲学名词,万事万物之启元,如金字塔的顶尖,是唯一的。照上面两则看起来,佛性才是本体,一切众生共有之;真如为各各有,所以不是本体。《楞伽经详解》第一辑287页云:「一切众生有情悉皆各各有一『唯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