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说难,是不难!那如果说要很广,是会很广!比如如来藏有平等性,祂对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的。祂现起因缘果报的部分跟别的如来藏也是平等的,祂不会因为祂是属于你的如来藏(因为你认为是属于你的),祂就对你比较好,对别人的五蕴我就比较坏。不会!所有的如来藏也可以说是共同运作,与这个世间法共同运作,包括天气冷,是大家共同运作的。当一个五蕴和另一个五蕴互相交往时,你和 | 三摩地 2018-07-23 |
|
」是菩萨摩诃萨若手、若足俱不饕餮,语不刚强,言不諠杂,眼及诸根皆不纷扰,不掉、不动亦不倨傲,身不散乱,语不散乱,心不散乱,身寂静、语寂静、心寂静,若隐若露无异威仪,于诸饮食、衣服、卧具、病缘医药及余资产皆生喜足,易满、易养、易可供事,轨则所行无不调善,虽处諠杂而行远离,于利、于衰、于乐、于苦、于赞、于毁、于称、于讥、于活、于杀,平等无变不高不下。于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说华手经》卷十)这意思是说,菩萨如果能够常常的修习,不论是他所听闻的诸佛名字为何,以及佛世界的境相如何的清净庄严,都以诸佛及佛世界皆现在前,现前所缘的一切无非是佛、是佛世界;这样的观照忆念诸佛及佛世界的法门,有了这样的观照力,能于所缘念的佛及佛世界系念不散,不离是缘;那就能够了然地通达,一切诸缘皆唯是现在佛缘,所见一切法无不平等平等,这就称 | 三摩地 2018-07-23 |
|
善男子!若能受三恶道苦,当知是人真实能修昆梨耶波罗蜜,平等修集、不急不缓。菩萨,即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摩诃萨:华译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愿的众生,亦即大菩萨。菩萨摩诃萨的名称在佛法中代表其德尊高,并且是于一切法得自在者,有广义及狭义两种说法。狭义的说法是入地以上的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欲知诸佛平等法故。修行精进。欲以善方便知三世平等故。修行精进。欲知清净平等法故。修行精进。欲得一切诸佛法故。修行精进。欲以一方便门知一切佛法故。修行精进。欲知诸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故。修行精进。欲知诸佛大智慧善方便故。修行精进。欲知一切佛法广为众生句句分别故。修行精进。菩萨成就如是精进。”菩萨修行精进,皆是为了摄受正法,乃是为了摄受众生成就佛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样你走起来,一切平等,也让其他跟随着你的众生走起来,大家也才会是平等的,当你的心地是不平的,当你的心地有很多贪婪,你不可能奢望你所摄受的众生,教化的众生,或是你引导你的家人亲属,大家都可以跟你走平顺的路。不会的!他最后会抛弃你的,因为你介绍的这一条路,他根本就走不动。所以,你不需要建立坎坷的道路铺在自己的未来的历程,未来的未来世前面,你不需要做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过去、未来、现在的三世都是平等而行,而于十方世界亦如此的通达无碍,这就是四行位的无尽行。-----《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30集十行位的修证(下)》正伟老师(原标题:“自觉觉他”时“得无违拒”,才是真正的无瞋恨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懅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閞心与,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讲记:善生童子又为我们请问:世尊!有人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佛说:善男子!有三个法可以清净优婆塞戒:第一、是信受佛、信受佛法、信受僧宝。第二、是从深心中真的相信因果:深信持戒的因果,以持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人能观欲界无常,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皆悉无常,以是因缘,不求三恶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如是观已,见三不坚;以不坚身易于坚身,礼拜供养,来迎去送,自手施与,亲执福事,是名以不坚身易于坚身;以不坚财易于坚财,能自食用亦以布施,供给病瘦行路之人,供养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下贱,是名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以不坚命易于坚命,修于六念、慈悲喜舍,证四真谛;善能观察生老病死,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复有五法:一者先于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见怖懅者能为救护,三者求者未索、先閞心与,四者凡所施处平等无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缘。〗讲记善生童子又为我们请问:世尊!有人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复有四法:一者终不自轻,言我不能得菩提果,二者趣菩提时其心坚固,三者精进勤修一切善法,四者造作大事心不疲悔。复有四事:一者自学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一切佛、一切菩薩,不入此法戒門,得無上道果、虛空平等地者,無有是處。】《菩薩瓔珞本業經》卷2〈7大眾受學品〉【佛子!受十無盡戒已,其受者過度四魔,越三界苦。從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隨行人乃至成佛。佛子!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眾生,不受是菩薩戒者,不名有情識者;畜生無異,不名為人;常離三寶海,非菩薩、非男非女、非鬼非人,名為畜生,名為邪見,名為外道,不近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因为在佛法上来讲,自己和众生一样都有法界实相理体存在,所以是平等平等的;所以不该杀害众生,这叫作第一义戒。以理体的平等、实相的平等来施设不杀戒,合于第一义谛,所以佛门的不杀戒是根本清净的;不是为了免除世间苦,不是为了执着自我及不净心而施设的,所以佛门的不杀害众生戒是根本清净,不同于外道落在我与我所当中,所以说外道是根本不净。受已不净,外道受持不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如来藏乃是不生不灭的心,因此就能集藏众生所造一切种子而不坏,第八识如来藏这样如实平等的对现因果律则。我们看到短命报是如此,反过来说,如果要得长命报,也是一样同样的道理。我们看佛陀怎么开示。佛陀这样开示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众生行的体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因此你最终都会通通地了解,具备一切的智慧。——摘录自《甘愿做菩萨》 (原标题:不拿福报去和世间法来作交易)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另外,平等施也是大福德与大功德,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第19〉也有说: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麁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善男子!若无财物,见他施已,心不喜信,疑于福田,是名贫穷。若多财宝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佛陀究竟不同,因为一切的有情都是自己自身这个如来藏所出生的,因为是自身所现,所以佛法中一切平等。一切的因缘中,它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并不是说,是谁可以创造的。所以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创造主。——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集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原标题:上帝欠我们的问题) | admin 2018-07-23 |
|
第二、布施的时候,对布施的对象心不平等:啊!这个比丘好像比较有修为,那我就多供养他一点;那个比丘好像没有什么学问,那就少供养他一点。这就叫作心不平等。第三、布施以后,却要求受施者要为我作事情。第四、布施以后,喜欢自己赞叹自己的布施功德。第五、本来说自己没有东西可以布施:没有了!没有了!后来才又拿出来布施出去。第六、布施以后,用恶口辱骂他人。第七、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应该广为布施,而且要平等心;如果能常常透过布施,累积福德及修除性障,便能有机会值遇大善知识修学,实证解脱与证悟菩提。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40集但食故福,更不造新福-婆提长者布施后悔因缘》高正国老师(原标题:为什么有人很有钱却非常吝啬?)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僧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僧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