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平实导师《甘露法门》--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原标题: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方属佛法中的“甘露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另外一个更为深细的角度来讲,意根本身的功能何在?有读过平实导师诸论、诸书的菩萨们应该都知道,意根就是一个作主的心。意根在唯识学里面,我们说祂是恒常地、不断地遍计所执;这一个意根时时刻刻在变动攀缘的,这个意根不相应于记忆,这个意根甚至不相应于喜、怒、哀、乐,这个意根本身不会主动形成一个新的好习惯或是坏习惯,祂也不会主动地改掉一个旧的坏习惯。这之前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141-142,正智出版社。)宗通又名自宗通;大乘佛子修学佛法,若已满足信心,具备福德资粮者,当以大乘见道为第一要务;大乘见道即是禅宗之开悟明心。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我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与类智,成位不退菩萨。此即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一辑,页91,正智出版社。)成佛之道有其进阶次第,佛说菩萨于三贤位之第六住修四加行及学般若,证悟藏识,生般若慧,渐渐通达而入初地,修学百法明门满足而入二地;二地持戒清净及修学千法明门而入三地,三地修增上心学四禅八定及四无量心,将至满心位方修五神通。此是真正成佛之道,首要乃在明自真心——成就中观,而后随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解脱道略讲第一章解脱道的修证导致众生生死轮回的原因就是因为众生的一念无明而引起的对三界的渴爱。因为无明,所以众生不知道自我的虚幻性,不知道这个我是依赖各种因缘和合而有,总以为自己的这个色身,或以为自己的这个见闻觉知心就是真实的我,如是我见使得众生对自我非常得执着。这种自我的执着,又使众生不停地贪着世间的六尘万法,不停地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禅----悟前与悟后>第二篇第二章第六节 证 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二辑)》第三章第七节四圣谛与八正道 (原标题:四圣谛之经典摘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人间佛教》(原标题:三乘菩提修学--“趣法与次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我大乘别教法门既已函盖三乘菩提,具足,何须再分三乘?故应依别教法门修证全面之佛法,尚不应分三乘菩提,何况于大乘法中再行分宗立派耶?(摘录自平实导师着,《宗通与说通》,页366-368,正智出版社。) (原标题:唯一佛乘分为三乘乃慈悲摄众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自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页174-175,正智出版社。 (原标题:成佛之道须依唯识五位渐次而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平实导师著自序念佛三昧行门繁多,每一行门之各种层次及过程变化亦非末学管窥所能具知。第以末法时代求实相之大心念佛人甚多,每患不得入处,故以《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为书名,用招大心念佛人之注目,庶能贡献一己微薄之浅见,藉收抛砖引璞成玉之目的;乃不顾毁誉,以萧平实为笔名,藉诸同修之福德与辛劳,将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之讲述录音整理成文,编定篇章节目,付梓出版,赠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著自序对一般佛而言,所谓念佛,系指称念佛菩萨圣号。因虔诚地不断唱念或默念,至心信赖归向,而获得佛菩萨之冥感或显相之感应。其普遍而主要的目的在求将来舍此报身时,得蒙佛菩萨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而十方诸佛净土,包括本师释迦世尊的净土,其实无量无数,不可称许,非仅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而已。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二庄严品>第十二)〖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三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三章第三节第一目<事行之一︰三福净业> (原标题:俱足众戒,不犯威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果报殊胜>(原标题: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第二章第三节现世得利> (原标题:念佛的现世利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念佛人到了这个境界以后呢!他来重新阅读念佛圆通章的时候,他的所知所见又是另一番境界,和以前不相同了!-----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八章第一节<欲入实相念佛的体究方向>(原标题:“一句佛号概括事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止观的修学,如上一集谈到相关的前方便,以及平实导师开示要去三种心,那身心就能够安顿,要修止观就很容易。欲界定的发起有三个进程:由粗住心、细住心、入于欲界定。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观像念佛法门之修证>(原标题:观像念佛法门之修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提醒大家,我执的来源是由于我见!如果我们要知道我见的来源的话,那么最好的建议就是好好的掌握《阿含经》;如果大家对于《阿含经》的文言文有所障碍的话,也可以选择阅读平实导师所写的《阿含正义》。相信您经过那样阅读之后,会对《阿含经》里面关于我见跟我执的道理就能够确实的掌握。这样子你就知道说,为什么我刚才讲的,我们这一世有许多时候都是顺著这样的习气来作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