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平实导师在破斥**迁识法时,指出:每个人的大种性自性不同,所以自己的色身,只有自己的如来藏才能执持,别人的如来藏,如果想要执持自己的身体,或者器官移植,则必定会产生排斥的现象。依此而言,是否民间所有乩童之神明附身,及鬼魂附身均为虚假?若是,则所谓神明降坛也只是乩童伪装,或其六七识之不如理作意了。但为什么有些事,可以说得很准呢?若神明附身是真有其事,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各位如果想要深入了解真正的念佛次第的话,可以请阅本会平实导师所著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念佛三昧修学次第》里面,从我们一般人的迷信、到仰信、到证信,乃至于到持名念佛,一直到实相念佛,都有作详细的论述。如果以念佛、持咒来求感应、求果报的话,那念佛、持咒本身就不是佛法了,因为已经离佛法很远了。如果以念佛跟持咒作为我们修行的助道法,这样的话,念佛跟持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菩萨在主办禅三或小参的时候,就像之前这篇〈平常就要好好修行忏悔回向给冤亲债主〉写道的:“平实导师以前也说过,在禅三的时候都要承担学员们的冤亲债主,会感到身体不舒服或很冷!所以希望大家平常就要好好忏悔,不要让导师和亲教师那么辛苦!譬如正觉的见道报告中,《我的菩提路》第二辑的第279页就有提到:【禅三第一天下午先是洒净仪式,然后是拜愿与拜忏仪式。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此真心的感谢平实导师和当时讲法的大善知识。奇遇仙缘,让我经历了一次难得的亲身体验,想起来真为那些迷途未返的人担心;如今有多少人一头栽进去,再也无法自拔!因为他们贪图感应,贪图钱财,贪图名誉;殊不知几年的贪图,换来的却是将来可怖的恶果!假使你是大善之人,能有升天机会,但却不晓得天福享尽以后还会下堕三恶道受报;与鬼神相通的人,将来不免堕入鬼神道。有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种现象平实导师在讲经时以及在书上刚好有提到,请看《楞严经讲记》第十四辑157页:就好像一个健康的人,本来能跑能跳能说话,可是睡觉时被魇鬼压住身体,也就是常常有人遇到的鬼压床。常常有人好端端地住在大饭店中,没想到那个房间以前死过人,那个死人落入鬼道中没有离去,因为没有人为他超度,所以就与鬼同住一个房间里。以前我曾经去台南住在一位同修家里,他的祖先还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常常说:众生啊!大多是次法未具足就想要证法,所以最后就会一无所得。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萨要广度众生,他就皱眉头;听到菩萨要用三大阿僧祇劫来修行,他就畏惧;听到念佛法门就不相应;听到佛说菩萨不住涅槃,却从未离开涅槃,他只好搔搔后脑勺,这是怎么回事啊?反过来说,过去如果在大乘法中多结善缘、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也在《金刚经宗通》第一辑第183-184页中说:菩萨因为世世修福,才能遇见真正的大善知识,才能证得法而亲见万法的缘起;所以新学菩萨如果想要修证般若慧,一定得要先多修护持正法之福;不具备这个福德,就遇不到善知识,假使遇见了也还会错过。如果善知识特别慈悲,一把将他抓住,所以他没有错过;但他证悟以后将来还是会诬谤善知识,还是会退转。所以新学菩萨想要证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在宣讲《妙法莲华经》时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百福就是在修十善中的每一善时,同时都要加上十种思惟,也就是十善的一一善各有十种思,所以称为百福。《妙法莲华经》卷6〈法师功德品第19〉: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平实导师为大家详细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地说明如何付诸实行才能成就百福的功德,平实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第98页中说:修菩萨行,当然要念念想到布施,要随时随地布施:起了妄想,就把妄想布施掉;起了贪,就把贪布施掉;起了瞋,就把瞋布施掉。这样子念施,对你不能得利吗?财施上也一样,得要常常念著有没有机会利益众生,有机会就做,这也叫作念施。布施与持戒是初机学佛的基础,但是对于证悟的久学菩萨来说,也是一样的重要。佛在《大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之中曾经开示: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是说学人还没有进入内门修学六度之前,得要藉由在外门修学布施等五度的福德,作为从六住位进入七住位的一个资粮。换句话说,悟后修又是不一样的情况,而修学前五度的一一度,每一度的福业,都有它的不同差别,所以才说在五度之中都要修学。现在就简单来说一说,修学这五度所得的福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之中曾经开示: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是说学人还没有进入内门修学六度之前,得要藉由在外门修学布施等五度的福德,作为从六住位进入七住位的一个资粮。换句话说,悟后修又是不一样的情况,而修学前五度的一一度,每一度的福业,都有它的不同差别,所以才说在五度之中都要修学。现在就简单来说一说,修学这五度所得的福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智度论》卷6)平实导师也因此常常教导大众说: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而摄受众生当然是要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菩萨四摄法去摄受。而这四摄法中,又以爱语最为第一;要以爱语来行布施,以爱语来利益众生,以爱语来行同事行等等。而我们在爱语的同时,当然也少不了慈善的眼神,柔和的脸色,恭敬的身行,以及诚恳的心意等等来共同,要不然众生是很难感受到我们的诚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二庄严品>第十二)〖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三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田:一报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种田。众僧三种:一报恩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二庄严品>第十二 (原标题: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亦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就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就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都需要靠福德来支撑。福德又像是碗,智慧是水;碗越大,水就可以装的越多。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净三归品>第二十 (原标题: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六辑)》<八戒斋品>第二十一“如果有人提出质难:‘是什么缘故五戒要尽形寿而受?为何八戒斋法只要一日一夜而受?”应当这样回答他说:‘因为如来善知法相,通达无碍,所以这么说。’”八关斋戒的受持,目的是为了未来世的出家而建立因缘;由于能成就出家的因缘,所以就能在未来得到有余、无余涅槃的因缘。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之余 (原标题:戒能遮除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原标题:戒有几种?)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