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应该现在就开始一点一点的观行,还是等到定力有一定的基础才来做?问、身在信受平实导师所弘扬的世尊,并且依照导师书中开示的法门,修学无相拜佛、忆佛的功夫。然而观行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是非常重要的功课。但是应该现在就开始一点一点的观行,还是等到定力有一定的基础才来做?有的师兄讲,真正的净念相继是靠观行成就的,他说意根执着于不是忆佛的各种妄念六尘,不能安于忆 三摩地

2018-07-23

--恭录于平实导师之《宗通与说通》---------------------------辨正8、首先辨正的是理证:一者,意识心是剎那剎那生灭的心,非是世尊所说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第八识,以下分为十八点说明:第一点:意识心有生有灭故。佛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曾云:「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CBETA,T14,no.577,p.950,a20-21),经中已明言: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同修们如果能够有这样的正知见,又能够依着平实导师实修、实证的论书中的教示,如《禅——悟前与悟后》,建立具足的参禅所需的定力和正知见,有了定力以后,对于色、声以及触这三尘就不会开始攀缘,如此就已经能够压伏较粗重的贪欲盖;压伏了贪欲盖以后,很多瞋都是因为贪而起,没有贪就不会有瞋,那就能够压伏了瞋恚盖;也因为没有贪、瞋,再加上无相念佛的基 三摩地

2018-07-23

有关四食,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中有非常详尽地开示,欢迎您能够请回去阅读。阿弥陀佛!------《三乘菩提学佛释疑二》<第070集什么是佛的饮食观?>何正珍老师(原标题:菩萨道的饮食观)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明心与初地》续讲(原标题:三贤位之习种性) 三摩地

2018-07-23

说到这里,可能观众朋友们会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业种所现行;这个业种看不见、摸不到,好像很玄的样子,无法思议!我们来看看平实导师在这儿的开示,也就是课本的第六十六页:不要把业解释得很玄。有的人说业种时,就在黑板上一点、一点一直点上去,这样来形容业种。这里把业种为大家简单的说明,给它一个直接的名称叫作势,就是势力。势力,若以物理学的名称来解释就叫作惯性;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直接从意根来下手的念佛方法,平实导师结合经典开示的修定要领以及实证禅定的见地所创的无相忆念拜佛法门,就是直接从意根下手来忆佛念佛。只需要在心中轻轻地挂着佛菩萨的念,以缓慢的动作来礼拜佛菩萨,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摄受而安定下来,可是却没有佛号声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数息的数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缓慢的忆佛拜佛动 三摩地

2018-07-23

114,b18-21)但菩萨如果过度的不攀缘,也会感觉变成冷漠与无情!所以也会有些久学菩萨们会觉得在讲堂都没有几个好朋友!因为大家彼此就是冷漠不攀缘!而有些菩萨又会去纠正别人攀缘或者排挤攀缘的人!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攀缘,甚至怕自己被贴上「爱攀缘」的标签!因此通常菩萨们在讲堂都不会有「好朋友」!除非是在还没来讲堂前本来就认识的朋友一起来讲堂上课!(如果大家感情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中也开示说:若是希望证得初禅者,如是喜见异性的希望之心,正见异性时生起喜乐的心行,也都应当断除,而不是只断除二根相交的身行贪著以后,心中仍对异性有所喜乐,否则是无法发起初禅的。因为,觉知心还没有解脱于欲界他化自在天境界的贪爱,就不是已离欲界的心解脱者,初禅定境就不可能发起;所以说,初果及二果人都仍不是心解脱的圣者,严格的说,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见一处住地能正确的断除,能真正的证初果,在现今佛门中有正确的教导,并有实证的经验是相当难得的;但在平实导师所带领的正觉同修会学人,依着大乘法教,这却只是基本入门并不困难。一念无明另外一个分类就是思惑,也就是修所断的烦恼,就是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的三种住地烦恼。欲界的思惑之中,以贪瞋痴三毒都具足,但是相较于上二界以贪爱为重。色界已经离开了欲界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下分享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第三辑、第306页中看到的一段话:「可是七识心王的习性是无量劫以来就一直熏习染法的,习性根深柢固,一时毕竟不容易改,那得历缘对境去渐渐的修正,要在境界当中去修正改变;所以悟后一天到晚打坐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样的修行方法,你并没有在真如的体熏上面用心,你将会长时间住在一念不生之中;这样子,你就不会产生体熏的作用。所以悟后要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二辑》第三章第八节除异生性(原标题:断除异生性)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在《无相念佛》一书中也有开示修定要先消除“攀缘心、觉观心和三毒心”;在正觉同修会中,除了平实导师有初禅乃至二禅的实证之外,还有一位正雄居士也有初禅的证量,正雄居士在《广论之平议》一书中曾提到自己修习“未到地定”的经验。《正觉电子报》第96期中正雄居士开示说:然以末学的实际经验,提出来供大众参考:大家都知道,初禅天众,已经离 三摩地

2018-07-23

像现在佛门中有一些人,他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然后否定北传大乘经典,认为这个北传的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然后认为平实导师所传的如来藏的这个教导,这个是后期人所结集出来的经典,不是正说;于是就在网络上大加谩骂,在网络上用各种的恶口、恶言来攻击平实导师。像这样的一个行为,他就把他的一个瞋恚完全地用文字、用欠缺理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我们不但看不到他对于法义上有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平实导师这些精妙入微的文字时,末学赞叹不已,十分感恩:南无平实菩萨摩诃萨!)佛法修学真的很难:非定不禅——心粗散乱,无有定力者很难觅得行相微细的真心;以定为禅,伏断烦恼,却又易于偏入外道法或是退堕二乘法中,同样与明心绝缘。所以菩萨学佛的第一要务就是抉择善知识:唯有随顺善知识教导,成佛一事斯可希冀。愿所有的菩萨皆能善待烦恼,掌握在烦恼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所传授锻夫的法门,真是修定力的极佳利器,相信很多菩萨都能势如破竹地完成无相念佛之十个次第,顺利转进到看话头的阶段。对于定力较强而悟缘久不成熟的初住至六住位菩萨而言,如果长远心不够,无法安忍于自己所应修学的位次,剑走偏锋,可能就会误入两条歧途之中:一是未断我见而于定精进,修无念离念的修定伏烦恼之法,深修下去,会证得四禅八定,虽能坐脱立亡,然而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印顺法师之法错在那里」是过去几年来一直存在的疑惑,于是详细、谨慎地阅读及比对经典,疑惑终于解开,平实导师无论在教证、理证上之辨正,都能够条理分明,有根有据,具有绝对的说服力,我当时已能全然信受,却深为感慨。印顺法师竟敢著书公然教导信众:「阿弥陀佛是太阳神崇拜的净化」、「东方净土为天界的净化」(见《净土与禅》p.22~p.23),只因自己不信和怀疑,便 三摩地

2018-07-23

」】关于「忆所修福」,平实导师是这么说明的:「探望病重即将舍报的人,教他『忆所修福』,只想这一世所做的好事,所有恶事都不要想。因为人的往生有三种状况:1.随业往生,看这一世所修是善业还是恶业,善业受善报,恶业受恶报。可是有轻重之分,看哪一个最大,最大的会先受报。2.随念往生,虽然业种还在,但是念力会改变。专注在大善业的福德上面,因为念力的关系,导致受生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第四辑)》(原标题:如何生长善根?)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湼槃,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往的惯性,转变成功以后,往世和今世学法前所造作熏习的不良惯性力量消失了,那么业就转了!除了往世所造恶业的怨家来寻仇报復以外,自己相应的业力已经是不存在了--摘录自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原标题:什么是业)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