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的怨恨,有一次在她兄长那一边的时候,她因为有在布施,有一次有一个缘觉----有神通的一个独觉----辟支佛来到她门口受她供养,他们也都知道供养辟支佛的话,福德是很大的,辟支佛也会祝愿您,您也可以----自己来发愿回向说:我这样子供养的福德,希望能够回向怎样的果报。很不幸的!她在那一世,她发下了愿,她说:既然我有这样的福德果报,我就要依于这样的福德果报,未来 admin

2020-02-21

但是如果说有悭吝心的一个漂流,那么就不可能会结下善缘,没有结下善缘,就不可能有见道的因缘;因此我们应该要设法拔掉他这个悭吝的根源,来成就他布施的果报。所以舍利弗尊者,就跟其他的阿罗汉陆续地来到这个首罗长者家。首先有一次,像摩诃迦叶他很早起来了,穿着衣服、持着钵,就走到首罗长者家,然后跟首罗长者说:应该要行布施布施有种种的功德。那首罗长者因为一向都 admin

2020-02-21

虽然是大乘要真见道所说的,可是在我们还是新学菩萨,还是优婆塞、优婆夷的时候,对于戒的持守也要有这样不放逸的精神;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是我现在先睡饱了,再出去行布施、行四摄法,不是这个样子!要很清楚地能够知轻、知重,哪个事情摆在前面?哪个事情摆在后面?是人天乐摆在前呢?还是菩提乐摆在前?自己要有很清楚地、很正确地简择。佛又继续说:若先不知作已得罪 admin

2020-02-21

甚至有的人他布施的时候,如果说有人还不愿意看到他布施而生起随喜的心,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让自己的未来生就会障道。障道的因缘所产生的就是因为当初心不随喜,而在后世所成就的果报,就是资生会非常困难,生活上会种种的障碍。如果菩萨在生活上产生这样障碍,就不容易可以持续这三大阿僧祇劫的佛菩提道。而且在这部经里面又有提到:于诸众生,起嫉妬心;见他得利,心生恼热; admin

2020-02-21

这个三个范畴,难忍的部分能够忍;难施的部分能够心里忍下来,并且继续布施;难作的部分,比方说对方明明就是信受了邪见的法义,可是你想要告诉他真正的道理的时候,他不仅听不下去,还反过来痛骂你一顿,那这个法的结缘,这个缘就很难作得下去。像这样难作呢,佛要告诉大家就是说,真正的出世忍是包含这些难忍、难施、难作的这个事情,一件、一件都必须要安忍,然后这个才叫作 admin

2020-02-21

又菩萨求财时要乐于布施,继续增长自己的福德。又譬如菩萨在真善知识闻、思、修证,所得种种功德,以此来度化众生,有机会的话,应该让众生一起来作,共同来完成这件功德。如果菩萨看见贫穷做苦力的人,有机会的话应该帮忙才是。譬如有老人家,在大太阳底下汗流浃背着,推着沉重的车子上桥等等,菩萨看到这个情形,应该出力帮忙推车,帮助老人家车子上桥等等,当帮忙的事情过去 admin

2020-02-21

摄受众生主要是要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在《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说,诸摄事法中是以爱语最为第一,要以爱语行布施,以爱语来利行,以爱语行同事行等等。所以,像是会比较早成佛的大迦旃延尊者,是因为他的心性无瞋、无慢,善良好相处,都不跟别人计较,并且非常努力地修集福德,用他所有的资财去供养佛;而且在佛陀灭度之后,他也常用全部的资财以七宝去供养 admin

2020-02-21

复有五法能自他利:一者信根、二者持戒、三者多闻、四者布施、五者智慧。复有六法能自他利,所谓六念。复有七法能自他利,谓坏七慢。(《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经文的意思,主要是在说明:菩萨应该具足哪些法才能自利、利他?首先说明:菩萨如果能够具足不放逸这个法,就可以自利利他。然而什么叫作不放逸呢?不放逸就是不放纵身心,随时随地检点身心,绝不让它向不正当、不 admin

2020-02-21

各位菩萨!我们既然是在修布施行,当然得要时时刻刻都想到布施,也应该随时随地布施:譬如心中生起了妄想,就应该把妄想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贪,就应该把贪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瞋,就应该把瞋给布施掉。能够这样时时念施,难道你不能得到利益吗?对于财物的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得要常常念着有没有机会布施给众生,有机会就赶快去做,这也叫作布施。菩萨如果不能修布施行,那 admin

2020-02-21

光能照亮黑暗,明能使我们心中清楚明白不暗钝;例如,不论在有遮蔽或没有遮蔽的空地上经行,经行的时候意识心要缘于一种清净善妙的境界,譬如忆佛的清净善念,并且随着这个心净念相续不断,以使觉知心离开昏沉睡眠的黑暗相;或者随心思念六种法,就是念三宝功德、念布施功德、念持戒功德、念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胜妙于人间的生天功德;或者宣说昏沉睡眠的种种过患,以及称赞 admin

2020-02-21

所以他可以广行种种的布施,乃至他对于跟其他人相处也谨守某些戒行,可是他就不能放弃眷属;因为欲界呢最难断除的就是眷属欲,因为有了眷属才成为欲界嘛。如果生到色界天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眷属;因为已经都成为中性身,已经断除男女欲,也没有什么家庭眷属可言。所以,从欲界要出离开来,最后最难断除的就是眷属的。因为有了眷属的之后,事实上就会带来名闻利养;可是因为名 admin

2020-02-21

纯善的道理,其实在佛陀与央掘魔罗之间在对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当央掘魔罗,他为了最后一根指头,要杀他的母亲的时候,佛陀就示现,当时央掘魔罗就追着佛陀说:这位沙门您这么样的庄严,我现在只要一个东西,就是一根指头,我只要一根指头,我的老师跟我说,我的修道就已经圆满了;你停下来!你停下来!你如果要行大布施,你就布施给我一根指头。结果佛陀就对 admin

2020-02-21

由于忍辱,我就能伏除种种恶害,能够在大众中表现出稀有奇特的事;由于忍辱,所以能够守护着我的心,使我愿意行布施来救护众生,也能持守戒律而不毁犯。忍辱就像是一副大铠甲保护着我,即使千军万马也不能加害我。忍辱是一帖良药,能除去我所面对的一切恶病,还有苦毒。忍辱是极为殊胜善妙的,能让我处于生死险道时,安隐而无有忧虑恐惧地通过。忍辱就像是重大的宝藏,能施给我 admin

2020-02-20

菩萨在经过能够修学布施,来学习怎么样不对自己的身财悭吝的同时,为了要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来修学趣向善法,所以又来修学所谓的戒行!那么在戒行方面,菩萨所要学的就是菩萨戒;菩萨戒是千佛大戒,是所有菩萨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时,必要依止菩萨戒来修学清净戒行。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 admin

2020-02-20

我们要来探讨“持戒度为何可以因为其他五度的关系而得以增长?”首先“布施度”,如果从今生的布施行来说,可以让菩萨远离种种执著与伤害众生的行为;相对的,可以增长慈悲心与增广心量,因此可以增长持戒度之清净与坚固。而实际上,无论财施、无畏施、法施,或种种修善去恶之行,本来都是摄属于菩萨戒的范围内;因此布施波罗蜜可以增长持戒波罗蜜。另外从 admin

2020-02-20

而因为能够到彼岸的关系,使得他是戒是波罗蜜,同时在戒法上引生的功德,也可以增广其他布施、忍辱等五波罗蜜的功德;因六度互摄及互相增益的关系,结果就是让菩萨可以更快成就道业,可以利益更多的众生,也可以摄受更多不同层次的众生。而如果有些人目前还属于“非戒非波罗蜜”的话,那就要积极寻求受戒的机会,至少从三归五戒开始,因为戒是一切善法根本;除了受戒 admin

2020-02-20

而因为佛说“善来,比丘!”时,他当下顿舍一切,把烦恼全都布施掉了,所以他成就布施波罗蜜;烦恼布施掉以后,须发自落、袈裟着身,这样就出家了!这就是檀波罗蜜,也就是布施到彼岸,他布施了一切的烦恼。这里面要说明的是,此外道在听闻世尊一句“善来,比丘!”之前,他就已经降伏了大部分的三界贪爱,才可以于世尊一句“善来,比丘!”承佛 admin

2020-02-20

在上面所引的《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里面,(附注:《优婆塞戒经》卷6中开示如下:“善男子!若受戒已,修三善业,多闻布施,修定修善,供养三宝,是则名为庄严菩提。”)接着提到持戒之后,若能修定、修善,也是属于庄严菩提的一部分。这里面修定的部分,是大家所熟悉的,因为持戒能令烦恼止息,因此有利于禅定的修证;或者因为能够依教奉行、持戒清净,便能够逐 admin

2020-02-20

菩萨在经过能够修学布施,来学习怎么样不对自己的身财悭吝的同时,为了要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来修学趣向善法,所以又来修学所谓的戒行!那么在戒行方面,菩萨所要学的就是菩萨戒;菩萨戒是千佛大戒,是所有菩萨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时,必要依止菩萨戒来修学清净戒行。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 admin

2020-02-20

四摄法指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这四摄法,来摄受弟子、教化弟子,让弟子能够远离诸恶、增诸善法。那么如何运用爱语?爱语的内容又是如何呢?我们从经文中来解说。《优婆塞戒经》里面有这样的内容,善男子!菩萨若能随时教戒,所言时者贪恚痴时,起贪结时,当为种种说对治法令得除贪;余二亦尔。也就是说,实义菩萨以法布施,使得弟子众得到利益与安乐,并且要随时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