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十方世界,除了以布施法来方便教导有情以外,一定要跟他说明三归五戒这样的正法,让他能够在正法中安住,然后发起菩提心,所以菩提心的发起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在无佛的世界,如果说哪一天有佛传授旨意:你要去那边教授有情。菩萨也应当前往,就是你要在那地方能够出家,出家的话,虽然在外道中出家,可是你一样是会去修学禅定;所以要能够住持这样的没有佛法的一个世界,你 admin

2020-02-21

菩萨应当能够跟众生同事、利行、爱语、布施,能够透过这些种种让居家的人,乃至于怨家都能感到菩萨他有不一样的想法;虽然菩萨跟我之间,当然他会认为是一般人,即使说他这样想,跟我之间有种种的不愉快,但是他毕竟还算是一个好人。所以菩萨就是可以这样来慢慢作,所以应当来观察:我如果将来彼此作为眷属,那现在我对人家的这些恶念,是不是应当来消除呢?他的恶念、我的恶念 admin

2020-02-21

精进波罗蜜就是到一个阶段上,菩萨就知道经过了十住位,经过了十行位、十回向位,不断地修学以后,他就能够将这身命财都可以作种种的布施,不再吝惜。而且他在入地以后,会起不可思议的精进法,所以就会顺着佛法的安排来成就这个佛道。而我们三贤位的菩萨要如何能够修学呢?经典上也是勉励我们,我们不应该贪爱自己的身命,应当去想:自己如何威仪能够如法,然后在四威仪中不断 admin

2020-02-21

所以我们说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虽然可以成就个人的福德,实际上也可以一起成就众生所有的因缘。十方世界的菩萨不断地精进布施,为什么呢?所为何故?因为他们不断地当这个大布施主来救护众生、救度的情况下,请众生来随他们的心意,然后可以领取他们所要的这些财货等等,然后菩萨就在这个大会场上来教导众生亲近三宝;大家受了菩萨恩泽,不方便就此离开,一些有缘的众生,他 admin

2020-02-21

然后还没有生起的善念、善行等等,应当让它赶快生起;就是说你比对经典的时候,然后也包括去检讨菩萨戒的时候,就可以去看哪些的行为,我是不是还没有具备呢?我是不是应当来生起这样的念头;然后再比对下去:我做人还算不错,我已生起的善行,我有啊!就是说:我很乐于布施,在布施行中我并不会退却,我这辈子非常喜欢能够帮助人。那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是属于已生善来增广。&n admin

2020-02-21

譬如说对方非常的悭吝,因此就容易在金钱上面惹起很多的周遭的不安等等;这时候菩萨知道应当怎么作,他就方便以世间法的布施来说:最近有一些团体,他们可以每个月来救助一些小朋友或是一些孤寡,甚至是年纪大的人等等,那我们可以来集资来做一些事情,看我们力量有多少,我们就可以来作,也为社会尽一分的力量。菩萨就如是来方便引导大家,可以去除因为钱财而生起的这些愤怒、 admin

2020-02-21

而出世间忍,则是指能够安忍于对三宝的正信,安忍于戒法,安忍于布施、多闻、智慧,并且具有正知见不会产生错误的观念。能于三宝生忍,对于世间人的大声辱骂乃至毒打等事、对于贪瞋痴也都能安忍不犯,并且还能忍受世间人难以忍受的恶事,很难作的布施也能努力去作,这些都叫作出世间忍。而法忍可分为:无生忍和无生法忍两种。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了无生忍, admin

2020-02-21

佛陀说会生到龙族里有四种因缘,如《佛说骂意经》中说:【堕龙中有四因缘:一者、多布施,二者、多瞋恚,三者、轻易人,四者、自贡高坐,是为四事作龙。上头一得福,后三事得龙身。】所以,如果有人过去世多怀瞋恚、轻视他人、傲慢自高等,心性弯曲但又常作布施而有福德,因此生而为龙,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也说:【又知恶人多怀瞋恚,心曲不端而行布施,当堕龙中, admin

2020-02-21

有不少人,有到处进香拜拜的习惯,那么,如果我们在宗祠或是其他地方来祭祀的话,这个布施到底有没有人领受到?如果有的话,那么是由谁来得到供品的受用呢?关于这个问题,世尊开示说:【随其祠处,而为受者;若近树林,则树神受;舍[shè]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复如是。】(《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就看你是在什么地方来作供养祭祀,就由那个地方的鬼神,或饿鬼 admin

2020-02-21

有一类有情生性悭贪、一毛不拔,行事风格苛刻小气,从来都没有想到要布施财物给其他的有情众生,这样的有情在往生之后,由于业力的关系,就会流落到饿鬼道;在此饿鬼道承受长劫之中一直缺乏食物,永远必须挨饿寻觅的痛苦。饿鬼道的有情众生,他们的饮食食物是香气,他们的身体,脖子长得细细长长的,不容易让饮食进入其腹部;由于长期挨饿的关系,腹部胀得鼓鼓的。当有食物出现 admin

2020-02-21

因为以一掬之水行于布施,就有布施的福德。’所以《贤愚经》卷5说:有一位老妇人以一钵清水供养迦旃延尊者,舍报后就往生到忉利天去享福。单单以一钵清水,供养阿罗汉的功德,就这么大了。‘海水再多,也不过一劫的时间而已,当坏劫来临时,海水也会跟着消失。所以说手捧一掬之水,百千万倍多之水。’大臣就用这样的话去回答天神。天神又变成一个饥饿的人,瘦得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说:【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如果有人听到布施有大福德,但他不是省下自己的用度,而是克扣父母的供养,拿去外面布施。这种布施叫作假名布施,不是真正的布施。这种假名的布施,是无益的布施,是没有怜愍的布施 admin

2020-02-21

’国王问说:‘你的父亲还健在吗?’长者子回答说:‘希望大王布施无畏,让老百姓可以免于恐惧。我的父亲确实老了,而我违背了国法,把父亲偷偷藏在地窖里;希望大王听我陈述。大王!父母恩重就好比天地,母亲必须承受怀胎十月之苦,孩子出生之后推干去湿、细心哺育,扶养长大后还要教导人情世故;一个人之所以能长大成人,都是父母的恩德,一切生活上的所 admin

2020-02-21

……行布施。……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4 父母对于子女既然有生养教育的深重恩情,子女应当如何作,才是真实报答父母的深恩呢?佛开示说:为人子女应当以善巧方便,劝导、赞美、鼓励父母,将父母引入佛法中,使得父母能够净信佛法僧三宝,受持三归五戒,听闻诸佛正法,行布施,修学三乘菩提智慧;如果能够这样,才是真实报答父母 admin

2020-02-21

因为以一掬之水行于布施,就有布施的福德。’所以《贤愚经》卷5说:有一位老妇人以一钵清水供养迦旃延尊者,舍报后就往生到忉利天去享福。单单以一钵清水,供养阿罗汉的功德,就这么大了。‘海水再多,也不过一劫的时间而已,当坏劫来临时,海水也会跟着消失。所以说手捧一掬之水,百千万倍多之水。’大臣就用这样的话去回答天神。天神又变成一个饥饿的人,瘦得 admin

2020-02-21

…受持清净禁戒,…听闻诸佛正法,…行布施,…修胜慧;其子如是,乃名真实报父母恩。】(《本事经》卷4)父母对于子女既然有生养教育的深重恩情,子女应当如何作,才是真实报答父母的深恩呢?佛开示说:为人子女应当善巧方便,劝导、赞美、鼓励父母,将父母引入佛法中,使得父母能够净信佛法僧三宝,受持三归五戒,听闻诸佛正法,行布施,修学三乘菩提 admin

2020-02-21

《优婆塞戒经》卷5佛开示说:【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如果有人听到布施有大福德,但他不是省下自己的用度,而是克扣父母的供养,拿去外面布施。这种布施叫作假名布施,不是真正的布施。这种假名的布施,是无益的布施,是没有怜愍的布施 admin

2020-02-21

父母归家即大布施,奉持禁戒,读经行道,得须陀洹果。】(《众经撰杂譬喻》卷1)我们还是援例,先以白话方式语译一下。故事内容是说:从前在外国有一位大富长者,他仅有一个儿子,因此对这个儿子极尽地疼爱呵护与珍重。这个儿子后来得了一种很怪的病,儿子被这怪病折腾缠住,什么都不能作;大富长者用尽各种方法来治疗儿子的疾病,都没有办法使他痊愈,终于无常来到,这儿子终 admin

2020-02-21

既然如此,人死了不可能再复生,你应该未雨绸缪,广行布施、持戒,并随着你自己的能力,布施给孤苦贫穷、沙门,以及婆罗门等人,未来所获得果报不可思议。这位妇人回答:我爱这个儿子彻入骨髓,为了他,我都不爱惜自己的身命。世尊为了度化这位妇人,让她知道世间无常的道理,于是变出了四个大火来,围绕在这妇人身边,由于火势很旺的缘故,导致火气逼身,使得妇人不得不以儿子 admin

2020-02-21

那你说:已经没有办法再见到父母了,怎么还有办法来尽孝道呢?当然可以啦!佛法说得很清楚,你可以用父母的名义,用父母当初留给你的资财,然后来行布施;就是以父母的名,然后以父母的财,因为这财物,当初是来自于他们,所以你这一生就继续用父母的名义来作就可以啦!那你说:可是有的钱财是自己赚的。那这个问题就更清楚了!你这一生的肉身,这一个色身,是不是来自于父母呢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