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布施大众。拍禅床一下云。果然失照上堂。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十万八千。下座上堂。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下座上堂。杨岐一句。急着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箸。下座上堂。僧问。急水江头须下钓。如何钓得巨鳖归。师云。撒手长空外。时人总不知。进云。知底事作么生。师云。云生岭上。进云。作家宗师天然犹在。师云。念言语汉。师乃云。不见一法是 admin

2018-07-19

如来何故或赞布施。或赞持戒。或赞堪忍。以至或复赞叹慈悲喜舍。终无有以一法而得出离者。咸有颂答。是师之朝夕所诵者也。斯理必深明之。夫受病既殊处方亦异。今以手足之疾服某药而愈。他人病在腹心而责其不进手足之药。乃以治腹心之剂为非可乎。楞严会中二十五行独推观音。岂可便优观音而劣诸菩萨神仙外道。于我法中皆为邪见。然华严知识或在外道。或为人王。或为淫女引导众生 三摩地

2018-07-19

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何是初日分恒河沙等身布施。师云。大海若不讷。百川应倒流。进云。如何是中日分恒河沙等身布施。师云。见成公案。进云。如何是后日分恒河沙等身布施。师云。尽未来际一时收。师乃云。日面月面珠回玉转。有句无句丝来线去。如来禅父母未生前。祖师意井底红尘起。透得者。权实句下双明。透未得者。葛藤窠里埋没。透得透不得。总不恁么时如何。薰风自南来。 三摩地

2018-07-19

老母尽将布施斋僧。用祝吾君之寿。常有无功受禄之慊。闻先师归蜀。受渠供养不少。只是未知参禅。徽猷与相公。却于先师处各有发明。向谦禅在他家。徽猷与相公。亲向谦道。老母修行四十年。只欠这一著。公久侍径山和尚。多所闻见。且留公早晚相伴说话。盖某兄母分上难为开口。见说每日与谦相聚。只一味激扬此事。一日问谦。径山和尚寻常如何为人。谦云。和尚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话 三摩地

2018-07-19

布施大众。又曰。如忠国师大珠和尚说法。诸方大有疑。其拖泥带水。不径截说义理禅。愿和尚疏决真伪。解大众疑惑。此亦是请普说檀越之意。老汉曰。诺所以大觉世尊初悟此事。在摩竭提国三七日内无下口处。自云。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信知说法之难。岂同容易。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然后起道树诣鹿苑。随众生根器。说一大藏教。末后收因结果。却云。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 三摩地

2018-07-19

谓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有势不临难。就中有个[拚-ㄙ+ㄊ]命不死难。尔诸人还会么。若[拚-ㄙ+ㄊ]得命无有不死者。如何说不死底道理。若会得这个。方始把二十难。一翻翻转来。总是易底事。[拚-ㄙ+ㄊ]命不死也易。贫穷布施也易。豪贵学道也易。有势不临也易。若悟即易。不悟即难。然难易两字。亦不干本地风光本来面目事。何故。此个法门本无难本无易。若能向不难不易处。急著眼 三摩地

2018-07-19

布施一切人。别无玄妙奇特可以传授。妙明居士决欲如妙喜修行。但依此说。亦不必向外别求道理。真龙行处云自相随。况神通光明本来自有。不见德山和尚有言。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这个是学此道要径底。第七个样子也如上七个样子。佛病法病众生病。一时说了。更有第八个样子。却请问取妙圆道人。又代妙圆道人。下一转语云。大事 三摩地

2018-07-19

却望居士布施也士大夫学此道。不患不聪明。患太聪明耳。不患无知见。患知见太多耳。故常行识前一步。昧却脚跟下快活自在底消息。邪见之上者。和会见闻觉知为自己。以现量境界。为心地法门。下者弄业识。认门头户口。簸两片皮。谈玄说妙。甚者至于发狂不勒字数。胡言汉语。指东画西。下下者以默照无言空空寂寂。在鬼窟里著到。求究竟安乐。其余种种邪解。不在言而可知也。冲密等 三摩地

2018-07-19

师志愿深闳,威仪简重,以净土为归,为修复鼓山大殿,远渡苦心募化,获布施乃返,整建殿堂。光绪十年(1884)继承奇量法席。第二年杖锡南游,先后抵达群岛,回来后发愿重建福建龟山崇熙寺。1891年在马来半岛槟城创极乐寺,自任开山,作为鼓山下院,这是南洋有中国寺院的开始。后回福建福州重修白塔寺,并筑回龙阁。又短暂住持过漳州崇福寺,引退后归极乐寺设普同塔。三十年(19 三摩地

2018-07-19

现造袈裟五百缘布施罗汉去。华严曰。勿去余处。但送往州西马鞍山竹林寺内施僧。及遣使赍香衣物登佛龛山。已去觅竹林寺且无踪迹。如是深入陟高山见一翁。问之曰。旦随吾来。倏睹云开寺现。景物非凡世所有。入寺散袈裟。毕而少二人。彼老宿曰。可赍还二分一与张仁愿一与华严和尚。自此方知华严和尚是竹林圣寺中来使留一宿。出已经年。行化既久。及终坐亡。肉身不萎败。范阳之人多 三摩地

2018-07-19

理佛具足行布施行。曾未尝述行佛。具体而微。东夏自六祖已来。多谈禅理少谈禅行焉。非南能不说行。且令见道如救头然。之故。南岳思师切在兼修乘戒俱急。是以学者验诸行果。其如入火光三昧者。处胎经中以禅定摄意入火界三昧刹土洞然。愚夫谓是遭焚。若入水界三昧。愚夫见谓为水投物于中。菩萨心如虚空不觉触娆者。此非二乘所能究尽也。斯乃急于行果焉无令口说而身意不修何由助道 三摩地

2018-07-19

于无量劫常为众生而行布施。坚持禁戒修集忍辱。勤行精进禅定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故今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之身。又复菩萨于昔无量阿僧祇劫。修集信念进定慧根。于诸师长恭敬供养常为法利不为食利。菩萨若持十二部经。若读若诵常为众生令得解脱安隐快乐终不自为。何以故。菩萨常修出世间心及出家心无为之心。无诤讼心无垢秽心无系缚心无取着心。无覆盖心无无记心无生死 admin

2018-07-19

布施者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檀波罗蜜乃得名为大涅槃因。三十七品是涅槃因。非大涅槃因。无量阿僧祇助菩提法。乃得名为大涅槃因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不得名为檀波罗蜜。云何布施而得名之檀波罗蜜。乃至般若云何不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云何得名为般若波罗蜜。云何名涅槃。云何名大涅槃。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方等大般涅槃。不闻布施不见 admin

2018-07-19

修行布施若多若少。悉得近于大般涅槃不堕生死。戒闻智慧亦复如是。是名为信。虽有是信而亦不见。是为菩萨修大涅槃成就初事云何直心。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质直心。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 admin

2018-07-19

或因布施所重之物而生憍慢。或因世间善法功德而生憍慢。或因世间豪贵之人所恭敬故而生憍慢。当知尔时不宜修智宜应修定。是名菩萨知时非时。若有菩萨勤修精进。未得利益涅槃之乐。以不得故生于悔心。以钝根故不能调伏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盛故。自疑戒律有羸损故。当知尔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等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二法若等 admin

2018-07-19

三者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四者为于非想非非想处故系念思惟。是四善事得恶果报。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乐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见明故。明者即是闻戒施定。何故还没。增长邪见生憍慢故。是故我于经中说偈若有众生乐诸有 为有造作善恶业是人迷失涅槃道 是名暂出还复没行于黑闇生死海 虽得解脱杂烦恼是人还受恶果报 是名暂出还复没 admin

2018-07-19

所以在百劫中,“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只要众生有所需求,不管是内财还是外财,统统布施出去,直到百劫,上上,成为妙觉菩萨。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仍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由此可知 三摩地

2018-07-19

所以在百劫中,“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只要众生有所需求,不管是内财还是外财,统统布施出去,直到百劫,上上,成为妙觉菩萨。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仍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由此可知 三摩地

2018-07-19

公案看似精彩,却犹如无字天书,完全看不懂,无益于人,还不如贴敎人布施、持戒还更受用,不是么?2.对学佛人而言,没有相应的定力、福德、智慧,看了公案只会落于意识层面去推敲猜测,离道更远,何必呢?3.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言,十劫前的舍利佛、王子法财虽证悟,却因无善知识摄受而退失,致无恶不造。因此在网络贴公案文,就算有人因而触证,也是极易退失,甚至最后谤法 三摩地

2018-07-19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语译:一旦觉悟如来藏真心的本来无生,开悟明心的事情就了了,悟后不需要施加功行于所悟的心上面,因为一切有为的妄心等七识的法性是不同于真心如来藏的;住于五阴之相而布施植福的人,死后是会生到欲界天中享福的,就好像仰头举弓向天射箭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