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人说“功德无量”是在什么时候用呢?在有人劝了一大笔款项来布施、来盖寺庙,就说这位师兄师姊您是“功德无量”,然后这位劝募巨款或者捐出巨款的人,就在心里面沾沾自喜:我捐这一大笔款项大有功德,欢喜了。嘴巴里客气的说:“那里那里,不算什么啦!”心里面却想“我来生有大福报了,我有大功德了。”这不叫功德,这叫福德。功 | admin 2018-07-20 |
![]() |
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的业行,比如说布施等的时候,就好像是农夫把种子播种在田地上;将来因缘成熟,种子必然就会发芽成长,会开花、会结果。能受用福业的果报,就以福田来作譬喻,而造作善的业行就称为种福田。说修养品德、众善奉行,将来必定会获得大大的福德;就好像农夫拥有肥沃的良田,翻土耕田,调和土壤,使得适合耕种,然后在适当的时节播种,顺应节气而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好!那我们能够这样相信之后,能够从迷信进入正信、之后解信、之后能够进入证信之后,那我们就应该要能够来发愿,为什么呢?因为信在这个《华严经》里面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能惠施心无吝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信能超出众魔路示现无上解脱道信为功德不坏种信能生长菩提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四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佛道信很重要!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乃至我们应该要接受:人家有广大的财富,是有人家过去世布施的道理。即使说他有不法,我们也要知道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不法有了钱财,我们也同样做不法去侵夺他,那也是我们不对。如果他有不法,我们应该举发他,我们应该透过公权力来处理,而不是我们去偷盗。所以有智慧想求解脱的人,都不会去偷盗。接下来是不邪淫。不邪淫是我们在家所说,就是不跟婚姻以外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1、物净什么是物净呢?物净是指所布施的食物、财物都应该清净。佛陀在《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第十一中做了明确说明,佛说: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CBETA,T24,no.1488,p.1044,b26-29)。分别解释如下:非偷盗物。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若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世尊!你应该要布施法船给他们,怎么现在要入涅槃了呢?世尊就回答母亲说:诸佛能够出现于世,祂并不是无缘而现,所以当缘尽了,又怎么能够继续再住下去呢?三世诸佛都是如此啊!然后世尊就脚踏着帝释天为祂准备的三道金阶,大梵天王为世尊执持着宝盖,四大天王陪侍在世尊的身边,在诸天礼赞、散花供养当中,世尊回到了人间。那么各位可以在世尊对于自己的生母、养母以及父亲&m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讲记:菩萨如果具足福庄严和慧庄严,在一切布施时都不会产生忧悔,当他看见种种恶事时也能堪忍,不会因为众生恶劣而后悔以前所做的种种布施。菩萨根本不计较众生会不会对他有所回报,因为在利乐众生时,菩萨自己的道业就成长了,所以他从来不计较众生有无回报。菩萨不作此想:我帮你开悟,你得要恭敬我、回报我。也没有起过一个念头:我帮你断了三缚结,证得声闻初果了,这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父母归家即大布施。奉持禁戒读经行道。得须陀洹果。——什么叫报父母恩?转化父母的愚痴行为叫报父母恩,引导父母读经行道叫报父母恩。(原标题:《众经撰杂譬喻》(父母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1、物净什么是物净呢?物净是指所布施的食物、财物都应该清净。佛陀在《优婆塞戒经》(自他庄严品)第十一中做了明确说明,佛说:云何物净。非偷盗物。非圣遮物。非众共物。非三宝物。非施一人回与多人。非施多人回与一人。不恼他得。不诳他得。不欺人得。是名物净(CBETA,T24,no.1488,p.1044,b26-29)。分别解释如下:非偷盗物。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若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三福净业一、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1、孝养父母有人说学佛念佛最基本的部份是布施,而内心又盘算着钱赚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克扣父母亲之零用钱或家里菜钱来布施。当然,如果父母发心自愿同意或家人同意将节省下来的钱用来布施,这是可以的。若非双亲或家人心甘情愿而克扣他们的钱财去布施,称之为假名布施,非真实布施。真实布施应是自己付出较多之劳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令贪著者信布施故。令粗犷者心调柔故。令愚痴者得智慧故。(原标题:孝亲系列之经典选辑(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五逆重罪尚且能去,何况是我们不造重恶,在世的时候又布施行善念佛,所以一定可以去。此外,念佛的人容易除慢,念佛的人,心比较淳厚,所以能够把慢心消除掉。而且念佛常常要拜佛,一面拜佛一面唱忏悔偈,每天忏悔。我们常发现很多念佛人,一面拜佛一面掉眼泪,慢心在念佛拜佛中不停地消除掉。念佛也会使人开始远离恶缘,不遭横难,学佛的障碍会开始减少,这是念佛的第三个好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他住于大乘修圣道门的人是怎么样呢?就是说,他是非常地信受如来藏,在听闻熏习的都是属于与如来藏有关的法义,来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波罗蜜,甚至于自己也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的,这是属于专修圣道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倘若以清净心来向阿弥陀佛,乃至十念念阿弥陀佛来发愿要生极乐世界,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说,他住于大乘者听闻甚深法都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德,除了能够消除我们悭贪的这个心之外呢,依着布施也能够摄受众生。第五是要念戒,念戒----念着佛所施设的这些禁戒,然后来除断我们种种的恶习,这样子就不会有种种的烦恼。还有第六要念天,念天就是要念诸天的功德。所谓天有四种:生天、世间天、出世间天、第一义天。生天就是三界诸天,依着福报生到三界诸天。那么世间天当然指的就是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戏、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以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请问:在极乐世界修行是不是很慢?是很慢。因为在莲花里面要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不能了了分明,闻法证果需要的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也就是说他利益众生而去布施持戒等等,累积了众多的功德福德的结果,他都是发愿回向给有情众生的道业增上,并且发愿回向共同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早日成就,发愿共同实证一切智智的究竟。因此这个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要真实证悟而转依成功才能够做得到。若是一个人他的所悟不真,他就不知道佛的境界多么的深广,他便误认为自己一悟即至佛地,也会误把见性成佛的方便说当然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七圣财就是信、戒、惭、愧、闻、舍、慧,有信财,有戒财,有惭财,有愧财,有多闻财,有舍心布施的财,还有智慧财。那这七圣财里面的戒财他就成就了,并且这些中品中生的行者,他是怎样?这些菩萨,佛来赞叹他的时候有说:他是随顺三世佛教的缘故。所以说他至少要皈依于三宝,成就四不坏信,他有一日一夜的出家戒,而且他不是归顺于外道法,不像外道不持戒;外道不持戒的人是没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下品上生的菩萨,虽然他造了种种的恶业,造了说----这里经典讲:作众恶业,造了种种的恶业,可是他因为不毁谤大乘经典的这个功德;而且他也造了这些恶业,他也无有惭愧,他没有惭愧法!我们前面课有讲到:惭、愧二法是属于七圣财当中的两个----信戒惭愧闻舍慧,就是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多闻财、舍心就是布施财,以及智慧财。这一个下品上生的这个菩萨他造作恶业,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只是一心练习无相念佛和拜佛的功夫,对吗?答:(一)菩萨六度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前五度均属福德业,行者应勉力行之,累积福德,以为修行的资粮。在布施方面,由于所施的对象不同,福德会有很大的差异;若施予畜生,来世得百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俗人或佛法中破戒而不谤者,来世尚可得千倍回报之福德;若施予持戒者,来世得十万倍回报福德;施与佛教中初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菩萨六度中,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