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二乘菩提法,在佛世时须具有品德、道德观念之人,能信因果,乐于布施,不悭贪之善人,佛才会为其说解脱之法。而佛菩提如来藏妙法,佛更是于弟子们修学二乘菩提十余年后才传授。兹因如来藏乃众生本具,日用而不知!是“法”,众生难信、难悟、难修、难转依,故佛对缘未熟之人往往不开示,即便是三明六通之大阿罗汉,缘若未熟,佛也不传授。何故?无始劫来,众生因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他利益众生而去布施持戒等等,累积了众多的功德福德的结果,他都是发愿回向给有情众生的道业增上,并且发愿回向共同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早日成就,发愿共同实证一切智智的究竟。因此这个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要真实证悟而转依成功才能够做得到。若是一个人他的所悟不真,他就不知道佛的境界多么的深广,他便误认为自己一悟即至佛地,也会误把见性成佛的方便说当然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初住位的菩萨应该如何发心呢?初住位菩萨应该以财布施为最主要,并且也应该随缘随分为初机学人说法而作法布施;一方面接引有缘的众生进入中,而自己也能发心而安住于佛菩提道中,这就叫作发心住。如果十信位没有修习,菩萨性还没有发起,当然就不能叫作发心住。譬如他既不肯发心财施护持正法,也不肯发心法施拯救众生于邪见之中,虽然有时也能住于菩萨行当中,但这仍然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悟得自心如来者乃是菩萨故,除了自利尚要利他,因此克勤圜悟禅师劝进一切证悟者悟后还得要奉行一切众善,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助道法,发起大悲心来饶益一切有情;虽然行饶益一切有情之行,但是却以实相般若波罗蜜之平等、无我、无所得的智慧而深入奉行一切众善。----摘自正德居士的新著《真假禅和》从上古德,动尽平生,或三十、二十年,靠个入处期彻头彻尾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此天身是自己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是心法所摄,与佛所说「欲得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须经过努力的布施、修五戒、十善、精进禅定及消除性障才能得到欲界天人异熟果报」的开示,是完全不符的;假使想要获得色界天身,必须亲证初禅到第四禅,舍寿后才可能得到色界天身;观想所成就的色法大身,只是心中的内相分影像,不能存在于天界;因此西藏密宗的观想法实质上是外道法,与佛法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如是之人一谤法时,一诽谤善知识,这可是远胜过于说善知识的闲话,这其中讥嫌的小业是畜生道,但如果恶意诽谤者,包括故意显扬自己的语言之意,要让他人知道自己实际上很不屑的意思,乃至有人愚痴到直接将善知识归类于魔,大胆地对徒众宣说,或者是说这个善知识也没有悟,等于说这个善知识就是假的善知识,乃至还有的极笨之人,干脆说世间上没有如来藏这等事,善知识说的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菩萨在人间时有福报的缘故而有钱财,可以用来布施,但他不会作守财奴,因此显现出菩萨与众生有所不同,也与二乘圣人有所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二乘圣人恐惧爱见而远离爱见,菩萨处于爱见中而不被爱见所系缚、遮障,因此生生世世所生之处都没有系缚;因为能够如此,所以菩萨能为众生说法解缚。众生之所以轮回生死的原因,最低的层次就是三缚结;菩萨能帮众生断三缚结,让众生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大乘法的实证,一定先要有大福德,行法也是有次第性的,要按部就班的来,所以菩萨到涅槃彼岸的修行,得要从布施开始,然后才次第有持戒乃至般若波罗蜜。 (原标题:“到彼岸”真实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初住位的菩萨应该如何发心呢?初住位菩萨应该以财布施为最主要,并且也应该随缘随分为初机学人说法而作法布施;一方面接引有缘的众生进入中,而自己也能发心而安住于佛菩提道中,这就叫作发心住。如果十信位没有修习,菩萨性还没有发起,当然就不能叫作发心住。譬如他既不肯发心财施护持,也不肯发心法施拯救众生于邪见之中,虽然有时也能住于菩萨行当中,但这仍然不是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这个之外,还要能够广修一些布施,因为初地菩萨的修行就是以布施为主的,而二地菩萨就是持戒……也就是说,初地到六地祂所要修行的还是六度波罗蜜。而十地菩萨——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所修的内容就是十度波罗蜜,也就是六度波罗蜜之外,从后面的七地开始,就是修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还有智波罗蜜;也就是说,要修初地到十地就要修十地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链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也在《菩萨地持经》当中曾经这么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六波罗蜜多性相,让众生知道他是一位菩萨;譬如性种性的菩萨在布施波罗蜜多性相上,是本性就乐于布施不倦,无论自身的财物有多少,都能够平等的惠施给众生,心中总是欢喜而没有悔恨;如果没有财物可以布施的话呢,心中就会觉得很惭愧!看到他人布施也总是随喜赞叹;而对他人遭遇各种灾难而产生的恐惧,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乃至日中一食,出去托钵,倒霉的话碰到这一家刚好没有多余的饭布施,第二家第三家到第七家还是没有,那只好回来了,今天就没饭吃了。有没有烦恼呢?还是没有。像这样,就是他根本不为了五阴或者为了任何的法生起烦恼。不为法生起烦恼是因为解脱已经亲证,解脱知见已经具足,断除一切烦恼,不起一念无明,所以自己知道永远不受后有。根本不担心这个五阴今天唯一的一餐到底有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百劫修相好,是以他所获得的这个五蕴身财来行大布施,众生需要任何的眼啊,任何的这个脑啊、髓啊,都随时布施给他;每一世每一世所获得的五蕴身,就是要行这个大布施,来圆满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需要的大福德。那么菩萨道十地的修证,就是说我们说的所谓佛菩提的修证,因为佛菩提,表示还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那么这三种菩提呢,既然我们说,有人说发菩提心,那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了这个之外,还要能够广修一些布施,因为初地菩萨的修行就是以布施为主的,而二地菩萨就是持戒……也就是说,初地到六地祂所要修行的还是六度波罗蜜。而十地菩萨——从初地到十地的菩萨,所修的内容就是十度波罗蜜,也就是六度波罗蜜之外,从后面的七地开始,就是修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还有智波罗蜜;也就是说,要修初地到十地就要修十地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成就十回向位如梦现观后,发起十无尽愿、修习百法明门;复同时修集布施波罗蜜多,以法施为主,进而永远伏、除性障如阿罗汉,成就初地犹如镜像现观(现观一切六尘相,皆是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出生之观行),便满足初地心。成就初地满地心后,复转入二地入地心中,广修二地菩萨诸善法、十善业道、严持戒行。又进修二地所应进修无生法忍(二地所应修证的一切种智),于因缘成熟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觉知布施平等义。是波罗蜜义。觉知戒忍精进一心智慧平等义。是波罗蜜义。决定巧便义。是波罗蜜义。知一切众生法性义。是波罗蜜义。无生法忍满足义。是波罗蜜义。不退地满足义。是波罗蜜义。严净佛土义。是波罗蜜义。成熟众生义。是波罗蜜义。觉场具足义。是波罗蜜义。降伏众魔义。是波罗蜜义。一切佛法满足义。是波罗蜜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满足义。是波罗蜜义。摄取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菩萨却没关系,菩萨当面看著,可是心无邪念;当面看著人家女主人时,却仍然是住在涅槃中;人家布施完了,菩萨要为施主祝愿,因此就很欢喜的祝愿,祝愿施主未来世福德无量、菩提早成。这样自然地摄受对方进入佛菩提道,却是心中依止于涅槃境界,无所谓贪染或离染可说。这样才是学佛,而不是像罗汉一般,得要灭了五阴以后才算是住在涅槃中。证道的菩萨学佛时总是学得快快乐乐 | admin 2018-07-21 |
![]() |
又因为往昔从诸佛庄严地出生,从布施庄严、持戒庄严、忍辱庄严,以及精进、禅定、般若的庄严,加上方便善巧的庄严等等的庄严,所以这些庄严地,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专门修布施——有内财、外财、一切时、一切人、一切地皆施,这样具足了庄严,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诸佛如来才叫作如来。当我们知道了佛的三三昧,当我们知道了佛的庄严,这样子来修念佛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从布施庄严、持戒庄严、忍辱庄严以及精进、禅定、般若的庄严,加上方便善巧的庄严、智慧的庄严,而要具足十波罗蜜多来庄严,这些都是庄严地的功德。最后还要百劫修相好,专作布施,内财外财,一切时、一切人、一切地,统统皆乐于布施。这样具足了庄严,才能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诸佛如来才叫作如来。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6集佛陀、菩萨、阿罗汉是什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