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在百劫中,“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只要众生有所需求,不管是内财还是外财,统统布施出去,直到百劫圆满,上升天上,成为妙觉菩萨。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现前;夜睹明星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仍然依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 | admin 2018-07-21 |
![]() |
因为娑婆世界的生活资粮不容易获得,求生困难,所以我们在这里作布施很容易。如果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能向谁布施?没有办法呀!十方诸佛世界,凡属于纯一清诤泄界,都没有机会让我们可以修布施行啊!在清净世界修集福德资粮非常困难。到那边去,你说要作无畏布施,人家本来就无畏——譬如极乐世界有情众生都是无畏啊!你能作什么无畏布施呀?你说“我去那儿弘扬 | admin 2018-07-21 |
![]() |
然于秽土行菩萨道也有积极的一面,秽土逆境多,有利于修布施、持戒、忍辱等福德资粮,故《佛说无量寿经》载,佛告弥勒言:“汝等于是(娑婆世界)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是故于娑婆世界精进修积福慧资粮 | admin 2018-07-21 |
![]() |
在社会上,不论是田间、商店、工厂……中,都有同一事务的人;如学佛者能成为同事中的优良工作者,知识与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德性,不只为自己,更能关怀他人;有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表现,那一定能引化有缘的同事,归向佛道的。又如做医师的,为病人服务,治疗身病、心病,更为病人说到身心苦恼根源的烦恼病,根治烦恼病的佛道,从自己所知所行而引人学菩萨 | admin 2018-07-21 |
![]() |
世间八正道中,正见者,谓信布施、不犯戒、行十善、供养佛菩萨、礼沙门道人、孝顺父母等之一切善法者,后世自得具福。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 | admin 2018-07-21 |
![]() |
一直到初地满心位时,能够取证慧解脱果而不取证,到三地满心时能证灭尽定之俱解脱果而不证之;初地三地菩萨舍寿时,能够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之;次第进修唯识种智而至六地,必定取证灭尽定而仍不入无余涅槃;继续进修七地之念念入灭尽定,八地之于色变现自在,于解脱道无功用行,以及由佛所授之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等,渐至等觉位中;又于百劫中随处舍身受生,布施头目、脑髓、 | admin 2018-07-21 |
![]() |
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的话,也能够随分随力的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一切的布施当中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此持守了五戒,也就称为是五大施。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戒十善。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初住位,开始乐于行布施等菩萨行。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含摄三乘菩提的,不仅是只有声闻阿罗汉道,还有缘觉的辟支佛道,甚至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实证的这些,都是成佛之道过程当中所需要实证、所需要实修的部分。所以说佛法是一个具足的、是一个真实了义而且是究竟的,不仅可以实证、而且也可以现前观察乃至可以具足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所以佛说众生都是平等的,原因是在这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一切的布施当中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此持守了五戒,也就称为是五大施。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戒十善。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的话,也能够随分随力的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好!那我们能够这样相信之后,能够从迷信进入正信、之后解信、之后能够进入证信之后,那我们就应该要能够来发愿,为什么呢?因为信在这个《华严经》里面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信能惠施心无吝信能欢喜入佛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信能超出众魔路示现无上解脱道信为功德不坏种信能生长菩提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四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学佛道信很重要!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五样的法门各位仔细看它的内容,就可以知道这五样内容,其实就是刚好对应到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从《起信论》开示里面,我们把这个场景再拉回到菩萨的修行位阶上来讲,也就是说十信位修行之后,接下来就要进入初住开始修行。在下一堂课里面,我们会详细跟大家讲,十住位里面一一住的修行内容;不过我们先在这里透露,初住位修的就是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初住位的菩萨应该如何发心呢?初住位菩萨应该以财布施为最主要,并且也应该随缘随分为初机学人说法而作法布施;一方面接引有缘的众生进入中,而自己也能发心而安住于佛菩提道中,这就叫作发心住。如果十信位没有修习,菩萨性还没有发起,当然就不能叫作发心住。譬如他既不肯发心财施护持正法,也不肯发心法施拯救众生于邪见之中,虽然有时也能住于菩萨行当中,但这仍然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关于修集福德资粮方面,接下来就是还要修布施行、忍辱行、建立佛法正知见。那么这个布施行呢,今天既然说是要为了开悟证般若说要修集福德资粮,你想要自己能够开悟证悟般若;那你当然所要行布施的,就是能让你实证、让你开悟证般若的地方,才是你布施的地方,才是你布施的法。如果说你今天想要开悟证般若,可是你去布施的对方,却不是能让你能够开悟证般若,那么这样的福德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论持戒论布施论生天论。若众乐浅。为说深不乐听闻。不求受解。不益前人。是名恶说。浅者为说浅法利益故。名为善说。(-----《毗尼母经》)时,婆罗门取一小座于佛前坐。世尊即为婆罗门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演布清净。尔时,世尊知婆罗门心已调柔、清净、无垢,堪受道教,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摩纳听到了这句话以后更加的生气,更想要诬赖世尊、毁谤世尊、伤害世尊,就问世尊说:我爸爸都提,他生前大行布施、大作斋供,他身坏命终之后,应该要生到梵天去享福的啊!怎么会生为这种下贱的狗呢?世尊就告诉他说:因为你的父亲生前有此增上慢,也就是未证言证、未悟言悟,所以他这一生就出生在下贱的狗当中;如果你不信的话,你的父亲曾经将许多的财宝埋在地底下,现在他死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