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布施的善业,将来的福报也是一样,必须今生五阴消失后,等待因缘成熟,来生五阴现前才受报。但《优婆塞戒经》除了现报、生报、后报这三种业之外,又有说无报业,或许有人乍看之下会心生怀疑,那不是跟前集节目,引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告诫弟子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的圣教有所冲突?其实不然,因为《大宝积经》的偈中,已经设定了假设的情况, admin

2020-02-21

又譬如,如果是身行正在作善事,但是嘴巴却同时在作不善事;比如说,有人乐善好施,但他在布施的时候都要骂人:你就是这么懒惰啦!所以才要来被我布施啦!或者说:你这个人长得这么丑,也来受施!类似这类的情形,这就是身行善而口作不善,因为这样作的缘故,未来世就会获得杂果:也就是说来世依然会得到善报,但得到善报回报的过程是不顺利的,也是要被羞辱。所以未来世有些人 admin

2020-02-21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所以对于有情众生中,若要能得到大威仪、得敬重,必须要于诸众生心无嫉妒;看见他人得利益时,心生欢喜;看见他人失利,起了怜愍心;对于他人有好名誉时,心生忻悦;见其失名誉时,助怀忧恼;因为如此调柔心性,继而于修学道业,发菩提心,造佛形像,敬奉布施宝盖;对于自己父母亲敬奉侍,对于贤圣善知识的善教导恭敬奉迎;常劝人弃舍少威德 admin

2020-02-21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这就是在布施之后,生起了后悔之心所造成的。由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心念的影响力确实是很惊人的。另外我们也要了解业报并不是只有一世就能够报尽。譬如造作了很重的恶业,那他可能要先受地狱身,再受饿鬼身;饿鬼身受完了,才算性罪正报结束;之后还要再受偿还业债之畜生身之余报,接着才是出生在人间,也就是有可能要经历不同的五趣报 admin

2020-02-21

举例而言:假如过去世布施,所得的财物不是如法所得,这个包括说要布施所得的财物,可能是偷盗物、圣遮物、众共物、三宝物,施一人回与多人,施多人回与一人,乃至恼他人而得、诳他人而得、欺他人而得的种种状况;今世得财已,当为王贼水火所侵。何以见得我们今世所受用的财物,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有?譬如说:自古以来百姓都要向王纳粮或者是缴税,这一点肯定是大家都知道 admin

2020-02-21

如果您助印的是主张六识论、否定八识论的书,或者是去助印假藏传佛教的邪淫密续,那都是在破坏正法残害众生的法身慧命,如何会有证悟的福德呢?又如果您护持的是宣扬六识论,否定有本住法实相心的存在,说阿赖耶识是方便说、非了义说这样的道场,这都是破法失福的恶业,哪里还会有福德呢?但是这样的道理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所以福德是有许多差别,譬如:有许多宗教界人士到处 admin

2020-02-21

譬如有人学佛以后开始修集福德,慈济布施、买物放生或者供养三宝、护持正法,乃至出头摧邪显正救护众生离众生相都是善业、净业,未来必定会感生三善道的良善果报。反之,侵害众生、欺诈众生,不孝父母、公婆、忤逆师长,诽谤正法及诸贤圣乃至诸佛,舍寿之后就堕入三恶道中,受尽种种不如意境界,乃至地狱中种种惨不忍睹的刑罚;历经了多劫才受生于饿鬼、畜生道,辗转报尽之后才 admin

2020-02-21

因为受了五戒以后,同时可以为众生作种种的无畏布施;如果受五戒而不违犯,那当然能够得继续保留人身,继续未来世可以在人间,不会堕到三恶道。假如说是进一步的在佛法中出家的,依照佛陀的教导而出家的,然后来受佛戒;譬如说声闻人受声闻戒,那么就不要去违犯声闻戒,对于声闻戒里面所规范的内容,绝对不能违犯,那么就能够拥有这个戒德----所谓的殊胜之妙香,有顺风香,也有 admin

2020-02-21

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她说:你们就回家去啦!因为你们家里面那么富贵,你想布施布施,你想要护持就护持,你这样不是可以随意自在,何必一定要出家呢?也就是说,叫这些五百比丘尼不要再刻意要断除贪瞋痴。于是,五百比丘尼她们听了以后,心里面很难过,她们想:好不容易出家,怎么是这样的劝告呢?那自己的修行不好也无奈何,她们就去找第二位。这第二位,就是故事 admin

2020-02-21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我们今天要继续跟各位分享《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我们今天要讲的佛典故事,是一个有关堕饿鬼道的因缘,这个故事在说,有一个优多罗的母亲,她堕到饿鬼道的因缘,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众生为什么会堕到饿鬼道去呢?在《菩萨本行经》里面这么说,它说因为什么:【悭贪、嫉妬、不肯布施、不知衣食、不信三尊,悭火所烧,死堕饿鬼,形体羸瘦,骨 admin

2020-02-21

 恶业的罪报如此,布施的福报也一样在来生,要等因缘成熟才受报。像《毘耶娑问经》中世尊开示:如是施报不离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尽,不得施报。譬如树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细,种之在地则不可见,至树生时方乃可见。施主施福亦复如是,和合熟时乃得果报。(《毘耶娑问经》卷1)必须等到尼拘陀树种子消失,新树才显现出来。布施的福报也是一样,必须今生舍报----五蕴消失了, admin

2020-02-21

可是在佛法里面,我们有说六度波罗蜜的第一个,叫作布施波罗蜜,布施波罗蜜就是跟世间的方法刚好相反。世间人总是喜爱七宝,对世间的珍贵之物,特别是金钱,特别的珍贵,而且要守护它。可是在佛法里面所教导的,反而是要把我们所拥有的金钱财物要布施给众生,让众生能够获得安乐。那布施这个法,事实上就等于是把我们凡俗所贵的财物把它推出去,然后不要自己拥有;这从世间人的 admin

2020-02-21

这一集我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 admin

2020-02-21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和颜悦色施,我们平常对待任何众生,不论是家人或是亲朋好友,乃至同事同学、长官下属时,或在路上遇到任何人时,都可以以和颜悦色来布施!当众生看到我们温和的笑脸,他们的心情也会跟着很好,也更喜欢亲近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更有机会度化他们了。《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人见欢喜者,前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 admin

2020-02-21

那福本身,就像布施,孝养父母,这都是福;可是反过来,如果说对父母不孝,然后又去侵损他人的财物,侵损他人的生命,伤害他们的生命,那么这都是损福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要设福来资助他。那怎么设福呢?这经文下面还有继续讲,我们来看经文怎么说:【或悬旛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 admin

2020-02-21

布施是修学佛道的初步,想要成就佛道,首先要做好布施。因为如果养成布施的习惯,努力地一世一世做下去;就能逐渐满足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以及懂得三宝的尊贵,当做得够多的时候,就会起心动念开始思考:难道佛法就只是这样行善而已吗?难道这就是成佛之道吗?就会慢慢开始有修学佛教正法的因缘。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善事不去做,或者是做得还不够多,那么三乘菩提证悟的资粮, admin

2020-02-21

那福本身,就像布施,孝养父母,这都是福;可是反过来,如果说对父母不孝,然后又去侵损他人的财物,侵损他人的生命,伤害他们的生命,那么这都是损福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要设福来资助他。那怎么设福呢?这经文下面还有继续讲,我们来看经文怎么说:【或悬旛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歷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 admin

2020-02-21

你会想:得怎么样让它每一世都出现来获得?可是获得之后,你布施众生,来获得未来世的资财,而且来行菩萨道,来获得永远常存的法。永远常存的法确实你可以获得啊!所以,在修行佛法之后,有时候不一定能够万事如意。可是当我们不能万事如意的时候,碰到逆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那个是众生来跟我们要布施,我们就应该勤苦的去布施。所以,修学佛法之后,有时候会面临到种种 admin

2020-02-21

菩萨在布施给有苦众生时,为什么要先接引众生来受持三归呢?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这些有苦众生,能够破除世间种种的痛苦和烦恼,享受无上寂灭的法乐。所谓破除诸苦,无非就是三苦和八苦,而八苦是佛弟子们所耳熟能详的,三苦则比较少人知道。三苦就是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的意思是说,譬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身体,感觉很痛就是苦,痛本身就是苦,所以是苦苦。而所谓坏苦,譬如我 admin

2020-02-21

所以她就跟她们讲,她怎么说呢?她说:你们就回家去吧!因为你们家里面那么富贵,你想布施就能布施,你想要护持就能护持,你这样不是可以随意自在!何必一定要出家呢?也就是说,她叫这五百位比丘尼不用再刻意要断除贪瞋痴。这五百位比丘尼她们听了以后,心里面很难过,她们想:好不容易出家,怎么会是这样的说法呢?但自己的修行不好也无可奈何,她们就再去找第二位。这第二位 admin

2020-02-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68   69   下一页»   共1363条/6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