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菩萨从无量劫修行布施等诸波罗蜜。毕竟能得一切善法。而彼菩萨具烦恼性现行于心。而彼烦恼不能染菩萨。而菩萨能降伏烦恼。谓信行地于软中信心而修诸行。是名波罗蜜。观世自在。复有无量劫时。毕竟修行增上善法心行烦恼。面彼菩萨能伏烦恼。烦恼不能降伏菩萨。谓未入初地。应知。观世自在。是名近波罗蜜。复次观世自在。菩萨于无量劫毕竟修行上上善法。彼菩萨一切烦恼不行于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慧到彼岸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增上戒学所摄。几是增上心学所摄。几是增上慧学所摄。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初三但是增上戒学所摄。静虑一种但是增上心学所摄。慧是增上慧学所摄。我说精进遍于一切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六种所应学事。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慧资粮所摄。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布施四方众僧并具四事。若如来灭后。取佛舍利如芥子大安立塔中。起塔如阿摩罗子大。戴刹如针大。露盘如枣叶大。造佛如麦子大。此二功德何者为胜。今问世尊。惟愿解说。佛言。善哉善哉。阿难。能问如来如此大事。汝能修行众多利益。怜愍世间作归依处。能令人天得道安乐。能拔众生不住苦地。是故阿难。汝今谛听。专思念之敬心信受。善哉世尊。愿乐欲闻。佛言。阿难。此阎浮提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有王能行布施。彼王国中多出伏藏。所以者何。以彼国王种种周给贫苦众生。是故伏藏自然发出。如是迦叶。大方便菩萨。广为众生说甚深法宝故。得此甚深离非法经。谓空无相无作相应经。复得如是如来常住。及有如来藏经。迦叶。如郁单越。自然之食。众共取之。无有损减。所以者何。以彼尽寿。无我所想及悭贪想。如是迦叶。此阎浮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得此深经。书持读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终不为报而行布施若言为报行布施者无有是处。不为贪故而行布施。为怜愍故而行惠施。为如来常故为护法故。为欲具足檀波罗蜜。演说如来常恒不变故行惠施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是三昧已。则能少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住是三昧菩萨摩诃萨常作是观。我今此身空无所有。已得无上大利益事。我今以此支节手足头目髓脑肌皮血肉。布施于人未来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布施持戒福德少欲知足。虽能如是种种说法。然故不能作师子吼。不为师子之所围绕。不能降伏非法恶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众生。当知是辈懈怠懒堕。虽能持戒守护净行。当知是人无所能为。若有比丘供身之具亦常丰足。复能护持所受禁戒。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曰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为他广说。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唱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往昔苦行种种布施头目髓脑国城妻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因缘为诸人天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之所恭敬。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悉是魔之所说善男子。若有经律作如是言。如来正觉久已成佛。今方示现成佛道者。为欲度脱诸众生故。示有父母依因爱欲和合而生。随顺世间作是示现。如是经律当知真是如来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说经律即是菩萨若有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布施精进无有休废。时世无佛声闻缘觉。我于尔时爱乐大乘方等经典。十二年中事婆罗门供给所须。过十二年施安已讫。即作是言。师等今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婆罗门言。大王。菩提之性是无所有。大乘经典亦复如是。大王。云何乃令人物同于虚空。善男子。我于尔时心重大乘。闻婆罗门诽谤方等。闻已即时断其命根。善男子。以是因缘从是已来不堕地狱。善男子。拥护摄持大乘经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只要众生有所需要,不管是自己身体的内财或者是金银珠宝等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于百劫修集福德后上生天上,于天上观察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出现;又于夜后分睹明星而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由此可知,)佛菩提乃是菩萨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从菩萨最基本的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六度当中的第一度—布施,有能施、所施以及所施物之三施;对一般人而言,看见自己在布施,有一个被自己所布施的对象,以及所布施的东西,譬如米饭、金银、财宝等等。布施者很高兴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被布施者很欢喜地接受布施,及被布施的财物,对双方而言有得也有失,布施者虽然将自己的财物布施出去,是为有失,可是得到的是欢喜的布施以及未来可以成为有钱人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待菩萨十信位功德后转进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从布施度开始行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如是布施后,才能够转进持戒度开始持戒,譬如持五戒、八关斋戒、十戒,最后得以持菩萨戒;于持戒度后转进忍辱度,忍于菩萨戒种种的要求,忍于众生种种无理的要求及不便;如是忍辱度后转进精进度,由于安忍众生的忍辱后自然就会精进,不断地精进布施、持戒以及忍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首先,佛就开示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想想看,如果你用六识来解释这一段,六个识,我们来看六个识有没有办法无所住:当一个人在看东西的时候,当你看了这个东西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换句话说,我们经常说三界相应于贪瞋痴,又特别讲说四空定相应于痴,这样子的没有意识清楚地与外界的沟通,当然他的智慧没办法增长,他也没有办法布施,他也没有持戒可言。他的修行因为不相应三乘菩提,因为不以断身见、我见为根本,所以他的修行,这一世就是现前当下,他在非想非非想天;可是很不幸地,当在非想非非想天这一个十万大劫过去之后,他终究要堕落到人间,而成为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等觉位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不管与生命有关的内财,或者与财物、眷属等有关的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为了成就自己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样百劫累积福德圆满上升天上,在天上观察人间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夜睹明星而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这就是宗通具足圆满的部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06集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炼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盘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 | admin 2018-07-21 |
![]() |
在上一集由正纬老师解说了十信位的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 | admin 2018-07-21 |
![]() |
然于秽土行菩萨道也有积极的一面,秽土逆境多,有利于修布施、持戒、忍辱等福德资粮,故《佛说无量寿经》载,佛告弥勒言:“汝等于是(娑婆世界)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是故于娑婆世界精进修积福慧资粮 | admin 2018-07-21 |
![]() |
进入初地后要怎么修行?你把《成唯识论》验证通达之后,要怎么修行?初地专修布施,到最后乃至内财都施;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决心,不要向人说“我是初地菩萨!”以免成为大妄语人。以上是告诉诸位:“什么是七住?什么是初地?”可是你对任何人都不可说“我是初地”,对不起!我没有跟你印证;你如果对人自称初地,以在家身相受人供养礼拜,你就不 | admin 2018-07-21 |
![]() |
也就是在外门修六度万行,譬如在初住位修布施,二住位持戒,三住位忍辱,四住位精进,五住位修禅定,而且随缘、随分、随力修禅定,于五住位快圆满前就会思惟“难道修学佛法,单单只有修集福德吗?”思惟的结果知道佛是福慧两足尊,不仅只有福德而已,而且还有智慧。因此去寻找善知识,去依止善知识,得以圆满五住位,进入六住位。在六住位修般若,依善知识教导去熏习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