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此凡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看不起自己小小的一点作为,它可能只是一个起点,但所能引发的效应却很大;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做得更好而自卑,至少在心中埋下的种子,总会有发芽的一天,就像是今天的我一样!于上所述布施之行,就狭义的十施具足而言,因不涉佛法僧之供养,故不论恭敬施及承事施。财、法、无畏三施中,只取零钱故为少分财施,因无言语关心之举,欠缺无畏施之作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贫穷的人就是因为过去生没有作布施,因此此生得财不易,要受饥寒之苦或奔波劳累之苦。贫穷的人因为比较辛苦劳累,所以容易生病,但生了病也没钱看医生,因此俗话说:贫病交迫。贫穷的人没钱买足够的衣服、饮食,因此衣食缺乏导致衣不蔽体、食不充饥,所以外表也不会好看。贫穷的人因为要为五斗米折腰,总是要卑躬屈膝地乞求别人施舍,因此地位又下贱,常常被人看不起或欺负;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说,以一个农夫来讲,他为了维持这一个五阴身,如果今天收成很好,于是他就非常地高兴!很高兴了以后,他赚了很多钱,他如果不去布施,他对这些钱紧紧地守着。但是,我们知道世间的财物都是无常的,佛陀有开示:世间的财物是五家共有,这五家就是:国王、贼、火、水,还有可能自己会有不孝子来败坏家财。所以这个辛苦种田的农夫,可能毎天他就会担心受怕乃至焦躁不安,想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讲记佛开示说: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常常做这样的思惟:‘如果想要让这些财物追随着我去到未来世,最好的方法不会优先于布施。’因为你布施了以后,来世得到布施的极多倍果报,而你是施主——布施之主——当然只有你能得到这件布施的果报,所以想要让这一世的财物转移到未来世的自己身上去,最好就是布施。而且还要深入观察‘贫穷是多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见到他人布施,没有随喜心。或者说,见到他人布施,反而不高兴、不赞叹。见到他人布施,无论是法布施、还是财布施,没有随喜的心,因为各种原因,觉得不高兴。可能是不顺自己的心,可能是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等等。这是非常不好的。本来随喜是最容易、最迅速积累福报的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做,不仅丧失了大利,还种下了贫穷的种子。只要法布施讲的是正见,财布施不是布施的毒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十一个就是你能够以平等心行广大的布施,你能够恭敬的供养发菩提心的人或者修学三乘菩提的人,也能够恭敬一切的天人,这是最吉祥的。第十二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离开种种的贪欲,然后你发现自己有种种的瞋恚、懊恼的心,或者是无明习起来的时候,你能够看到它,乃至于能够改掉它,这是最吉祥的。第十三个最吉祥的,就是于法上无益的事情,你能够弃舍,你能够依著真正修道的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以具足色香味触施于彼者,是名净施;若能如法得财施者,是名净施;观财无常不可久保而行布施,是名净施;为破烦恼故行布施,是名净施;为净自心因缘故施,是名净施。若观谁施、谁是受者?施何等物、何缘故施?是施因缘得何等果?如是布施即十二入,受者施主因缘果报皆十二入,能如是观、行于施者,是名净施。若行施时于福田所生欢喜心:如诸福田所求功德,我亦如是求之不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悭悋。复有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我们又继续大力的布施、护持正法、修集福德的话,那么功德就会越来越大;而之前的恶业呢?就会不断地往后推延,而且和大善功德相比的话,就显得更小了。如果说我们想要早些净除这些大恶业,不想往后推延的话,也可以经由真心的忏悔灭罪而转为现世轻受,甚至是不必受报的。窥基大师他在《瑜伽师地论略纂》当中,对于这个道理作了补充说明,他说:【今大乘中,业信同彼阿阇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念定(这里的坐禅念定并不是通于外道的四禅八定,而是以禅定这样子的静虑的般若波罗蜜;以静虑跟般若波罗蜜合在一起这样子的静虑,才能够叫作静虑波罗蜜,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布施在佛法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又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也就是说,就连一只鸡,牠饮一滴水,啄一粒米,都有过去生的因缘。而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都为了赚钱养家活口,为了准备退休金而努力赚钱。古德云:人人知道有来年,个个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人为了明年、后年、晚年的生活都会努力存钱了,何况是未来世,更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以先从亲近佛教,闻熏因缘果报的正确观念开始,逐渐接受布施行善的人将来必定有人天善报,造作恶业的也必定会受到三恶道的果报;然后就可以归依佛法僧三宝,成为三宝。这时候如果因缘还不成熟,归依时受持的五戒是可以选择多分受或少分受,也就是可以先受其中的四戒、三戒乃至于一戒;甚至于可以只先受三归依,而不一并受持五戒。先发起对三宝的信心以及成就佛道的长远誓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换句话说,其实财富是要从布施中得。可是这个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会很难接受,因为他所要求的是得财富,而现在却是要叫他施财富,这两件事情,明明看起来是相违背的啊!但其实不然,因为这是从因与果相对的关系而说;也就是说,得要有过去世施的因,今世求了,才会有得的这个果。这段简单地说明:至心施说的是,应该怀着至诚的心态来布施,而没有夹杂其他不清净的目的。自手施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布施除了未来果报好,在人间富裕或生天享福外,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听闻佛法熏习正知见,然后继续依照佛法的教导行布施之法,乃至证得解脱果及佛菩提果;因此听经闻法的功德很大,获得的利益是超越世间一切事物的,所以我们应该也要排除万难来听导师讲经,因为大菩萨在世间弘法很难得,如果我们错过了那就太可惜了。而佛陀也说听闻《法华经》的功德无量,福德超过布施给无量亿世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二个结论,自己亲手布施,未来受果报时,不需要经过他人的同意,就能享受美好的果报。首先谈第一个结论,自己所造的业自己要承受,而不是由他人代受。因为自己所造的种种行,不论是善行的种子,或是恶行的种子,都是由自己的真心如来藏执持著,不会消失,于未来因缘成熟时,就要受善业或者恶业的果报。如佛在《大宝积经》卷57开示:【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度集经》里面说到:世尊过去世为菩萨的时候,曾经是一位善于理财的长者,喜欢救济贫困、布施众生。有一次一位好友过世,好友的儿子放荡,败光了爸爸所留下来的家产;于是长者自己就拿出黄金千两给这个败家的儿子,教诲他说:理财啊!当以正道为先,你要走正路,未来的福报才能无穷。好友的儿子表面上虽然恭敬的说: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教诲。但是一转身又挥霍如故,把这个千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换句话说,其实财富是要从布施中得。可是这个对一般人而言,可能会很难接受,因为他所要求的是得财富,而现在却是要叫他施财富,这两件事情,明明看起来是相违背的啊!但其实不然,因为这是从因与果相对的关系而说;也就是说,得要有过去世施的因,今世求了,才会有得的这个果。这段简单地说明:至心施说的是,应该怀著至诚的心态来布施,而没有夹杂其他不清净的目的。自手施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布施在佛法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又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也就是说,就连一只鸡,牠饮一滴水,啄一粒米,都有过去生的因缘。而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都为了赚钱养家活口,为了准备退休金而努力赚钱。古德云:人人知道有来年,个个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人为了明年、后年、晚年的生活都会努力存钱了,何况是未来世,更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布施就像在投资一样,是为了修集未来世的福德;布施也像种田播种一样,果报收割是在未来世。现在多布施,未来世就能远离贫穷;就像现在勤俭存钱作有利的投资,晚年就有比较多退休金可用,这是一样的道理。布施的功德无量,是圣士和智者之所行的。而世间就如同失火的屋宅之家,有智慧的人,明白认识到这样的形势状况,在火还没有烧到此处时,就急著把财物搬出去;后来屋宅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的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学法,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