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僧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地狱受苦;将来到此界地狱毁坏时,仍将辗转生到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狱继续受苦,直至恶业报尽。因此《楞严经》卷8最后作结论说 | admin 2020-06-08 |
|
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像的现观时,就进入二地心《大乘无我观》初地要修学百法明门,目的就是要让你证得镜像观——一切六尘如镜中像,六尘在你的自心如来藏镜子上面显现,并非真实不坏的常住法,乃是有生有灭的法。一面明镜,它会有影像出现,在明镜所映现的影像中,明镜本身的镜相不会让人发现,可是它显现出它所映照的影像,让凡夫 | admin 2020-06-08 |
|
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像的现观时,就进入二地心,专修持戒及修福德。二地要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如光影,这是说:我们这个离念而了了分明的见闻觉知心,以及处处作主思量的意根,就好像镜中的光影一样——由这个光影而形成及改变镜中的影像。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 | admin 2020-06-08 |
|
简单举例来说:譬如说三地要修学四禅八定与四无量心、五神通等,得要有清净安静的地方才能用功;初地修布施波罗蜜多圆满,自然就会有那个环境让他用功。又如三地的行门也牵涉到等引、等持、等至,可是你们诸位谁知道什么叫做等引、等持、等至?这三个禅定的证量是什么?不知道!等引,可能大部份人知道,请问:等持与等至的境界有什么差别?它们各自的作用又在哪里?这二法的作 | admin 2020-06-08 |
|
百劫修相好,是以他所获得的这个五蕴身财来行大布施,众生需要任何的眼啊,任何的这个脑啊、髓啊,都随时布施给他;每一世每一世所获得的五蕴身,就是要行这个大布施,来圆满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需要的大福德。--------《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66集菩萨道十地之意义>正德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6-08 |
|
能够增长三宝,那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出家菩萨的出家弟子知道八种智慧以后,就能够在正法中得到利益,就能够因为这八种智慧,乃至实证法界实相,而有这个清净解脱法的受用,那么就能懂得感恩,感念佛恩与师恩,所以就懂得精勤供养师长和上,能够住持正法了;因为他本身知道,什么是能够住持如来的正法,什么是相似正法,他就会在这里能够生起这个法眼,能够教导跟随他的弟子众来 | admin 2020-06-08 |
|
乃至日中一食,出去托钵,倒霉的话碰到这一家刚好没有多余的饭布施,第二家第三家到第七家还是没有,那只好回来了,今天就没饭吃了。有没有烦恼呢?还是没有。像这样,就是他根本不为了五阴或者为了任何的法生起烦恼。不为法生起烦恼是因为解脱已经亲证,解脱知见已经具足,断除一切烦恼,不起一念无明,所以自己知道永远不受后有。根本不担心这个五阴今天唯一的一餐到底有没有 | admin 2020-06-08 |
|
佛意乃谓:外道供养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神只,菩萨亦供养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唯有菩萨乃能供养。然此菩萨性、非人人皆有,若菩萨性是人人皆有者,则不应和合众善业因缘方能供养六方---布施乃至智慧。若人人皆有菩萨性者,不必修诸善业因缘,便自己能修布施乃至智慧---供养六方。若人人皆有菩萨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 | admin 2020-06-08 |
|
】------《优婆塞戒经》卷五好!佛说:譬如为了活命而去耕田农作,随着所种下的种子,将来会获得果实,施主布施了以后,就会随着他的布施而获得福报。就好像接受布施的人,能够得到寿命、气力、体力、安隐、辩才,那么最初的施主,当然也可以获得这五种果报的。布施给不同的众生,会有着不同的果报。佛陀举例说,如果是布施给畜生,将来可以获得百倍果报;如果是布施给破戒的修 | admin 2020-06-08 |
|
三轮体空到底在讲什么?也就是说,有一个你布施的对象,也有一个人在布施,就是我在布施,那有施者,有被布施者,所以有这两者,但是也有一个在布施的这件事情;三轮体空就是说,无有施者,无有被布施者,也没有布施这件事情,这才能说叫三轮体空。三轮体空觉知心是办不到的,因为觉知心一定知道祂要布施给谁,祂也知道我在布施,也知道有布施这回事;如果祂不知道要布施给谁, | admin 2020-06-08 |
|
接下来要让自己有能力能够进入修学般若空,这个能力就是要能够,第一个要修学布施、要供养三宝,然后要能够去行布施利益众生,让众生能够接着一样能够接触正法、能够修学正法;接下来当然最重要就是要受菩萨戒,因为没有一位菩萨不受菩萨戒的。就像佛陀说:没有一位菩萨不入六入法门的。所以了一法修一法,当然就要修学菩萨戒。那么修一法灭一法最重要就是,既然修了这个五蕴空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需要什么,你就布施;而且要欢喜的布施,不要脸上装作快乐而在心里一直骂对方贪求。有的人真的可以表里不一的做到:表面很欢喜,心里在骂人。这个叫作不乐之施。心口不一是学法修道的大障碍,所以应该心中乐施而行施。菩萨要有这两个法:可瞋而不瞋,乐施众生,随顺众生意。菩萨因为这样布施,所以成佛时得到七处满相。这事情很难的,众生需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他们来要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十信位之修证,虽说是学佛的初级阶段,也不是容易修的!2、十住位之修证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二住位修诸戒法戒相,坚持不犯。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七住位的修证即大乘佛法的见道——证得第八识阿赖耶识。七住位的修行非常重要,因为七住 | admin 2020-06-08 |
|
游戏禅定如大梵王光明端严如天帝释舍财布施如转轮王持妙珍宝如主藏臣功德自在如师子王不可倾动如须弥山心不波荡如大海水于罪不罪其心如地除诸烦恼如清净水烧诸结使如火猛焰无诸障阂 犹如大风示现实法如四天王所雨法雨如大龙王充足一切犹如时雨 破诸外道 如大论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2〈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 | admin 2020-06-06 |
|
![]() |
而四摄法则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要以财施、法施以及无畏施来摄受众生;要以慈柔的善言软语劝导以及安慰众生;要以良善的身口意行利益一切众生,并且要在共同合作中,使众生得到世间法以及出世间法的利益。如果我们能以六和敬和四摄法来摄受众生,那么众生都会乐于亲近善友,生起正念、修学正法、心不放逸。这样社会、国家自然就会风调雨顺、国泰 | 三摩地 2020-04-12 |
![]() |
应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慈悲喜舍。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一切佛法一切种智善清净故。如来清净。若于如是诸佛如来。以清净心种种供养。香花璎珞幡盖敷具。布在佛前种种严饰。上妙香水澡浴尊仪。烧香普熏运心法界。复以饮食鼓乐弦歌。赞咏如来不共功德。发殊胜愿回向无上一切智海。所生功德无量无边。乃至菩提常令相续。所以者何。如来福智不可思议无数无等。善男子。 | admin 2020-04-07 |
![]() |
正闻之后即得依于世尊大愿而拔除邪见,入于正法而得实证;深解不了义经之方便说,亦能实解了义经所说之真实义,得以证法——如来藏,而得发起根本无分别智,乃至进修而发起后得无分别智;并坚持布施及受持清净戒而转化心性,得以现观真我真法如来藏之各种层面。此为第一义谛圣教,并授记末法最后余八十年时,一切世间乐见离车童子将继续护持此经所说正法。 内容 | admin 2020-03-19 |
![]() |
布施表面上看来是他人得利,但其实自己的道业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什么呢?因为布施就是把贪瞋痴布施出去,就这样从利他之中,渐渐地把自己的贪瞋痴去除。俗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利他就是利己。众生在世间的福报都是有因果的,不可能无因无果就变成很有钱或很穷。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连一只鸡它想要吃到一滴水,想要在地上找到一粒米来吃,都有过去世的因缘。一个人固然要努力 | admin 2020-02-21 |
![]() |
所以说,我们今天来看:修行人即使是出家人,你非常有智慧,可以饱读经书,你也布施,你也持戒,但是你就是不能够安忍。就算是你有精进禅定,六度中少了能够安忍这一度,你就要受到恶报;受到恶报还不能够保证自己来世是不是可以继续得到人身,甚至还要担心自己会到三恶道中最残酷的地狱道去。所以应当去想:世间上所说的一些果报,跟这相比实在是太轻微了,所以应当要能够安忍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可以说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位菩萨,他叫安世高,他在前一世的时候,他一个同学,跟他在一起有二十几年,他这同学也非常地认真修行,智慧也很高,然后他的同学还很喜欢布施,所以这位同学是有福德的。那他既然是出家,他当然也会持戒,所以你想:这样的人,他一定也很规规矩矩地在修行中,所以他一切都很好;但是就是有一点不太好,哪一点呢?他就是在乞讨食物的时候,对于一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