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生活中的佛法~人生的探讨我们不妨试着这样推敲,若这世界上都是假的,佛家不是说有轮回吗?而且在这个世界上,也有某些特异功能或利用摧眠确实知道自己所经历的前生往事?所以说轮回是被证明不可推翻的,那表示在众生轮回的循环里必然是有一个可以将有情生命相接续的东西存在,才会有众生轮回的现象存在了?不是这样吗?那众生无始来轮回的生命如何相续呢?相续不断的生命是以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开悟不是在功夫,不是在无相念佛的高深定力与否,而在于真实的般若知见,在于福慧:大众毅然修学萧导师书籍,熏习正知正见,居远地而能信受,如是岂可谓是无福无慧之人?所以方便护教,广结善缘,随力布施,随份开演法义,这样增培福德;而于三宝处真实恭敬,无有怠慢,如果多有业障现前者,应当恭敬礼忏,行八十八佛忏,水忏,大悲忏,诸忏皆可,不必定到寺院随众,自于 三摩地

2018-07-22

6、具贪心,淫心,爱积聚钱财、物资,也不能割舍布施给众生(吝啬到极点)。7、厌烦善良的人,不喜欢看见善事,只信邪事。8、看见金钱、财物时,会起心动念不由自主想要去窃取。9、心常的起贪心、偷盗心,永远不知道满足,若吃点亏则忿恨不已。10、贪得一点钱财或便宜,心里就生出喜悦心;若贪不到钱财,就生出妒害之心。11、这种人难肯发心,却信邪倒见,谄曲邪命、不修善法、不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释迦如来最初先讲布施波罗蜜。 (原标题:对无分别智的误解) 三摩地

2018-07-22

他有两个最重要的说法处所,一处是舍卫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南的祗园精舍,是拘萨罗国富商须达多(给孤独长者)布施的;一处是王舍城(在今印度比哈尔邦)的竹林精舍,竹林是迦兰陀长者赠送的,精舍是频毗沙罗王出资建造的。释迦牟尼每天的生活比较有规律:黎明起床,坐禅冥想,接近中午时外出乞食,有时在午饭前访问某些沙门。中午饭后,到聚落外的静寂处坐禅。黄昏时分,或为说法, 三摩地

2018-07-22

这观行于蕴处界中,是不管七识心,不论是真心,都是要「好好地」「认真地」观行,如果以为开悟后,就慢慢来没关系,或是以为这样已经就是了,祖师的公案也大都了解,许多处也发起智慧,应该何必特别观行真心的功德,如是之思惟,现在「我」已经可以知道这是大错特错,所以后来虽然说了一些应该要观行,也特别在这里更说,不如是深刻观行者,其佛菩提道会很漫长,一劫就是一劫,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主张,若欲做功德,当以亡者之名布施、印经、供养三宝,更能利益亡者。盖火化冥纸、冥具,仅鬼道受用,然亡者却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钱万不可烧,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则视同焚毁经书,罪过不小。6、杀生害命以为供品:不知情者往往以鸡鸭鱼肉供佛,以示诚意。然则佛教以慈悲为怀,主张众生平等,尊重一切有情之生存权。且六道众生,生生世世互为眷属,焉知所杀者,非 三摩地

2018-07-22

如此慢慢地,你退两步:一步代表你了解你的贪欲之火焰开始消退;另外一步是将这些法,布施给比你更需要的众生,这样真真实实地做到,如此慢慢的你退到最后的一个顺位上去。所以说,不是要你全部舍离世间法。是说你对于取的、有好处的,你要尽量给别人,尽量为众生来考虑,不是和众生来争夺,这样可以让你的愚痴和贪染也随之渐次消灭。因此如果你心里面产生了一个很细微的念头,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有的人,他心目中有一个想法,他说:实际上,我做人也不是坏人啊,其实我算起来还算是个好人呢!我看到有穷苦的人,我在街头那边就会布施给他一点钱啊!我看到人家很痛苦的时候,我也跟着掉眼泪啊!我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什么你佛法一定要我来学佛呢?这样的话,听起来好象也有一分道理,但实际上我们检讨来说,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平常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没有办法接受 三摩地

2018-07-22

那当然菩萨也会是过去世就已经持五戒、行十善,乃至还依布施等六度,不但是积极去作利乐有情的事情,而且还自觉的不去作伤害众生的事情,那这一世所得的福报,当然足以让其生于安乐。可是,一般人受用福报之后,或许能够随着他的习性再去作布施,或者是不知道要继续再布施修福,那么后一世就不一定再能够生于安乐了。然而,菩萨修学六度习以为性,多数能够在来世继续的乐善好施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中,非但见道必须有福徳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道位观行所得之智慧,也必须具备福徳作为进修之资粮,如是次第进修,莫不如是;乃至即将成佛前的等觉位中尚须百劫专修布施,以如是百劫难施能施所得福徳,方能成就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具足如是广大福徳之后才能成佛。因此,佛说菩萨六度乃至诸地所修十度波罗蜜,都是以布施为首要。然而,布施与成就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你应该要布施法船给他们,怎么现在要入涅槃了呢?世尊就回答母亲说:诸佛能够出现于世,祂并不是无缘而现,所以当缘尽了,又怎么能够继续再住下去呢?三世诸佛都是如此啊!然后世尊就脚踏着帝释天为祂准备的三道金阶,大梵天王为世尊执持着宝盖,四大天王陪侍在世尊的身边,在诸天礼赞、散花供养当中,世尊回到了人间。那么各位可以在世尊对自己的生母、养母以及父亲--这 三摩地

2018-07-22

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 三摩地

2018-07-22

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摄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要利益众生首先要布施布施包含了三种,叫作法布施、财布施还有无畏施;所以我们出来弘法是法施,从来不收人家的钱财纳为己有,我们并且出钱赞助来买讲堂是财施,使人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实相,舍寿面对生死时无所畏惧,就是无畏的布施。四摄的第二法是为众生说法时要和颜悦色,不要老是板着脸孔看不起人, 三摩地

2018-07-22

意识、意根、如来藏配合运作至此,意根的不甘愿渐渐消散,我才发现自己只想解决自己的麻烦,一点也没想到妈妈的难处,一味责怪,所以就忘了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的沟通原则,才让自己受伤,也正因为我与她相同的盲点,所以无法一触即止,致使针锋相对的连续剧一直演下去,演到心寒。这次沟通后,爸爸进步了,在家有比较确实指导小王子功课,所以期末考数学进步40分 三摩地

2018-07-22

《地藏菩萨本愿经》有教导,我们可以用父母的名义,供养三宝,护持正法,行善布施,然后将这种种布施供养的功德回向给亡故的父母能够往生极乐净土,或者早生善处,听闻佛法,修学佛道;如果父母已经投生人间,就回向他们病障业障消除,与诸冤亲债主解冤释结,早日归命三宝,修学佛法。让父母有因缘能够学佛,这是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因为给父母衣食住行的安顿只能保他们一生 三摩地

2018-07-22

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的业行,比如说布施等的时候,就好像是农夫把种子播种在田地上;将来因缘成熟,种子必然就会发芽成长,会开花、会结果。能受用福业的果报,就以福田来作譬喻,而造作善的业行就称为种福田。说修养品德、众善奉行,将来必定会获得大大的福德;就好像农夫拥有肥沃的良田,翻土耕田,调和土壤,使得适合耕种,然后在适当的时节播种,顺应节气而生 三摩地

2018-07-22

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个发愿,要真的发自内心,不是随口说说的!这些天子要降生人间学佛,都马是仔细评估过爸妈的状况!将来我可以出家修行吗?父母亲有归依三宝吗?而这三则是五衰现前天子要投生的范例,但假使是一些「发愿」而来,也就是非天福享尽的天子或净土小菩萨要来受生呢?用膝盖推理便知,他们一定会再三、再三考虑,考虑爸妈的心性?考虑爸妈家族的状况?是否有啥重大障碍?因为既然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你应该要布施法船给他们,怎么现在要入涅槃了呢?世尊就回答母亲说:诸佛能够出现于世,祂并不是无缘而现,所以当缘尽了,又怎么能够继续再住下去呢?三世诸佛都是如此啊!然后世尊就脚踏着帝释天为祂准备的三道金阶,大梵天王为世尊执持着宝盖,四大天王陪侍在世尊的身边,在诸天礼赞、散花供养当中,世尊回到了人间。那么各位可以在世尊对于自己的生母、养母以及父亲&m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