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僧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地狱受苦;将来到此界地狱毁坏时,仍将辗转生到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狱继续受苦,直至恶业报尽。因此《楞严经》卷8最后作结论说 admin

2020-06-08

  十、纯情而无正知见者,一心系情于错说正法、误导众生的师父身上,极力维护师父而诽谤大乘法,诬谤真实义菩萨是邪魔外道,以及毁坏诸佛所设禁戒、说法诳妄欺骗众生、贪着信众布施的钱财、滥受信众恭敬礼拜、造作谤法、谤贤圣僧等五逆十重业,则下堕无间地狱受苦;将来到此界地狱毁坏时,仍将辗转生到十方世界的阿鼻地狱继续受苦,直至恶业报尽。因此《楞严经》卷8最后作结论说 admin

2020-06-08

  所以,真正的法会并不是用乐器敲敲打打,大家口里唱诵文句;而是什么?而是说法、布施佛法的聚会。--------《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4集如何做佛事?>正源老师 admin

2020-06-08

  又如有人布施,但是他没有办法以智慧去观照,所以他种的不是福田,种的反而是毒田。他布施的对象是破坏佛法,是毁谤大乘,是毁谤三宝,是以邪法误导众生的,结果,未来世不但不能得到庄严的果报,反而是成就了不善共业的果报,进向不可爱的三涂。因此我们在行六度的时候,身口意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用智慧去观察,注意戒行,以福德和智慧共行,才能够有清净的庄严。所以诸佛的庄 admin

2020-06-08

  能够增长三宝,那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出家菩萨的出家弟子知道八种智慧以后,就能够在正法中得到利益,就能够因为这八种智慧,乃至实证法界实相,而有这个清净解脱法的受用,那么就能懂得感恩,感念佛恩与师恩,所以就懂得精勤供养师长和上,能够住持正法了;因为他本身知道,什么是能够住持如来的正法,什么是相似正法,他就会在这里能够生起这个法眼,能够教导跟随他的弟子众来 admin

2020-06-08

  在修集布施修集福德,一定有福德所相应的果报,修集福德等于在长养善根!所谓的善根(大乘法中的善根),善指的就是要趣向第一义,根的意思就是说要有那个功能!也就是你要有趣向第一义的功能,就是长养善根!也就是说你要怎么样让自己有趣向第一义的功能,这就是在长养善根。可是要趣向第一义的话,你所修的福德,一定要与第一义正法(的护持)相关联!所以从布施开始,就要以 admin

2020-06-08

  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像的现观时,就进入二地心,专修持戒及修福德。二地要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如光影,这是说:我们这个离念而了了分明的见闻觉知心,以及处处作主思量的意根,就好像镜中的光影一样——由这个光影而形成及改变镜中的影像。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佛说有七种的布施是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常常以柔和恭敬底好眼光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底恶眼来观视他们,这样的布施就名为眼施。舍寿后再受身时,会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即得天眼与佛眼,是名第一种布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不是皱眉嫌恶的表 admin

2020-06-08

  世间八正道中,正见者,谓信布施、不犯戒、行十善、供养佛菩萨、礼沙门道人、孝顺父母等之一切善法者,后世自得具福。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 admin

2020-06-08

  在这一世修学佛法,不断布施种福田,死时就不必哭哭啼啼,因为死后就是开始收割福田的果实了,就以此世所种的福田为依,当然可以快快乐乐的离开此世;所以念施、行施的缘故,使人舍报时心无罣碍,绝对不耽心堕落二恶道中,也是将要去到下一世收取此世财施、法施、无畏施的果实了。念施的人可以有此善报来成就世世的道粮,当然要念施。为什么要念天呢?人之所以生天,必有大福德 admin

2020-06-08

  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链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 admin

2020-06-08

  舍弃享受、恶心,跟舍心相应,最重要的是布施。勤修舍心。断我见——舍我;布施——舍我所。舍弃烦恼、不好的习惯,众生背着包袱过,追念过去当做现在。七、慧财(未完待续)-----《世间财和七圣财》 admin

2020-06-08

  藏密喇嘛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复次初地菩萨亲随善知识修学,深解菩萨十无尽愿,了知诸地之对治及断愚,勤修布施波罗蜜,勇发十无尽愿,誓愿弘传及护持正法眼藏——一切诸佛心——自心藏识第一义般若。以法布施及护法为主修,余法随缘随力修持。初地菩萨复于五位百法明门具足证验领受,了知一切法本来无生,皆是自心如来藏所现能取所取之功能差别;如镜现像,非有真实六尘相分为自心意根 admin

2020-06-08

  而定性的声闻人,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会在七返人天之后得阿罗汉而出三界的;再加上定性的声闻人是随时想要离开三界,当然也就不需要广作布施来累积福德,所以就不会有此处的一切施时。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经文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背如来藏本来空、无相、无愿,却同时因为悲悯众生的缘故,发了种种利 admin

2020-06-08

  可是如果有别的业可以转变的,譬如说,这位有情的眷属家人为他追福、资助他,譬如说为他供养三宝,为他广行布施,然后为他去造作这些护持正法的业回向给他;那因为在中阴中的这个有情领受到了眷属为他的追福,他领受到了之后,心念能够一念了知说,原来过去所造的业要忏悔;因为在人的时候造作的恶业,导致现在沦为这个牛的中阴,因为家人眷属为他追福,他一念忏悔他的罪业,领 admin

2020-06-08

  僧众每月于此六日集会一处,布萨说戒,在家二众乃于此六日受持一日一夜八关斋戒,持斋布施,则令诸天欢喜,小鬼不得其便,利益行者。【六斋日】[出《四天王经》并《增一阿含经》]六斋日者,据《毗婆沙论》所说,凡遇持斋之日,则过午不食。(一)帝释敕四天王各治一方。每月初八日,四王遣辅臣观察世间人民善恶。(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四天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9   …   68   69   下一页»   共1363条/6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