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三摩地

2018-07-22

换句话说,有了参禅的基本功夫,还必须要有多方面的从布施到禅定来修种种福,还要去熏习般若的正知正见,参禅才会有突破的因缘。即使一生花了二三十年去参禅,一旦破参了,你参禅的目的就达到了,针对同样一个目的的参究,就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了,因为你已经不再有参禅的动机了。这里提到参禅还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基本知见,而且是正确的知见。换言之,是在具备参禅基本功夫 三摩地

2018-07-22

这也是发菩提心啊!这样,某甲要达成有把握舍报之后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事业,他就不只要念佛;他还要随分知道三福净业的内涵,还要随分履行其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前五度的福业;也要熏习第六度智慧上的知见,包括因果上的知见。这就不是什么都不需要知道,只要一句佛号念到底,打死都不要放下的这种所谓的一门深入可以成就的了。当然,您仍然也可以说这是一 三摩地

2018-07-22

首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福德是有减损的,同时的功德的受用也难以。但是,假如你因为断我见的关系,能进一步去证三轮体空的一分功德,不但正在布施的时候能够多分的舍下悭贪,再加上知道说, 三摩地

2018-07-22

而这三者中的法施,假如更能够布施了义法,更为胜妙,因为这是能够引导学人进入三乘菩提的。因为持戒的缘故,就有不侵犯众生的止过;然后进一步又去利乐众生,成就众生的善净业,这就有扬善的成分;未来世可生人天尊贵,自然可以脱离三恶道。当然,也可以用自己持戒的功德福德,也转教众生来持戒,而同时可以免除三恶道之苦。因为忍辱的缘故,自己除掉了瞋恚之毒,也同时教令有 三摩地

2018-07-22

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布施、不畏今世后世、不畏县官,阎罗处此人过罪!’阎罗即唿人前对,阎罗言:‘汝为人时于世间不念父母养育,推燥居湿乳哺长大,汝何以不孝父母?’其人即对阎罗言:‘我实愚痴憍慢!’阎罗言:‘处汝罪者,非父母、非天、非帝王、非 三摩地

2018-07-22

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的业行,比如说布施等的时候,就好像是农夫把种子播种在田地上;将来因缘成熟,种子必然就会发芽成长,会开花、会结果。能受用福业的果报,就以福田来作譬喻,而造作善的业行就称为种福田。说修养品德、众善奉行,将来必定会获得大大的福德;就好像农夫拥有肥沃的良田,翻土耕田,调和土壤,使得适合耕种,然后在适当的时节播种,顺应节气而生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真正的法会并不是用乐器敲敲打打,大家口里唱诵文句;而是什么?而是说法、布施佛法的聚会。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4集如何做佛事?>正源老师(原标题:什么是法会?) 三摩地

2018-07-22

以菩萨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这六度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还有禅定这五度是属于福德,般若一度则是属于智慧。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所供养的物品只是微劣的物品,来行布施这个善根、这个善行,但是,功德、福德却可以透过回向的加持力,又使得它更为增广、更为广大。我们来看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就是现在在兜率陀天的弥勒内院的弥勒菩萨,他在根本论中的开示说:如是善根,物、田虽下,由回向力感无量果。(《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五)也就是说,自己所供养的物品虽然不好,但是所供养的田也不是大福田,可 三摩地

2018-07-22

这位等觉菩萨广行布施,他是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这样百劫修布施内财外财,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最后成就佛道,并且这时候祂也是十号具足。所以,菩萨就是佛陀在因地的身分所修行的,没有一尊佛不修菩萨道的,一切诸佛都是从因地修菩萨行而成就这项的果德。所以说,菩萨就是佛在因地时所行的一切行。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6集 三摩地

2018-07-22

六祖慧能大师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于这个生死的系缚?怎么让自己能 三摩地

2018-07-22

更何况今世有钱,乃是过去无量世布施钱财的关系,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可以享受有钱人的快乐果报;然而今世享受有钱人的果报,乃是将过去无量世布施钱财所培植的福德于今世享受,如果今世不继续布施钱财,而一直享受有钱人的果报,待今世有钱的果报享受完毕,已经没有任何点点滴滴布施钱财的资粮来庄严,将于未来无量世要当贫穷人,不是吗?想想看这样划算吗?用膝盖想也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今世成为有钱人,乃是过去无量世不断布施钱财的关系,使得过去世所造的善业种子含藏在个人的如来藏里,祂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得以享受有钱人的果报;同样的道理,今世努力作钱财布施,如来藏将今世所造布施钱财的善业种子带到未来世,使得未来世可以成为有钱人,得以享受有钱人果报。反之,如果今世是贫穷人,知道过去世并没有作钱财布施,导致今 三摩地

2018-07-22

如《泥犁经》卷1中的开示:龟百岁一出头,尚有入孔中时;人在三恶道处,难得作人,过于是龟;何以故?三恶处人皆无所知识亦无法令,亦不知善恶,亦不知父母,亦不知布施,更相噉食强行食弱。如此曹人,身未曾离于屠剥脓血疮,从苦入苦,从冥入冥,恶人所更如是。因此如果因为造作恶业的关系,不幸落入三恶道,要再回到人间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在三恶道很难修学,想要去恶行善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说,以一个农夫来讲,他为了维持这一个五阴身,如果今天收成很好,于是他就非常地高兴!很高兴了以后,他赚了很多钱,他如果不去布施,他对这些钱紧紧地守着。但是,我们知道世间的财物都是无常的,佛陀有开示:世间的财物是五家共有,这五家就是:国王、贼、火、水,还有可能自己会有不孝子来败坏家财。所以这个辛苦种田的农夫,可能毎天他就会担心受怕乃至焦躁不安,想著 三摩地

2018-07-22

她在五百生当中呢,常常的作我的母亲,可是非常的小气,阻止我布施,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今生她就会生于贫贱。我不但今天帮助她离开贫贱,过去生也是如此。譬如说,以前在波罗捺国,有一个贫穷的人家,相依为命,儿子去帮别人工作,赚到了钱来供养母亲,两个人就这样子互相依靠着度日。当时那个儿子跟母亲说:‘妈妈,我想跟这一些商人一起到远方去做生意。’然后母亲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一世他身为僧家众,而人家去供养他的这一些饮食、这一些衣物;从这一个百丈禅师这样子的一个开示,如果您是一个出家,或是说您日后有出家的打算,那您必定要坚固自己的信心:您是为了要求法、求道而出家,您不是要为了求自身的利益、不是为了要可以不劳而获、不是为了这一些三宝们对您的恭敬、还是对您的布施的供养而出家。这样子出家的话,不只不能够利益众生,还会祸害了自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我们在诵经的时候,也会有有缘的鬼神在旁边听经,因此诵经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式,也是属于法布施,对于我们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利益。因为除了让鬼神有机会藉由我们诵经而听闻经典之外,我们也应该会想到,鬼神他们是会知道我们的行为,因此如果我们认真精进修行,那鬼神看了之后,对于经典就会非常信受,鬼神就会确信:依据佛法修行是可以真实成就,等于我们也在验证经典的道理给鬼神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世法上而言,若受者不能拒绝施者之布施或供养,别人发心给什么都不能拒绝,那岂不天下大乱?因此这段在适用上是否有何条件,敬请说明。答:古代的法律没有现代那么发达,往往不区分刑事与民事责任。您所问的,施者发心送别人两件衣服,受者只接受了其中一件,而拒绝了另外一件,这个时候施者便将被拒绝的衣服取回,不布施了,说:「是得偷罪」。此时所谓的「偷罪」,很显然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