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对于众生行放生业的时候,同时方便布施佛法给此众生,例如最基本的就是三归依。佛于经中说布施之时亦要方便摄受众生于佛法中,行放生业乃是行无畏施,同时摄受入佛法中,乃是最佳的仪态与轨则,是名仪轨。(原标题:善知识关于放生的问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修习解脱道以及修习佛菩提道的基础,凡是有外道或凡夫来觐见佛陀求法,佛为他们说法时都是有次第性的:先为求法者解说布施之论──先说布施的道理;若是请法者能够听进心里,心中确实能够接受布施必有因果的正理以后,下定决心愿意诚心诚意修学布施了,再为他宣讲持戒的因果道理;持戒的因果能接受了,然后再为他宣讲行善可以往生欲界天,以及五欲不净而应该离欲,加上修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遇到有个人来求布施,你知道此人拿了钱一定是花天酒地。今天要跟你借二千、三千元,你借不借他?有人摇头、有人点头。因为不悭嘛!所以要借他。不对!《瑜伽师地论》里面,弥勒菩萨说不借、也不布施;因为布施了,你是害他。有人跟你借了钱是要去买刀子杀人,你借不借?不给他、也不借他,这与不悭不同。如果他没钱吃饭你布施五十元给他买几碗卤肉饭,就可以了。如果他说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有人不信布施之因果亦不持戒,而自称已证圣果者,皆是地狱种姓一类,决无可疑。-----正觉电子报《涅槃》(原标题:佛法是用来管自己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集法门经》卷1:复次,三种福事成就慧行,是佛所说:谓布施庄严成就慧行,持戒庄严成就慧行,禅定庄严成就慧行。《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经》卷1:「告迦叶波:『有四种法,生菩萨无量福德。』迦叶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恒行法施心无悋惜,二者起大悲心救护破戒众生,三者化诸有情发菩提心,四者于下劣恶人忍辱救护。迦叶!如是四法,出生菩萨无量福德。』」《佛说除盖障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地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地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地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地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地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外,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1)此人可能业障很重,因此所做的一些布施与过去的业障相较,简直还不成比例,这时自然就会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正如一个曾经贪渎或倒会几百万元,后来捐了几千元或几万元作善事,便想获得善报是一样不切实际,因此必须长远布施行善,持之以恒,将来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佛家曾云:‘为善必昌,为善如不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懂得帮助别人就得到了快乐;利益了群蒙就得到自在如意;布施出去的是慈悲,收获的却是幸福吉祥。修学佛法如琴弦,只有松紧适宜,按指法弹奏,才会有美妙和谐的音乐,愉悦众生身心。琴弦过紧,声音杂短、琴弦易折;琴弦过松,声音压抑暗哑;不按指法盲目乱弹,便成噪音。佛法亦然,在世间按出世间的方法去修学,是逃避现实责任的懦夫;在世间以出世间的精神去修学,是溶入社会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无论布施一钱,供献一花,燃一柱香,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回向法界众生同成佛道,如大忏悔文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唯以最上乘,发善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叫做发大心。摩诃止观发大心章说:小乘之极果,不及大乘之初初。要是使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严净菩萨三聚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佛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佛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佛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曾经求愿而允诺佛陀:我在事后会布施十万元台币护持。后来反悔:如今已经没事了,我的灾难过去了,不用布施了。这就是亏负佛物。鬼神界有一句话说:出口成愿。发愿时诸天、鬼神都听到了,后来食言而肥就是亏负佛陀财物。于佛法上有亏负,比如说:如果让我渡过这个难关,让我事业巩固,我一定要护持两百万来弘扬。话说出口,龙天冥中帮忙而度过难关了,可是对护持的事却反悔 | 三摩地 2018-07-23 |
有人学佛以后说:“师父叫我要布施。”他嫌自己布施不够多,就把每月供养父母的五千块钱或五万减掉一半,说父母在家里食衣住都不用钱,每个月供养他五千元、五万元,他们每天闲着无聊就把我给他的钱拿去坐出租车,花了二千块钱坐出租车去买一罐八百块钱的花生油回来,真浪费!就把原来的供养减下来,那就不对了!假使有能力,你仍然要依旧供养,因为他们可能也会常常 | admin 2018-07-23 |
|
![]() |
譬如,一个人偷窃东西,然后再布施给别人,这是两重因果,他必须承受偷窃的因果,同样,他布施的因果也成立(虽然未来世所得福德不能自在使用)。这两者不相违背,就是因为这样才是公平无缺。至于梁武帝的典故乃是两个部分,皇后造作了恶业得下堕三涂,然而却因为少有善缘福德之帮助,其丈夫梁武帝因恭请真正的僧宝法师主持法会回向给她,并向其开示因果正理,梁皇后自己也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他利益众生而去布施持戒等等,累积了众多的功德福德的结果,他都是发愿回向给有情众生的道业增上,并且发愿回向共同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早日成就,发愿共同实证一切智智的究竟。因此这个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要真实证悟而转依成功才能够做得到。若是一个人他的所悟不真,他就不知道佛的境界多么的深广,他便误认为自己一悟即至佛地,也会误把见性成佛的方便说当然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六祖慧能大师说:“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名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大师法宝坛经》)那么六祖大师这一段所说的就是说:愚痴的人不晓得这个因缘果报的道理,犯了过失以后,或是说平常的日子里面,认为说我只要努力修福,那就对了;而并没有想到说,怎么让自己能够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此回向之功德转施给您所回向之人,对方当必有受用,你也成就布施回向之功德。两种基本回向:一者、若求世间有为、有相福德,求世间安乐,则须以无私、无我之大慈悲心(如四无量心),回向广缘法界众生同沾利益。此感得之有相福德,比回向自身、眷属来得高广。二者、若求三乘菩提修学之无障无碍,当以回向遮障自己之冤亲债主为优先。为什么呢?因为六道有情皆同此心:欠债当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佛说应该他要发起这样的誓愿:我今天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不要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也不要出生到无法听闻佛法的八难之处,也不要出生到佛法的边境,也不要出生到罗刹国等凶弊之处;更不要追随奉事教导错误佛法知见的恶知识,出生我们的父母他们能够专注而闻熏到正确的佛法,不要熏习到种种不正的佛法知见;希望我将来能够出生在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请问诵经回向是属于法布施吗?能增长现世之福德吗?回向之对象可以同时包括冤亲债主和法界众生吗?答:行者诵经的功德与福德都是无量的。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的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2]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四、随喜(赞叹)正觉海会众菩萨及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修行信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如是过去、未来一切众生,所有善根我今皆悉至心深生随喜赞叹!又于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现在初行菩萨道,发菩提心,所有功德、福德,及过百劫行菩萨行、有大功德、获无生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如是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