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道的饮食观是什么呢?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佛陀开示:一个具有菩萨种性的人,很自然的就会显现出本具仁慈的心性,会喜好于有智慧、善法的布施。所以菩萨种性的人,如果得到美味的食物,他不会自己一个人独自享受,一定会分享给大家,然后才食用;凡是有接受到任何的物品,也会想着要分享给别人。菩萨在饮食的时候,他会依着这样的心念:我的身体中有八万户虫依于我住,我的 三摩地

2018-07-23

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链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 三摩地

2018-07-23

三者,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四者,为于非想非非想处故,系念思惟。是四善事,得恶果报。第一种,为了胜过别人而读诵经典。人家一天念佛一万,我偏偏比他多个三五千,所以可以在道场吹嘘:我啊!一天念佛二万声!以前初学佛时接触某位善知识,听他常说我阅藏三遍!还特别加重语气三遍哦!以前不懂佛法,还为他生起敬仰之心,这个不仅是胜他而且带有第二种的为利养故的气味。如果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当沙门瞿昙出世出来弘法以后,这些大国都不再供给我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而且他们都信受沙门瞿昙,为沙门瞿昙所统领,只有您一个人是继续着布施给我、相信我的话。沙门瞿昙他用这种种的方便,他都没有办法破坏你对我们的信受。这十六个大国,没有一个能够像你这么样的相信我,但是这十六个大国,他们也都相信你的话,所以我们想了一个计谋,想要跟你一起商量。这个计谋 三摩地

2018-07-23

说真的,只为一世的荣华,却换得多生多劫做牛做马来偿还,那是何等愚痴啊!又反过来说,积蓄钱财对一般人也是有利的,那就是正正当当去赚钱,去累积钱财而不贪著,然后用这些钱财广为布施,不论是救济贫穷,或者供养真正的出家人,而不是假名的出家人,诸如等等,于有生之年不断布施众生,利乐有情的结果,未来可以,乃至于未来可以作为实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其果报是不可思 三摩地

2018-07-23

纯善的道理,其实在佛陀与央掘魔罗之间在对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当央掘魔罗,他为了最后一根指头,要杀他的母亲的时候,佛陀就示现,当时央掘魔罗就追著佛陀说:这位沙门您这么样的庄严,我现在只要一个东西,就是一根指头,我只要一根指头,我的老师跟我说,我的修道就已经了;你停下来!你停下来!你如果要行大布施,你就布施给我一根指头。结果佛陀就对央掘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中没有说绝对不对某某人忏悔的讲法,因为这样的说法等于是说:我某人绝对不对某某人布施忏悔这样的善法的意思,因为忏悔是善法。后来学佛了,学到菩萨广度一切众生,并且学到菩萨所谓的广度一切众生竟然要包括因果上十恶不赦而下地狱的恶劣众生。既然恶劣众生下了地狱,不就应该让这些活该下地狱的众生好好受教训吗?为什么要去救呢?而且又读到地藏王菩萨还是为了地狱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假设有善友、道友能够明白指出我们的错误,这样我们才有成长的空间!所以假设我们违犯了过失,但别人不敢在我们面前私下指出,而直接举报,这样我们也要感谢对方!因为也许对方不想得罪我们,不想跟我们有正面冲突,想维持好关系,所以才没有私下告知!那假设有一天我们的过失被大众都知道了,这样我们反而更要感谢对方!因为大家就可以来监督我们,是不是还会继续犯这 三摩地

2018-07-23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当然我们学佛很久的菩萨们都会知道,今生能够安居乐业乃至安身立命,都是往昔所修的福德,加上这一世的努力所造成的;往昔有常做布施的因,今生有努力工作赚钱的缘,造就了现在富裕安稳而能追求证悟解脱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众生都很好命,也是有很多辛苦的众生与菩萨们,都还是要为三餐奔忙,这时候太深妙的佛法对他们来说都只是风凉话,因为要解决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若有于此圣法之中,无信于善法,无禁戒,无博闻,无布施,无智慧于善法;彼虽多有金、银、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码脑、玳瑁、砗渠、碧玉、赤石、琁珠,然彼故贫穷,无有力势,是我圣法中说‘不善、贫穷’也!彼身恶行,口、意恶行,是我圣法中说‘不善、举贷’也!彼欲覆藏身之恶行,不自发露,不欲道说,不欲令人、可责,不顺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修习解脱道以及修习佛菩提道的基础,凡是有外道或凡夫来觐见佛陀求法,佛为他们说法时都是有次第性的:先为求法者解说布施之论──先说布施的道理;若是请法者能够听进心里,心中确实能够接受布施必有因果的正理以后,下定决心愿意诚心诚意修学布施了,再为他宣讲持戒的因果道理;持戒的因果能接受了,然后再为他宣讲行善可以往生欲界天,以及五欲不净而应该离欲,加上修定 三摩地

2018-07-23

若人能观欲界无常,乃至非想非非想处皆悉无常,以是因缘,不求三恶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如是观已,见三不坚;以不坚身易于坚身,礼拜供养,来迎去送,自手施与,亲执福事,是名以不坚身易于坚身;以不坚财易于坚财,能自食用亦以布施,供给病瘦行路之人,供养沙门、婆罗门等贫穷下贱,是名以不坚财易于坚财;以不坚命易于坚命,修于六念、慈悲喜舍,证四真谛;善能观察生老病死,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八正道中,正见者,谓信布施、不犯戒、行十善、供养佛菩萨、礼沙门道人、孝顺父母等之一切善法者,后世自得具福。正思维(正志)者,谓念道、不贪、不瞋恚怒、忍辱、不相侵害。正语者,谓不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过。正业者,谓不杀、不盗、不淫而行诚信。正命者,于饮食、床卧等生计,以正确方法而求。正精进者,谓正行精进而不厌。正念者,谓念念不作虚妄之想。正定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日中一食,出去托钵,倒霉的话碰到这一家刚好没有多余的饭布施,第二家第三家到第七家还是没有,那只好回来了,今天就没饭吃了。有没有烦恼呢?还是没有。像这样,就是他根本不为了五阴或者为了任何的法生起烦恼。不为法生起烦恼是因为解脱已经亲证,解脱知见已经具足,断除一切烦恼,不起一念无明,所以自己知道永远不受后有。根本不担心这个五阴今天唯一的一餐到底有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自恃财宝行于布施。放逸憍慢。嗔嫌憎嫉余善比丘共相斗诤。恃王臣力。取善比丘物以奉大臣。大臣得已传以上王。佛法僧物亦复如是。善男子。王与大臣及恶比丘犯根本罪。余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七根本重罪。未来恶浊之世初发心菩萨造作恶行,所谓刹利恶行,婆罗门恶行,大臣恶行,大将军恶行,辟舍恶行,首陀罗恶行。什么是恶行呢?就是造作身口意三种恶业。造作恶业的比丘 三摩地

2018-07-23

然又想,像现在这样做慈济的济贫方式,终究是一时的,短暂的,虽然救济贫苦也是布施行,唯欲令众生解脱生死,只有佛法,解脱道的法或佛菩提道的法,才能做到。又想,如果这样继续做下去,终究是偏于财布施和无畏施而已,至于法上,当时确实极为信受赞叹,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许自己也一直在进步、提升,终于又起一念「这样的法真能解脱吗?真正能够解脱或成佛之法在哪里?我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断我见,就先从布施这个行门开始,看是否能打破周遭的那一面面镜子,真正体会到,原来自己不是这小小的水滴,而是整个大海。真正走出去,放开去,敞开心扉,真正放心,把自己融入万法。究其实本没有我,有的只是万法的起起灭灭,有的只是本来具足的毗卢性海。让我们一起从布施我所开始。(原标题:布施不仅是培植福德的方法,也是断除我见、消除我执的行门) 三摩地

2018-07-23

547,b4-5)瑜伽師地論說愛語是四攝法中最殊勝的,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愛語就是為眾生說法或布施時要和顏悅色,不要老是板著臉孔看不起人;而且說話要柔軟,要慈愛,這就是愛語。因為「齊人不食嗟來之食」,在春秋時代的齊國有一個富有人家在布施飲食給飢餓的窮人們,他有一次要布施飲食給一個人,但是他布施時對那個人的口氣很不好,說:「喂!拿去吃吧!」對方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遇到有个人来求布施,你知道此人拿了钱一定是花天酒地。今天要跟你借二千、三千元,你借不借他?有人摇头、有人点头。因为不悭嘛!所以要借他。不对!《瑜伽师地论》里面,弥勒菩萨说不借、也不布施;因为布施了,你是害他。有人跟你借了钱是要去买刀子杀人,你借不借?不给他、也不借他,这与不悭不同。如果他没钱吃饭你布施五十元给他买几碗卤肉饭,就可以了。如果他说一 三摩地

2018-07-23

本来捐赠器官,是布施内财的大善行为,本应该往生善趣才对,结果却因为不实的语言诱骗,而生瞋怒,下堕三恶道趣,真的是划不来啊!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1说:【又将终时,作恶业者,识于所依,从上分舍,即从上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造善业者,识于所依,从下分舍,即从下分,冷触随起,如此渐舍,乃至心处。当知后识,唯心处舍,从此冷触,遍满所依。】各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