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六度集经布施度无极章第一(-)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其心已经开悟,通达真如实相,见到世间万事万物生住异灭,成住坏空,没有一件是长久不变的,就是人的荣华富贵,甚至自己的生命,也都难以保得长久。所以,他就将自己所有的财富,全部拿出布施给大众。忉利天王帝释天看到菩萨以如此慈悲之心抚育众生,施舍救济众生,树立了极大的功勋,德高望重受到十方世界的尊重,害怕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法华经》中佛有说:说有人听闻了真实善知识演说《法华经》,因为是如实的演说《法华经》,不是依文解义,也不是误解曲解,是如实的演说《法华经》;听闻了以后非常的欢喜,之后他要转教别人,说给别人听;那别人听了以后呢,也非常的随喜,然后要转说给别人听,这样的辗转转说,到第五十个人;那么这第五十个人这样辗转听到《法华经》的内容的随喜功德,它殊胜于说,有一个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教救世军也在利益众生,他们发觉中古时代的十字军东征其实不是真正的善事,因为都只是在杀害异己及众生,所以,后来就改为救世军而开始利益众生,一直在做布施的工作。四十年代的人也得过他们的好处,那时有很多人吃过他们赠送的牛油、穿过洋人的旧衣。这些都是世间法上的利益,但不是真正究竟的利益。又譬如说,在人间募化许多钱财来救济众生的贫病,这是世间的善事,并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佛法中讲的礼敬六方,就是礼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发菩提心之后,能每天真正的礼敬这六方的话,他一定可以增长他的寿命,也增长他的财物。所以礼敬六方并不是像外道所说的要礼敬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的神祇。-----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发菩提心品>第二(原标题: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次初地菩萨亲随善知识修学,深解菩萨十无尽愿,了知诸地之对治及断愚,勤修布施波罗蜜,勇发十无尽愿,誓愿弘传及护持正法眼藏——一切诸佛心——自心藏识第一义般若。以法布施及为主修,余法随缘随力修持。初地菩萨复于五位百法明门具足证验领受,了知一切法本来无生,皆是自心如来藏所现能取所取之功能差别;如镜现像,非有真实六尘相分为自心意根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用这无相理观,破除无始时来我执法执,乃能修布施等六波罗密多。由这种种必需条件的因缘关系牵联合集,乃能进入菩萨的深位。倘使这种关联条件缺脱一种,那前途也就艰阻了。所以修这六波罗密法,就是促进菩萨深造以达的必要资粮。修这波罗密法,一切万行万德,无不包罗具足。于中前三波罗密法,属于修福;第六波罗密属于修慧;精进、禅定二波罗密,通于福慧──以精进波罗密勤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4]明显的将六波罗密中的智慧(般若)波罗密误解为净化人间净土与所行的布施行为与慈悲心了。虽然她发的是善心,但却明显忘失菩提心了。近年来慈济功德会在国内九二一地震、国外南亚海啸,甚至最近美国纽奥良飓风灾难,均可看到慈济人非常发心的投入救灾活动。这种慈悲心、布施的精神非常值得尊敬与赞叹。然而每次想到佛于《华严经》所告诫「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她的十地是什么地呢?当然都是凡夫的十地了!她光教人修布施行,就想进入十地境界;但是今天被人检验以后,证明都只是凡夫妄想的十地境界,连大乘的见道都没有,乃至连二乘解脱道的见道都没有,因为她至今仍然未断身见、未断三缚结。所以不能像她一样光修布施波罗蜜——而且她的布施也都没有波罗蜜——只有布施而无波罗蜜,这在后面经文中,佛将会为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譬如教救世军也在利益众生,他们发觉中古时代的十字军东征其实不是真正的善事,因为都只是在杀害异己及众生,所以,后来就改为救世军而开始利益众生,一直在做布施的工作。四十年代的人也得过他们的好处,那时有很多人吃过他们赠送的牛油、穿过洋人的旧衣。这些都是世间法上的利益,但不是真正究竟的利益。又譬如说,在人间募化许多钱财来救济众生的贫病,这是世间的善事,并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另一方面来看,菩萨道的内涵中必具六度波罗蜜,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的菩萨行,所以真正的学佛、行菩萨道,必然不能偏废任何一度。在此六度中,与福德有直接关系者,即是前三度(布施、持戒、忍辱),而后三度尽管与福德也有关系,但却是以福德作为基础。由此可见,单以福德来衡量学佛的成绩,已然失当,何况是以部分的福德--良好的气质长相--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意乃谓:外道供养东西南北上下六方神只,菩萨亦供养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唯有菩萨乃能供养。然此菩萨性、非人人皆有,若菩萨性是人人皆有者,则不应和合众善业因缘方能供养六方---布施乃至智慧。若人人皆有菩萨性者,不必修诸善业因缘,便自己能修布施乃至智慧---供养六方。若人人皆有菩萨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是为发菩提心第九因缘也。云何令久住?谓我世尊,无量劫来,为我等故,修菩提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因圆果满。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缘周讫,入于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萨要广度众生,他就皱眉头;听到菩萨要用三大阿僧祇劫来修行,他就畏惧;听到念佛法门就不相应;听到佛说菩萨不住涅槃,却从未离开涅槃,他只好搔搔后脑勺,这是怎么回事啊?反过来说,过去如果在大乘法中多结善缘、广行布施,今生听到念佛法门就心生欢喜,听到要参禅证真如就欢喜信受。这就是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乘菩提法,在佛世时须具有品德、道德观念之人,能信因果,乐于布施,不悭贪之善人,佛才会为其说解脱之法。而佛菩提如来藏妙法,佛更是于们修学二乘菩提十余年后才传授。兹因如来藏乃众生本具,日用而不知!是法,众生难信、难悟、难修、难转依,故佛对缘未熟之人往往不开示,即便是三明六通之大阿罗汉,缘若未熟,佛也不传授。何故?无始劫来,众生因无明,不知不解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六度中,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例如,以定为禅,教令广大徒众修除意识觉知心中的妄想,妄以不触五尘境之觉知心为真如心者;或如错认解脱道为成佛之道者,或认为常行布施、减轻众生在世间法之痛苦就是佛道之修行,或如错认意识心的种种变相境界作为真心者,或想要将妄心意识修行转变成真心如来藏者……此等皆名为假名善知识;非唯误陷众生于大妄话业中,自己未来无量世亦将领受地狱尤重纯苦,自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8集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正伟老师主讲我们说断我见以后,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地说明一下: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於与取;常好布施,欢喜无烯,不望其报;不以偷所覆,常自护已,彼於不与取净除其心;白衣圣善护行,此第二法。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邪浮、断邪沉,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妇父母所护、或亲亲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他妇女,有鞭罚恐怖,及有名雇债至华鬘亲,不犯如是女;彼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此天身是自己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是心法所摄,与佛所说「欲得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须经过努力的布施、修五戒、十善、精进禅定及消除性障才能得到欲界天人异熟果报」的开示,是完全不符的;假使想要获得色界天身,必须亲证初禅到第四禅,舍寿后才可能得到色界天身;观想所成就的色法大身,只是心中的内相分影像,不能存在于天界;因此西藏密宗的观想法实质上是外道法,与佛法无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