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学佛,不是一个人躲到深山里面去修,反而是要跟众生在一起,就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断地利益众生,不断地摄受众生,这才是真正地在学佛。接着我们大略地解说,有关九地菩萨的大功德。在十方世界里,都会有各种不同的众生类,有不同的众生类,就是会有不同的形色、音声、威仪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举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譬如说,同样是一家人,家里的 | admin 2020-07-06 |
|
所以重点就在这里!因为我们受菩萨戒,是我们接受了这个戒律,所以我们对所有众生,我们持着不杀的戒;同时也对宇宙中所有的众生,布施了无畏施,这功德是很大的。即使是不小心杀了一只小动物;例如开车时,刚好一只小动物跑出来,不小心让我们撞到了,但是我们不是有心杀它的啊!这是通忏悔的,所谓通忏悔就是:我们是可以忏悔,把这个戒罪忏掉的。所以只要我们仍然坚持这个不 | admin 2020-07-06 |
|
那么在这件布施供养之中,菩萨本身叫作施主胜,因为菩萨从阿罗汉回心过来以后,证量不下于阿罗汉──解脱道的证量不下于阿罗汉;至于佛菩提道中的证量就不是阿罗汉所能想象的,所以叫作施者胜。然后菩萨用丰盛的饮食或生活用具来供养,这又叫作施物胜;而受供的是阿罗汉人天应供,那叫作福田胜;好啊!施者、施物、福田三者俱胜,那你说,菩萨未来世的福德到底有多广大呢?真是 | admin 2020-06-20 |
|
”接下来说,像这样来受持书写以及教导别人书写此经,有这么大的功德,远胜过造作高广庄严而数目极多的殿堂来供养众僧,进而受持这部《妙法莲华经》以外,又加上精进的修行六度,“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因此他的功德是最殊胜的,而他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这里世尊所讲的受持此经以外所修行的六度,跟一般佛弟子所讲的六度有些微不同;这 | admin 2020-06-20 |
|
![]() |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沙门 | admin 2020-06-14 |
但求活命,为财奴仆,贪重衣食,赞己所乐:‘若行布施,得生天上。’于佛法中,施为下法,赞以为最,而作是言:‘大施因缘得生天上。’不知语言,不解义趣,但知初入浅近下法,贪著我人,舍第一义。舍利弗,如是说法,或时有人生信出家,与诸恶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义,有所得者,说有我人寿者命者,忆想分别无所有法。于阿毘昙修多罗中自为议论。或 | admin 2020-06-14 |
|
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为人修习,无有懈怠,乐为福德,从精进中来。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谘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 | admin 2020-06-14 |
|
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砗磲马瑙、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niǎnyú),欢喜布施,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文殊师利!我见诸王,往诣佛所,问无上道,便舍乐土、宫殿臣妾,剃除须发,而被法服。或见菩萨,而 | admin 2020-06-14 |
|
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时世人民寿命无量,为于法故捐舍国位,委政太子,击鼓宣令四方求法:‘谁能为我说大乘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时有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莲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需 | admin 2020-06-14 |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数,行五波罗蜜;于是诸劫中,布施供养佛,及缘觉弟子,并诸菩萨众,珍异之饮食、上服与卧具,栴檀立精舍,以园林庄严。如是等布施,种种皆微妙,尽此诸劫数,以回向佛道;若复持禁戒,清净无缺漏,求于无上道,诸佛之所叹;若复行忍辱,住于调柔地,设众恶来加,其心不倾动;诸有得法者,怀于增上慢,为此所轻 | admin 2020-06-14 |
|
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即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否?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 | admin 2020-06-14 |
|
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分身集会品第二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 | admin 2020-06-14 |
|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 | admin 2020-06-14 |
|
佛告清净慧菩萨言:善男子!应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慈悲喜舍、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一切佛法、一切种智善清净故如来清净。若于如是诸佛如来,以清净心种种供养:香花、璎珞、幡盖、敷具,布在佛前种种严饰;上妙香水澡浴尊仪,烧香普熏,运心法界;复以饮食、鼓乐、弦歌、赞咏如来不共功德,发殊胜愿,回向无上一切智海。所生功德无量无边,乃至菩提 | admin 2020-06-13 |
|
![]() |
html《优婆塞戒经讲记》摘录 平实导师述著详解在家菩萨戒法,细说布施之功德及布施得福之因果原理,详述自作自受、异作异受、无作无受之第一义谛真谛,兼述三乘菩提法义与精神之异同;读此能知福慧双修之真实义,可以助益大乘学佛者之证道。自序宣讲菩萨戒的经典,有《梵网经、地持经、菩萨璎珞本业经、优婆塞戒经》以及《瑜伽师地论》,此书所宣讲之经典是其中一部经典, | admin 2020-06-11 |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会做比较概略的说明;因为今天所讲的题目,主要是在甘露上面,所以,甘露法施的要旨还是在于将这两大主要道的修行法门的正确知见去布施给众生,为众生宣说,让众生了解,这样才能称之为甘露法施。大悲水不是甘露。甘露是欲界天人的抟食,它是欲界天人的日常食物,是有物质的,也是有微细地大成份的物质;大悲水固然也有物质,但它只有水大的成份;它是由人持 | admin 2020-06-08 |
|
这位等觉菩萨广行布施,他是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这样百劫修布施内财外财,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最后成就佛道,并且这时候祂也是十号具足圆满。所以,菩萨就是佛陀在因地的身分所修行的,没有一尊佛不修菩萨道的,一切诸佛都是从因地修菩萨行而成就这项的果德。所以说,菩萨就是佛在因地时所行的一切行。--------《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16集佛陀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要趣向第一义的话,你所修的福德,一定要与第一义正法(的护持)相关联!所以从布施开始,就要以财布施含摄法布施(把财物用在护持第一义正法上面);含摄法布施以后,因为法布施本身是在弘扬了义正法,能够于了义正法中利益有情的法身慧命,同时也利益自己的法身慧命,那么这样的福德就与了义正法相关联!这个福德与了义正法相关联,自然能够成就菩萨在七住位见道的福德。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8集应该要如何忏悔业障》张正圜老师惭、愧二法是属于七圣财当中的两个--信戒惭愧闻舍慧,就是信财、戒财、惭财、愧财、多闻财、舍心就是布施财,以及智慧财。这一个下品上生的这个菩萨他造作恶业,他没有惭愧,表示说:他没有惭财、愧财。这个世间凡夫因为惭、愧这两个法,在世间人来讲,觉得很丢脸;可是在佛法来讲它是善法,因为无惭无愧 | admin 2020-06-08 |
|
有时候善业障碍佛道的增上更为严重,例如有人应修解脱出离三界之法或成佛的法道,但是却爱乐贪着后世人天善法的可爱异熟果报,再加上邪见的误导,因此一世努力地行人天善法而布施行善,却不图解脱与成佛的宏大志愿,更因邪见的误导而轻视毁谤大乘成佛之道,误认为「努力行人天善法就能成佛」,此乃善业障碍佛道增上之例,此亦是业障的一种。又如有些新学菩萨,初发菩提心欲成就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