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另外有的人,他心目中有一个想法,他说:实际上,我做人也不是坏人啊,其实我算起来还算是个好人呢!我看到有穷苦的人,我在街头那边就会布施给他一点钱啊!我看到人家很痛苦的时候,我也跟着掉眼泪啊!我又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什么你佛法一定要我来学佛呢?这样的话,听起来好象也有一分道理,但实际上我们检讨来说,真的是如此吗?我们平常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没有办法接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人而且是大富豪,其财富是无限量,这是从布施中来的。那些长寿而没有疾病,身体强壮的人,是因为持戒律之故。长得端正白净,容光焕发,身手柔软,吐气芬芳,人见人爱,令人观看不厌的人,是修忍辱的结果。喜欢精进修行,不懈怠,乐于培植福德的人,是从精进中来的。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布施、不畏今世后世、不畏县官,阎罗处此人过罪!’阎罗即呼人前对,阎罗言:‘汝为人时于世间不念父母养育,推燥居湿乳哺长大,汝何以不孝父母?’其人即对阎罗言:‘我实愚痴骄慢!’阎罗言:‘处汝罪者,非父母、非天、非帝王、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布施在佛法中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又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也就是说,就连一只鸡,牠饮一滴水,啄一粒米,都有过去生的因缘。而我们每一个人一辈子都为了赚钱养家活口,为了准备退休金而努力赚钱。古德云:人人知道有来年,个个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人为了明年、后年、晚年的生活都会努力存钱了,何况是未来世,更应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施,他就觉得很刺耳。当佛陀看到这个人听不进去,就知道他的善根微少,所以就只讲到布施为止,不再往下讲了。如果他乐于听受施论,那么就接着再为他讲戒论,说持戒的轨范以及持戒的利益,让他可以在下一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比如说不但要不杀生,还要进一步去放生、护生,要由不偷盗转为布施行,要由不邪淫转为清净梵行;要由不妄语转为说如实语,要由不两舌转为和乐相处清净同行,要由不恶口转为柔和软语,要由不绮语转为端正义语;要由不贪欲转为清净心,要由不嗔恨转为慈柔心,要由不邪见转为正信正见等等。这十善业不单是学佛人应该要作,世间人行十善,也会被社会大众所尊敬;而造十恶业的人,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迴向位到十迴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人行善布施、造桥铺路、救济贫病、少欲知足……等内容,也都是次法所摄的内涵之一。闻法的人对佛陀演说的这些次法若能听受,信而不疑,才会继续为他传授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所执、断我执而出三界的法。但真实的佛法并非只有那么简单而已,真正的佛法除了上述解脱道的法,还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智慧,是让人可以亲证生命实相的智慧,乃至得以成就佛道具足一切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愿心能够成就之后,就自然能够发起菩提心,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并且进入初住位,开始乐于行布施等菩萨行。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布施伞盖,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离热恼,二心不散乱,三作世间主,四艺业广大,五福德无量,六得转轮王,七身相,八远离三涂,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伞盖施佛获如斯报。「若复有人,于如来塔以锺铃布施,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端严无比,二妙音适悦,三声同迦陵,四言辞柔软,五见皆欢喜,六得阿难多闻,七尊贵自在,八美名流布,九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贫穷的人就是因为过去生没有作布施,因此此生得财不易,要受饥寒之苦或奔波劳累之苦。贫穷的人因为比较辛苦劳累,所以容易生病,但生了病也没钱看医生,因此俗话说:贫病交迫。贫穷的人没钱买足够的衣服、饮食,因此衣食缺乏导致衣不蔽体、食不充饥,所以外表也不会好看。贫穷的人因为要为五斗米折腰,总是要卑躬屈膝地乞求别人施舍,因此地位又下贱,常常被人看不起或欺负;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世间人我见、我执深重,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在盘算,怎么样多得到一些财富;当听到别人要他布施就会生起烦恼,对于布施会有大福德也都狐疑不信,所以当听到佛陀说先要学布施,他就觉得很刺耳。当佛陀看到这个人听不进去,就知道他的善根微少,所以就只讲到布施为止,不再往下讲了。如果他乐于听受施论,那么就接着再为他讲戒论,说持戒的轨范以及持戒的利益,让他可以在下一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在一切的布施当中无畏施是最为第一的,因此持守了五戒,也就称为是五大施。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戒十善。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如果过去生多布施声闻,今天就容易得到声闻之法,无法和菩萨法相应;听到菩萨要广度众生,他就皱眉头;听到菩萨要用三大阿僧祇劫来修行,他就畏惧;听到念佛法门就不相应;听到佛说菩萨不住涅槃,却从未离开涅槃,他只好搔搔后脑勺,这是怎么回事啊?反过来说,过去如果在大乘法中多结善缘、广行布施,今生听到念佛法门就心生欢喜,听到要参禅证真如就欢喜信受。这就是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六度修行也是如此,我们学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布施只是知道一个知识和正知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一个菩萨有没有真正努力去布施,努力去护持正法?他有没有真正努力去持守五戒修十善,乃至受菩萨戒和努力不违反,或不小心犯轻戒了努力忏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忍辱也是,不只是外表不生气,内心也不生气才是重点!我们都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间人布施的目的多半是求未来世脱离贫穷,得到富裕之果报;真正的学佛人行布施,则是为了离开悭吝、贪著,放下身心世界,作为将来得证解脱的因缘;菩萨的布施则是福慧兼修,布施贪瞋痴作为实证智慧之修道资粮,同时也摄受众生、庄严佛土,更是因为“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宏誓愿的缘故。因此,菩萨修学六度波罗蜜是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这一个内容就是在家菩萨要修习布施,也就是说,对于在家菩萨而言,有恩于自己的父母、诸师、和上、耆旧有德,应当在生活中能够给予尊重、恭敬、供养、承事其所需,也就是要知恩报恩。因为在报恩的过程里面,在恭敬、供养、承事过程里面,它就是布施;也就是布施本身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施舍。而就是对于自己有恩的父母、师长等等所作的供养,也是在属于报恩田里面。布施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实义菩萨必得要实证,而且要清楚地举出教证解说,同时不会有矛盾,才能成就四摄之首的布施法事。实义菩萨应当要以摄受,摄受就是指四摄法首要的法布施,为什么说要以来摄受?什么是呢?指的就是能够亲证的真实清净解脱法,而不是方便的二乘解脱法;因为二乘的解脱法,它只是解脱于三界生死,解脱于三界生死并不是成佛,它并没有在佛道上所应该实证的一些功德法上有所涉猎,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当然我们学佛很久的菩萨们都会知道,今生能够安居乐业乃至安身立命,都是往昔所修的福德,加上这一世的努力所造成的;往昔有常做布施的因,今生有努力工作赚钱的缘,造就了现在富裕安稳而能追求证悟解脱的生活。但不是每个众生都很好命,也是有很多辛苦的众生与菩萨们,都还是要为三餐奔忙,这时候太深妙的佛法对他们来说都只是风凉话,因 | 三摩地 2018-07-23 |